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紅樹林分布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各類珍稀候鳥在此越冬、湛江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被“拉姆薩公約”組織列為國際重要濕地……近年來,湛江憑借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濱海資源走進大眾視野,每年秋冬季更成為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站在全省正如火如荼建設綠美生態建設的大背景下,湛江將如何繼續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良好生態環境優勢支撐跨越式、高質量發展。3月19日,湛江印發《湛江市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并于22日召開了綠美湛江生態建設動員部署會,對《方案》進行解讀。
《方案》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綠美湛江的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以落實“三項措施”、實施“七大行動”、提升“三個效益”,扎實推進湛江生態文明建設,著重對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紅樹林之城”建設、綠美城鄉、綠美保護地、綠色通道、古樹名木、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等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預計到2027年底,全市完成林分優化提升7.61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73萬畝;到2035年,全市完成林分優化提升32.38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28萬畝,推動湛江市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大幅提升,綠美生態成為普惠的民生福祉,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半島。
三項措施構建生態建設新格局
近年來,湛江全力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雷州半島生態修復和建設“紅樹林之城”,持續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林業生態建設取得較好成效。據統計,目前全市完成營造林41.76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45.69萬畝,完成鄉村綠化美化建設646個。
湛江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長期努力,湛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成就,但綠化和生態建設仍存在森林質量不高、樹種結構不夠合理、林相景觀較為單一、森林生態功能不強等問題。此外,湛江地勢平坦,宜林宜農且地租較高,導致林業生態建設項目落地比較困難。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湛江結合生態建設實際,參照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框架內容和借鑒其他地市的做法,將通過落實“優化綠美湛江的空間布局、統籌推進陸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推進綠美城鄉協同發展”三項措施,推動湛江高品質建設以湛江城區為中心的生態“綠核”,筑牢雷州半島北部山體生態安全屏障及中部林地生態容量屏障的“兩屏”,修復和提升沿海(防護林、紅樹林)海岸帶生態廊道、區域內交通主干道(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生態景觀廊道及九洲江、南渡河、鑒江、遂溪河等水系生態景觀廊道“三廊”的生態系統,增加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和徐聞縣的城區及周邊城鎮等“四大組團”的森林綠地,強化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多個重點生態敏感區域的保護修復,推動構建“一核、二屏、三廊、四組團、多園多點”的綠美湛江生態建設新格局。
然而,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如何更好創造生態紅利,推動綠色發展可持續,也是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的重要課題。
開發藍碳交易項目、探索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共存模式試點工作、發展林下經濟……過去一年,湛江在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工作上已做了積極探索。
接下來,湛江將著力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老百姓享受更多生態紅利,提高以林下經濟、林業產業為代表的經濟效益,以增強森林康養、發揮森林固碳儲碳作用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效益,以提升綠色生態文化產品、生態文化產業的綠美湛江文化價值等“三大效益”,努力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并全面落實林長制、加強林業主管部門隊伍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造林綠化機制、強化資源保護監管等治理措施,提升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的治理水平。
七大提升行動繪就“綠”底色
據介紹,《方案》創造性地提出“七大提升行動”,這是在省委《決定》規定的“六大提升行動”的基礎上,融入湛江市情,增加了“建設紅樹林之城”這項行動,表示要推進建設“紅樹林之城”和積極策劃推動開發紅樹林、鹽沼、漁業等海洋碳匯相關碳普惠項目。
“七大提升行動”包括推進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紅樹林之城”建設提升行動、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全民愛綠植綠興綠護綠行動。
其中,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上,湛江將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開展系統治理,選擇鄉土闊葉樹種,培育近自然的混交林,持續優化提升林分質量。到2027年底,全市完成林分優化提升7.61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73萬畝。
對于“紅樹林之城”建設提升,湛江高標準編制實施《湛江市紅樹林保護修復規劃(2021—2025年)》,到2025年底,營造和修復紅樹林面積4183公頃。通過營造補植和生態系統修復,在雷州沿岸和徐聞東北海域各創建一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加快建設獨具湛江特色的紅樹林生態旅游經濟帶,使紅樹林生態旅游成為湛江濱海旅游的新引擎,在霞山觀海長廊打造紅樹林休閑旅游名片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擦亮湛江“紅樹林之城”的閃亮名片。
近年來,湛江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閑置地打造“口袋公園”,城市綠化品質不斷提升,市民群眾“開窗見綠”,生活幸福感不斷增強。作為《方案》中的重要內容,湛江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將以多種措施深入推動湛江從“綠起來”向“美起來”轉變,推進建設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游園,并繼續補充完善一批口袋公園,為城市增添綠美微景觀。到2027年底,建設具有鮮明嶺南特色和湛江本土文化特征的綠美古樹鄉村21個、綠美紅色鄉村28個。
當前,湛江交通事業迅猛發展,主要交通干道綠化美化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對此,湛江將通過開展提升道路綠化品質工程,提升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主要通道范圍線內綠化品質,打造展示綠美湛江重要高地的綠色通道。到2027年底,建設鄉道及以上道路綠化240公里、建設碧道287公里。
在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上,湛江則計劃對全市7184棵古樹名木實行統一認定、登記、建檔、公布和掛牌,落實古樹名木管理責任,嚴厲打擊非法采伐、采挖、運輸、遷移、損害等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行為。到2027年底,建成古樹公園16個,并對115株古樹名木實施搶救復壯。
今年2月13日,湛江市黨政軍民在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正式拉開今年國土綠化行動序幕。當天就有7000多人為港城種下鄉土闊葉樹苗6萬多株,為湛江大地增添一抹抹綠。接下來湛江還繼續大力實施全民愛綠植綠興綠護綠行動,統籌推進城鄉綠化和部門綠化,全面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營造全民自覺植樹造林的濃厚氛圍。到2027年底,全市建設義務植樹主題林25個,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0%以上。
“湛江林業非常有特色,有全省最長最壯觀的沿海沙質海岸防護林帶,有占全國約1/3面積的紅樹林,林業生態優勢比較明顯,接下來將根據《方案》去實施落實,綠美成效值得期待。對于資金方面,除了各級財政支持外,接下來可能會嘗試發動社會力量,吸收更多社會資金一起來建設綠美家園。”湛江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