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回望?奮斗之路

珠海淇澳島走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蘇兆征 從貧苦少年成長為杰出工人運動領導人

時間 : 2021-05-31 08:49:2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微信圖片_20210531085136.jpg

蘇兆征故居。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是哪次?很多人都曾在“學習強國”客戶端上答過這道題,答案是“省港大罷工”。

  3月的珠海淇澳島,碧海藍天,草長鶯飛。絡繹不絕的游客,沿著淇澳村白石街一側的窄巷走到深處,駐足在461號青磚土木結構小平房前。這間小平房的門口有一堵斑駁的蠔殼墻,門匾上寫著“蘇兆征故居”。

  擔任省港罷工委員會委員長的蘇兆征,便是生于斯長于斯。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工人運動先驅,把一生奉獻給了中華民族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

  昔日孤懸海上的淇澳島,如今有跨海大橋相連接,日益成為交通便利、風景秀麗、底蘊深厚的旅游勝地。在這里,游客云集的蘇兆征故居陳列館,以蘇兆征為主題創作的大型紅色現代粵劇《蘇兆征》、沉浸式詩劇《追尋蘇兆征》,都在深情緬懷著一名優秀共產黨員,贊揚著他的艱苦卓絕奮斗精神、愛黨愛國赤誠之心。

  海島之子

  家境貧寒從小埋下反帝愛國種子

  “淇澳未淪亡拔劍請纓同殺敵,英軍尋死路丟盔棄甲敗兵逃。”淇澳村白石街起點處,石牌樓上有一副筆力遒勁的二十四字對聯,十米開外有抗英炮臺遺址,生動記錄了當地村民一段反帝愛國的英雄故事。

  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的淇澳島,面積僅有23.8平方公里,卻是水上交通要塞。據清代地方志《香山縣志》記載,1833年英美鴉片販子在淇澳島金星角登陸,企圖將這里變成走私鴉片的驛站。淇澳島村民自發組織反抗,打敗了鴉片販子,并獲得一筆賠款。村民們用大部分賠款修建了一條石板路,也就是現在島上有名的“白石街”。

  “淇澳島村民打敗英國鴉片販子的故事,代代相傳。”說起白石街的故事,蘇兆征故居陳列館副館長萬瀅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她說,蘇兆征自幼就聽長輩們講述這些英雄故事,早早在心中播下了反帝愛國的種子。

  沿著白石街一側的窄巷走進深處,就來到了蘇兆征故居。這間青磚土木結構的小平房是蘇兆征祖父建于清朝光緒年間,建筑面積僅68平方米。屋前有小院落,圍以矮墻,設有小門樓,占地約100平方米。

  蘇兆征1885年在淇澳島上出生,并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期。萬瀅介紹,他家境貧寒,有7個兄弟姐妹,父親租佃薄田瘦地養家,母親靠打草鞋、鑿生蠔補貼家用,一家人經常填不飽肚子。18歲時,蘇兆征不得不離開淇澳島,到香港外輪上做雜役謀生。

  走出海島、登上輪船,他終于有機會開眼看世界、觸摸時代脈搏:接觸到經常乘船為革命奔走的孫中山,并于1908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積極參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動;還隨船到過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了解俄國十月革命,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

  受到外國資本家種種壓迫剝削的蘇兆征,反帝愛國情緒日益強烈。

  工人運動

  參與領導前所未有的省港大罷工

  反帝斗爭,一觸即發。

  1921年3月,蘇兆征與林偉民等在香港籌建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次年1月,在第三次向資方提出增加工資的要求被無理拒絕后,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發動海員舉行大罷工。隨后全國多地成立罷工后援會,罷工規模迅速擴大,使五條太平洋航線和九條近海航線陷于癱瘓。

  增加工資、撫恤“沙田慘案”死者家屬、恢復被取締的工會……歷時56天,香港海員大罷工宣告勝利結束,港英當局和輪船資本家最終答應了海員們的要求。

  “這次罷工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推動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珠海博物館副館長陳振忠說,自此以后工人運動高潮迭起,也壯大了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

