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回望?奮斗之路

96年前的這場罷工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

時間 : 2021-05-28 10:36:5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東園.jpg

省港大罷工紀念館東園門樓。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從廣州地鐵6號線團一大廣場站走出,迎面便是一座掩映在綠蔭中的紅色小樓,這里曾經是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花園別墅“東園”。96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席卷廣州和香港兩地,這場大罷工的指揮機關——省港罷工委員會就駐扎在這里。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省港工人團結起來,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斗爭。這場大罷工持續了16個月,有25萬人參與,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組織之嚴密,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屬罕見。

  據悉,在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建立的省港大罷工紀念館正在進行新一輪升級改造,以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這棟小樓將以嶄新的面貌,繼續講好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故事。

  廣泛發動工人參與罷工

  在廣州市越秀區東園橫路與挹翠路交匯路口附近200米的范圍內,分布著團一大廣場、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等多個紅色景點,其中一棟主色調為紅色的“紅樓”分外醒目,紅樓之“紅”也是革命之“紅”,這里正是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

  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廣東工人運動高潮迭起。1925年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的日本資本家槍殺帶領工人沖進工廠要求復工的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這成了五卅運動的導火索。

  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舉行援助紗廠工人的街頭宣傳和游行示威,租界的英國巡捕突然開槍射擊,打死學生、工人等13人,傷者不計其數,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省港大罷工紀念館負責人介紹,五卅慘案發生后,經過對當時局勢的認真研究和慎重考慮,中共廣東區委決定發動省港罷工。

  1925年6月上旬,鄧中夏等人被派往香港發動罷工。當時香港有幾十萬工人,130多個工會,多數為黃色工會或舊式的行會工會,其中共產黨員與共青團員加起來只有20人左右,要發動組織工人起來,談何容易?

  但鄧中夏很快展現出自己非凡的組織能力,甚至被參加省港大罷工的有關人士稱為“天才的組織者”。鄧中夏等人通過香港的黨團員和工人、學生中的積極分子,深入群眾宣傳演講,進行發動工作,大量印發《為“五卅”慘案告香港同胞書》等傳單,在戲院、茶樓、工廠、學校等地散發。同時,他們選派專人做好上層工團方面的工作,與各工會負責人廣泛聯系接觸,揭露帝國主義侵華和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鄧中夏還以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名義,正式召集各工會代表開會,討論開展大罷工的問題,最終與會代表們一致通過了罷工宣言。

  經過前期準備,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員、電車工人、印刷工人首先罷工,接著其他行業的工人也紛紛響應。隨后,10萬多名工人不顧英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威脅,從香港回到廣東各地。6月21日,3000多名中國洋務工人也在沙面租界宣布罷工,集體離開沙面,返回廣州市區。接著,廣州市區的倉庫工人、洋行工人和外國人住宅雇傭的中國洋務工人,也紛紛加入罷工行列。

  然而,兩日后,廣州工人和各界群眾約10萬多人舉行游行示威,經過沙面租界對岸的沙基時,遭英、法水兵射擊和軍艦炮轟,當場打死50余人,重傷170余人。

  如今在廣州市荔灣區,有一條六二三路,便是以沙基慘案發生之日命名,離這條道路不遠處,還設立著刻有“毋忘此日”的石碑,后改名為“沙基慘案烈士紀念碑”。每年6月23日,都會有群眾自發前來這里祭拜。

  沙基慘案的發生,更激起了廣州、香港群眾的民族憤慨,罷工進一步擴大,至月底罷工人數已達25萬。

  創新架構保障罷工順利

  省港大罷工爆發后,如何組織安置好工人?如何堅持斗爭?一連串的問題擺在了共產黨人面前。

  針對這些問題,他們創造性地發動工人選出代表,組成罷工工人代表大會,作為罷工工人的“最高議事機關”,同時吸取蘇維埃政府的經驗,組織建立了由罷工工人代表組成的罷工委員會,下設干事局、干事局又下設多個部,負責具體事務。

  在深圳羅湖區繁華的東門老街上,矗立著一座傳統的嶺南建筑,“思月書院”四個大字書寫其上,但它更知名的身份則是省港罷工委員會接待站舊址。

  這里原是當地張氏族人的書院,后來逐漸荒廢。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生活工作在香港的10萬多名工人不顧英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威脅,跨過深圳河,前往廣州。為保障這些工人旅途通暢,罷工委員會派員在深圳河畔建立起了多座接待站,供北上的工人們歇腳、休息,其中一座便設立在了思月書院。

  除旅途歇腳外,如何解決罷工期間工人們的食宿等生活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在國民黨左派廖仲愷的支持下,罷工委員會干事局局長李啟漢查封煙館、賭館,同時借用祠堂、會館,作為工人的食堂、宿舍。

  他還為回鄉的工人開歡送會,免費發放車票、船票,整個罷工期間,有數十萬名香港工人離港,他們到廣州后,不僅免費吃住,每餐還能有三葷一素一湯。

  罷工委員會還采取了“特許證”制度,提出“凡不是英國貨、英國船及經過香港者,準其直來廣州”的“單獨對英”原則,作為省港罷工期間所實行的“中心策略”,與英帝國主義作斗爭;并組成了2000多人的工人武裝糾察隊,到各港口駐防,限制珠江口一帶的帝國主義經濟活動,英帝國主義受到了沉重的政治和經濟打擊。

  1926年10月10日,中共廣東區委發表《為省港罷工自動的停止封鎖宣言》,省港罷工委員會也發表《停止封鎖宣言》。這一天,廣州市30萬民眾舉行盛大集會,擁護停止封鎖、結束罷工的決定,至此,省港大罷工宣告結束。

  省港大罷工歷時1年零4個月,迫使港英當局調整其統治政策,逐步減輕對華人的歧視與壓迫。香港第十七任總督金文泰一上任,即打破行政局歷來不許華人參與的慣例,首次委任一名華人為行政局成員。在社會和文化教育政策上,港英當局也逐步調整,1927年香港大學設立中文系,改變了歷來港大只以英文授課的做法。

  東園用途經歷多次變更

  如今看到的東園,是上世紀80年代根據原貌在原址重新修復的。

  東園最早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私家花園。1926年11月6日,帝國主義收買反動分子縱火焚毀東園,僅存一座門樓和“紅樓”前的一棵大樹。1962年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將舊址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20多年后廣東省政府在原地重建罷工糾察隊使用過的紅樓、設立紀念館并對公眾開放。

  省港大罷工期間,罷工工人清除東園的野草瓦礫,蓋起了一座座葵蓬竹寮,并在東園大門掛起“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大罷工委員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大罷工委員會糾察隊本部”兩條長匾。罷工委員會和工人糾察隊以東園為主要駐地,領導了這場持續16個月的大罷工。

  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建設年代久遠,目前東園門樓、紅樓的屋面、梁柱、墻體、門窗、裝飾、地面等都有不同程度破損污漬,紀念館已經圍蔽,準備進行全面維修保護。

  雖然無緣得見東園全貌,但仍能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罷工期間這里熱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6月,我們將舉行提升改造后的開幕儀式,開幕儀式前后,將策劃一系列紅色主題宣傳活動,講好中國工人階級的故事,努力打造以工人運動為主題的紅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成全省工會干部培訓教育基地。”省港大罷工紀念館負責人說。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