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是最大的資源,綠色是最亮的底色。今年以來,梅州市梅縣區緊緊圍繞“積極打造廣東最美林相,努力爭當綠美廣東示范區”的總目標,深入實施綠美梅縣生態建設“十大工程”,為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注入生態動力、擦亮生態底色。
林分優化、林相提升,是梅縣區精準提升森林品質,打造廣東最美林相的關鍵抓手。在南口鎮林分改造工程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穿梭山間,揮鍬鏟土、填土育苗、圍堰踩實,認真完成每一道工序。
“在松樹林下套種闊葉樹種,該樹根系比較發達,枝葉也比較茂盛,就能夠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目前第二標段面積804畝,施工人數是45人,完成進度60%。”梅縣區2023年人工純林林分改造工程項目第二標段負責人呂高洲說。
“目前主要選擇低質低效林作為改造的對象,以國道、省道、高速、河流、庫區周圍的第一重山或者城區周圍,還有丙雁示范帶作為今年改造的重點地塊進行改造。”梅縣區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股負責人黃國烽說。
同時,梅縣區堅持“一河一路一樹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高標準建設“三江四線”生態景觀廊道,沿著雁洋鎮省道S222線(原鄉道Y330線)一路前行,只見柏油公路纏繞山腰,紅花綠樹掩映其間,道路兩旁景色各不相同。
作為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的一部分,省道S222線堅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勢的原則,按照“車在路中行,人在林中游”的建設思路,依托原有秀美生態,突出花木造景、山林借景,實現“車行一路滿眼綠”,并融合美麗鄉村建設,讓沿線美景一個接一個,一村連一村。
當前,梅縣區正不斷加快綠美梅縣建設,將2023年綠美梅縣十大工程示范點項目詳細落實到單位,并計劃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6.6萬畝,其中森林撫育提升工程2萬畝、新造林撫育2萬畝、林分優化2.6萬畝,讓山更綠林更美,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梅縣紅色蘇區綠色發展。
“梅縣區造林備耕已經完成了1.3萬畝,種植完成了1.2萬畝,封山育林已經全面完成了,新造林撫育完成了1.2萬畝。”黃國烽說,接下來將圍繞今年的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抓工程的進度,爭取在6月底之前全面完成種植任務,第二是抓工程質量,確保建設的成效,種一片成一片,第三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施工安全和防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