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儀。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廣東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繼被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點名”后,最近,廣州中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又新增了一項榮譽。
5200多個案件,無一抗訴、無一投訴,幫教的失足少年無一重新犯罪,這是陳海儀用25年交出的亮眼審判成績單。“在建黨百年之際,獲評廣東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讓我倍感光榮。”陳海儀說,作為一名少年家事法官,她要用力用愛幫扶失足少年,努力成為和諧家風的倡導者、溫情司法的傳遞者、婦女權益的守護者。
幫教后30多人考上大學
在同事的眼中,陳海儀審案子,就像是拿著“放大鏡”看證據,用“游標卡尺”來量刑,一定要精確到分毫不差才罷休。
而在審判工作之外,陳海儀對失足少年有著母親般的細致溫柔,被他們親切地稱作“法官媽媽”。她正是用法治,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阿霞是陳海儀幫教了整整八年的一名女孩。年僅14周歲的阿霞,是一名留守兒童,因從小缺少關愛,一時沖動犯下了嚴重罪行。
作為經辦法官,陳海儀盡全力修復了阿霞家族親人關系后,判了阿霞十年有期徒刑。但這一紙判決,只是她幫教阿霞的第一步。春來秋去的看望、來來往往的書信,8年的時光里,陳海儀往來于法院和未管所,攢下了厚厚的來信,一串串的腳印、一沓沓的書信,見證了阿霞從消極到開朗、從一無所長到多才多藝的歷程。此外,陳海儀還送去書籍鼓勵阿霞參加自學考試,經常與阿霞的爸媽通電話,勸他們節(jié)假日多去探望。
阿霞感受到了來自家庭的關愛,來自陳海儀、管教和心理疏導員們的關心,堅定了改造信念,也通過了一門又一門的自學考試,改造成績越來越突出。
在陳海儀和家人的鼓勵下,阿霞很爭氣,靠著自己的努力,在一家餐飲店找到了工作,并成功轉正。
像阿霞這類陳海儀幫教過的失足少年數不勝數,多年來,她定期和失足少年見面,通信、電話聯(lián)系超過1000次。直到現(xiàn)在,她還和20多名失足少年,還有他們的家人保持著長期聯(lián)系。
她用溫情、耐心,盡力打造了一個個“金不換”,為一個個失足少年指引了方向。欣喜的是,她的辛勤付出碩果累累:她幫教過的孩子當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學,300多人順利完成初中、高中學業(yè),還有更多的孩子通過職業(yè)培訓,成為了自食其力的打工人。
法治宣講受眾超過百萬人次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未成年人保護法,把法院多年來創(chuàng)設和探索出來的心理測評、社會調查等機制納入進去,這其中與陳海儀所作的努力密不可分。
從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犯罪就一直是陳海儀的重要履職方向。她先后提出了“建立青少年大數據平臺”“構建預防與懲治未成年人被性侵情況”等多個建議,這些建議都不同程度地被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吸收和采納。
在新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的前一天,陳海儀在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六一”兒童節(jié)公眾開放日活動中,為北京市文匯中學和東城區(qū)東交民巷小學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走在法治道路上的幸福快樂人生》。
“在遇到危險時,要記住這個‘三不怕’應對方法——要大聲說不!設法逃離;要勇敢告訴爸爸媽媽等可以信賴的人;要尋求警察叔叔阿姨的幫助。”陳海儀告訴同學們,“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要保護好自己。”
近年來,陳海儀先后兼任10余所中小學的法治副校長、校外輔導員,擔任普法、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在全省100余所學校、社區(qū)及新聞媒體平臺開展法治宣教200余場次,在疫情防控期間創(chuàng)新運用云課堂開展民法典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法治宣講,受眾超過百萬人次。
“我希望可以通過我的努力,形成一張嚴密的保護網,不管是未成年人犯罪還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犯罪都越來越少,讓孩子們成長的土壤越來越好。”陳海儀動情地說,每個孩子的人生都能出色出彩,是她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