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清水從自來水管流淌而出,村民在家門口就喝上了“放心水”;綠水青山環繞的美麗西江畔,新建成的鯤鵬小學里充滿了孩子的歡聲笑語;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醫生免費為老人測血壓、施針灸……
一系列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務實舉措,讓云浮人民切實感受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和實效。今年以來,云浮各地各部門緊扣學史力行,圍繞“五個著力”重要任務,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據統計,截至10月中旬,云浮共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4032個,其中市直部門重點民生項目139個,縣(市、區)重點民生項目138個。
做好“四水”文章
把“一江碧水”打造成幸福河
“我從來沒有想過西江水可以引入到茶洞!”80多歲高齡的劉伯是云安區東山村村民,他說通自來水是村民一直以來的愿望。前不久,東山村實現自來水通水,讓他們喝上了干凈安全的“放心水”。
涓涓細流,流進了家家戶戶,更“流入”百姓心田,滋潤著這方土地上的人們。近年來,云浮全力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工作,目前基本解決了全市23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今年全市計劃解決新增農村集中供水人口24.98萬人的飲水問題,基本完成全覆蓋任務。同時,云浮還將提升水質,改善供水人口18.58萬人,到年底爭取實現農村居民“能喝上水”與“喝上好水”兩大目標。
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從去年開始,云安區就謀劃了粵東西北地區首個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因地制宜采取多源頭取水、分片區推進的集中供水模式。沿著324國道,有不少泵站和高位水池都是為了解決村民飲水問題而投建的。同時,云安區還引入廣東省“水龍頭”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打造“粵東西北地區城鄉供水示范縣”為目標,著力為全省探索城鄉供水發展新模式,有力有效破解農村居民供水難題,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的“云安樣板”。
云浮地處西江中上游,是廣東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近年來,云浮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把“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從流域治理到探索流域發展,從生態建設再到推動生態發展,云浮正在以厚積薄發之力蹚出一條“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的“云浮路徑”。
郁南縣堅持以水為財,充分發揮西江“黃金水道”優勢,堅持“以江為道、東進融灣”戰略,聚力打造西江生態經濟走廊建設,發展“水經濟”。2021年,該縣將西江航道疏浚升級為常年可通航5000噸的“黃金水道”,吸引更多適水貨源向水路運輸轉移,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今年以來,云浮堅持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做活“水民生”結合起來,做好水安全、水生態、水經濟、水文化“四水”一體大文章,穩步推進“水美城市”建設,切實將“一江碧水”打造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河。
破除發展“瓶頸”
云浮各級各類學校百花齊放
莊嚴大氣的牌坊矗立眼前,一座座嶄新別致、極具現代中式氣息的建筑格外引人矚目,校園處處透露著優雅寧靜的古典美。歷經一年,位于新興縣的廣東云浮中醫藥職業學院于今年9月如期開學。
近年來,云浮緊密結合國家、省和自身戰略發展需求,圍繞區域醫療服務、醫藥制造、中藥種植、健康養老、中醫養生、文化休閑旅游等大健康產業,突出中醫藥特色,不斷加強高等院校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銜接,開展高水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開發、技術轉化,為支撐云浮市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與此同時,云安區的鯤鵬小學也在今年秋季迎來了第一批學子。近年來,云浮市加大對教育財政投入,實行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投入制度,力求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著力抓好義務教育學校新擴建等工程。隨著一批義務教育學校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從多個“瓶頸”問題到如今各級各類學校百花齊放,云浮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教育事業上一個個里程碑式的高速發展。
各級各類學校的投入使用為云浮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硬支撐”,但教育發展離不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育隊伍。云浮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等方面下大力氣,培養教育“領頭雁”,深化改革提升“軟實力”。
此外,云浮各校還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實施小學放學后校內托管,鼓勵黨員教師主動提供作業輔導、閱讀指導和組織文體活動等服務,做好每天下午放學后學生的“教、育、管、帶”,減輕中小學生和家長負擔,為群眾解決后顧之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在新興縣召開的慶祝2021年教師節暨新州教育基金頒獎大會上,翔順控股集團出資1億元,捐建翔順敏行小學。這是翔順集團支持新興縣教育事業發展的又一件實事、好事,也是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助力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對開好局、起好步尤為重要。云浮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穩步提升教育質量,傾心回應群眾期盼,各項工作有進展、有亮點、有突破,擘畫了一幅黨的建設與教育發展同頻共振的美好圖景。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打造山區養老服務“云浮樣本”
今年80歲的馮伯,原居住在云浮市云城區振華南二路,由于多種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馮伯的妻子黎婆婆73歲了,照護起他來有些力不從心。在入住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后,工作人員每天會給馮伯定時吸氧、清潔大小便、準備營養餐。“我的精神狀態也變好了,照顧老伴的擔子小了許多,醫護人員真的很敬業!”黎婆婆笑著說。
黎婆婆和馮伯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據統計,云浮市有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46.28萬,占戶籍總人口的15.34%,老齡化形勢嚴峻。作為2020年度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之一,云浮立足“為老服務覆蓋100%城市社區、60%以上農村社區”的改革發展總目標,加快推進市縣鎮村四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126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投入運營106個。
云浮依托特困供養機構“公建民營”社會化改革中標準化改造的23間敬老院和2180張適老化床位等基礎,推動改革向嵌入式居家養老服務拓展延伸。云浮選取部分鄉鎮敬老院試點實行公辦敬老院社會化改革,通過委托管理,充分利用第三方專業運營公司的資源開展養老服務,引入先進的養老管理和運營模式,進一步形成可借鑒推廣的本土經驗。
云浮把農村地區作為養老服務提升的重點,統籌城鄉融合發展,著力構建多層次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平臺,不斷創新“志愿服務+養老”“社工+養老”“互助型養老”等形式,破解農村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提升廣大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8月,云浮市德福農村互助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啟動運營,這是云浮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新模式的探索。這里不僅有互助飯堂、互助養老床位、互助養老服務隊伍等特色服務項目,還能通過大數據運營管理24小時智能化監測老人求助信息。“老年人只需點擊‘一鍵呼叫’按鈕,就會有鄰、村、鎮、大數據服務中心四級響應,方便隨時求助。”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云浮不斷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不斷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初步建立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持續提升全市養老服務質量,助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