  在領導工人運動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令蘇兆征等備受鼓舞。他與中共黨組織走得越來越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愿也日益強烈。

  1925年3月,蘇兆征代表香港的工會團體到北京,參加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蘇兆征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下旬,蘇兆征從香港前往廣州,參加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的籌備工作。5月1日,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舉行,蘇兆征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

  同年5月底,上海發生五卅慘案。6月上旬,黨組織指派鄧中夏、黃平、楊殷、楊匏安、蘇兆征等人到香港組織罷工。

  6月19日,香港海員正式打響了反帝政治大罷工的第一炮,香港各界工人相繼而起,響應罷工,隨后,廣州沙面洋務工人奮起罷工。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爆發。

  7月3日,省港罷工委員會成立,蘇兆征被選為委員長兼財政委員會委員長。蘇兆征等人主持起草了罷工宣言,并提出了“應制定勞動法,規定八小時工作制”等六項要求條件,為工人運動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

  16個月后,省港大罷工勝利結束。這次罷工先后有25萬人加入了罷工行列,其中有20余萬人不顧英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威脅,紛紛離開香港,返回廣東各地。

  省港大罷工是五卅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省港大罷工提出維護工人利益的‘六大條件’,在政治上、經濟上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對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起了巨大作用。”陳振忠說,省港大罷工對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精神永存

  一紙遺囑猶訴未竟革命事業

  省港大罷工后,蘇兆征繼續為中華民族和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奔走奮斗。

  他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二屆、第三屆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八七會議被推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任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年還被推舉為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

  “蘇兆征成長于淇澳島這片土地,潛移默化中造就了他反抗壓迫和剝削的意識。”陳振忠說,如今蘇兆征的革命故事和紅色基因,還在珠海淇澳島代代相傳。

  2005年,蘇兆征故居展出圖片展《中國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蘇兆征》;2010年再次修繕,征收故居右側三戶民房設立陳列館,由此組成蘇兆征故居陳列館,建筑面積274平方米,占地面積514平方米,于2011年6月28日對公眾免費開放;2019年10月,蘇兆征故居陳列館實施提升改造工程,館內正在布置專題展覽。

  觀眾只要來參觀,總會駐足細細默讀蘇兆征的遺囑。

  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不久后,蘇兆征患了闌尾炎,組織安排他在蘇聯療養,但他依然惦念著國內的革命工作。次年2月,他堅決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二次擴大會議結束不久后,他因過度勞累,舊疾復發,最終病逝,年僅44歲。

  “大家共同努力奮斗,大家同心合力起來,一致合作達到我們最后成功……”彌留之際,蘇兆征用微弱的聲音留下遺言。站在一旁的鄧穎超,從懷里拿出一支筆,在一張不大的紙上將他的遺言記錄了下來。

  “遺囑的背后,是蘇兆征堅定的革命抱負。”陳振忠說,蘇兆征波瀾壯闊的革命人生,深刻闡釋了共產黨員的艱苦卓絕精神和愛黨愛國的赤誠之心。

  如今,蘇兆征故居是廣東省著名的紅色革命遺址、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自2011年6月對外免費開放以來,接待來訪人數逐年遞增,年接待量達15萬人次。

  “每次帶學生參觀蘇兆征故居,都能感受到紅色基因在傳承。”珠海市兆征紀念學校德育處主任郭婷婷說,學校有一個教育部授牌的“蘇兆征班”,每年9月3日都會到蘇兆征廣場舉辦開班儀式,勉勵孩子們傳承蘇兆征精神。

  兆征紀念學校學生徐雪燕說,作為“蘇兆征班”的學生,她要做“小小講解員”,把革命英雄蘇兆征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并學習其高貴品德和偉大精神。

  信仰造就榜樣,榜樣引領時代。

  “蘇兆征故居陳列館正在實施提升改造工程。”萬瀅介紹,改造后的陳列館在展陳上將更加清晰生動,融入新技術、新手段,提升參與性、體驗性,讓蘇兆征的革命故事和黨的故事“活”起來。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