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推進廣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 人才

廣東進一步為科研成果轉化松綁賦能 獎勵成果完成人比例不低于70%

時間 : 2024-10-21 10:22:5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10月18日,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據會議消息,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已出臺《廣東省深化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實施方案(2024—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經省政府同意,省科技廳、省教育廳已印發《廣東省高校和科研事業單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認定工作指引(試行)》(下稱《工作指引》)。

  “這兩份文件是我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抓手和可操作細則。”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介紹,《實施方案》和《工作指引》兩份文件針對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痛點和堵點,聚焦高校和科研事業單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問題,突出機制改革和部門協同,旨在打通政策法規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實施方案》:

  鼓勵給予成果完成人全部所有權

  “《實施方案》的主題詞是放權、激勵和保障。”王月琴介紹,《實施方案》是國內首個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兩辦”名義出臺的聚焦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改革的政策文件。

  根據《實施方案》,高校和科研事業單位可以自主開展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不需報主管部門審批或備案;對轉化的成果可以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允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國有資產清產核資時不再包括職務科技成果等等。

  這些具體舉措,與10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一脈相承,是廣東一系列有益探索的總結升華。

  作為兩項國家改革試點和政策疊加推進的試點單位,廣東省科學院近年來已經“嘗到甜頭”——完成60余項成果賦權并轉化見效,全院“四技”收入連續5年居全國地方科研院所首位,由院士團隊無人機遙感網技術孵化的企業中科云圖,已發展成該領域的領先企業,估值超12億元。

  廣東工業大學也是全國40家賦權改革試點單位之一,目前已累計實施86項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并成功實現轉化;組建起一支規模超百人的技術經紀人隊伍,幫助科研團隊培育高價值科技成果、精準匹配企業技術需求和設計轉化路徑。

  與以往小范圍試點不同,《實施方案》的適用對象是全省的公立高校、科研事業單位,這就意味著職務成果賦權與資產單列管理兩項改革舉措由過去的“試點開展”改為“全面鋪開”;符合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港澳地區在廣東設立的相應機構也可以參照執行。

  此外,《實施方案》還在此前基礎上給出更大的激勵力度,如在成果轉化賦權或收益分配比例方面,將獎勵比例由原來的不低于60%提高到不低于70%;同時,鼓勵實施單位探索給予成果完成人全部凈收入、股權或所有權。對于賦予長期使用權的,在使用期限內,允許成果完成人將成果使用權對外二次許可實施。

  為了讓一系列利好落到實處,《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部門協同,包括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司法保護,營造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法治環境;建立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認定工作機制,在實操層面明確“誰來免”“免什么”“怎么免”的關鍵問題;要求高校院所提高成果轉化績效考核權重,加強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和技術轉移人員培育等。

  《工作指引》:

  為科研人員消除“后顧之憂”

  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有時會讓科研人員感到為難。比如在轉化前的定價環節中,如果成果定價過低或轉化失敗,就可能觸及“國有資產流失”;而如果成果定價過高,企業和金融機構可能缺乏投資意愿,單位有可能面臨“國有資產閑置”的問題。

  《工作指引》有望消除這種后顧之憂。這是國內首個由政府部門牽頭制定,具實操性的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文件。

  《工作指引》明確,盡職免責認定的主體是省科技部門、高校和科研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解決“誰來管”的問題;明確了盡職免責的條件和免責的情形,解決“管什么”的問題;明確了啟動認定工作的條件及認定工作流程,解決“怎么管”的問題;明確了認定意見可作為單位考核和審計、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依據,解決“誰來用”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對兩個文件的宣傳貫徹,促進高校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轉化和產業化。”省教育廳副廳長朱建華說。

  王月琴表示,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優化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束縛高校和科研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的“看得見的粗繩子”已基本解開,下一步,省科技廳將重點在供給端、需求端、服務端持續發力,推動相關政策措施落地落實。

  供給端方面,積極部署實施省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和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集中力量在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立高校和科研事業單位“先用后轉”成果庫,支持將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

  需求端方面,建設以企業牽頭、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項目研發和成果轉化一體化推進,將企業的“真需求”和高校、科研事業單位的“真成果”直接對接。

  服務端方面,鼓勵高校和科研事業單位與企業聯合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支持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專業化發展;強化科技金融的助推器作用,推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