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鎮養殖小區。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嘗到了科學養殖的甜頭,我現在更有干勁了。”龍金燕是云浮市郁南縣平臺鎮的脫貧戶,如今靠養殖事業闖出了名堂。
龍金燕的案例是平臺鎮精準扶貧脫貧成效的一個縮影。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平臺鎮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正確指導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堅定堅決戰斗在一線,扶貧工作有序開展,扶貧政策有效落地,扶貧措施強效有力。該鎮始終堅持以強化村級組織建設為基礎,緊緊圍繞做強鎮域經濟,持續“造血”脫貧攻堅工作思路,突出“黨建+”模式,以黨建引領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實現標本兼治、“造血”脫貧。
產業先行,鋪就村民致富路
產業空心化是不少貧困村的寫照,要想富得有產業才行。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后,郁南縣平臺鎮龍金燕一家被識別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干部入駐后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征求發展意愿,為她量身定做溫氏肉雞養殖項目。
在幫扶工作組、村“兩委”干部的幫助和支持下,龍金燕一家獲得省專項扶貧資金5.5萬元及政府貼息貸款5萬元,加上自籌一部分資金,養雞場紅紅火火地辦起來了。通過自身的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在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溫氏公司的技術支持下,龍金燕的肉雞養殖事業闖出了名堂,2019年在種養小區的5、6號場出欄雞只達9萬羽,獲利18萬元,純利潤10萬元。龍金燕家也在2019年達到脫貧出列標準。
像龍金燕這樣致富的人很多。近年來,平臺鎮始終圍繞“學習有課堂、務工有產業、創業有資金、脫貧有信心”20字方針,在全鎮范圍內推廣發展扶貧產業。2017年通過“黨建+扶貧產業+職業農民”方式,與農業龍頭企業溫氏公司合作,投入各類幫扶資金400萬元流轉租用200畝山林地,開展溫氏肉雞養殖暨經濟作物芳香樟種植,培育出平臺村綜合種養小區,實現了第一個年產值1000萬元的目標,并利用雞棚頂架設裝機容量1.72兆瓦的光伏電站,使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形成當地“種養結合、農光互補”的扶貧產業示范基地,還帶動平臺村及周邊防疫、運輸、清潔等產業發展,實現了鎮內有產業、鎮內可就業的目標。
此外,平臺鎮為59戶困難家庭申請金融小額貸款助力發展自主產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實現增收脫貧。目前鎮內已建成并投產平臺村綜合種養小區、萬洞村綜合種養小區、古龍塘高效智能生態養殖小區、中村村種苗場等高效養殖小區4個,年總產值達2億元。
管好資產,落地生根換新顏
平臺鎮創新開發“黨建+股份制+大數據平臺”扶貧資產管理模式。在鎮級成立扶貧資產管理站、村級選舉產生扶貧資產管理委員會,明確管理主體,強化對扶貧資產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
按照《平臺鎮扶貧資產管理辦法(試行)》《平臺鎮扶貧資產收益分配使用辦法(試行)》等兩份規范性文件,配套出臺扶貧資產確權登記、扶貧資產處置、扶貧資產監管和扶貧資產管理公開等4份相關制度,形成“兩辦法四制度”的制度體系。該鎮把全鎮104項扶貧資產分為“經營性扶貧資產”和“公益性扶貧資產”兩類,其中經營性扶貧資產34項,由村扶貧資產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確保扶貧項目在所在地生根發芽;公益性扶貧資產70項,由村扶貧資產管理委員會進行維護,確保資產效益有效發揮。利用縣“三農大數據”平臺,把扶貧資產管理數據納其中,確保扶貧資產管理數據化、智能化、規范化,實現動態可知、可控、可管。
今年2月25日,從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郁南縣平臺鎮人民政府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平臺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平臺鎮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以更大的決心、更昂揚的斗志,全力以赴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