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報告、專題講座、集中學習、研討交流……黨員干部們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感悟思想偉力、堅定理想信念;聆聽黨史宣講、走訪革命遺址、開展專題調研、為群眾辦實事……黨員干部們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堅守為民初心。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東牢牢把握中央關于“面向全體黨員,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開展學習教育”的要求,注重發揮領導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風向標作用,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抓學習的良好局面。
針對廣東流動黨員數量全國最多、分布范圍廣的特點,廣東把流動黨員納入全省黨史學習教育整體部署安排,摸清底數,依托鎮街、園區及各類黨群服務中心組織學習,創新線上線下學習方式,推動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學”,學習“不掉隊”。
“關鍵少數”引領“全員覆蓋”
廣東有近30萬個基層黨組織,超過550萬名黨員,分布在不同層級黨組織、各行業各領域。如何綱舉目張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廣泛覆蓋?
今年3月24日—25日,省委高規格舉辦理論學習中心組暨全省省級、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班,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帶頭開展學習教育,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示范帶動廣大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
廣東抓住“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用“關鍵少數”引領“全員覆蓋”。
潛心自學,感悟思想偉力——廣東制定印發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自學指引、專題學習方案,引導黨員干部學好用好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指定學習材料和參考材料,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
專題培訓,深讀百年黨史——廣東明確要求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全年參加黨史專題培訓時間不少于40學時,目前已連續舉辦4期省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培訓,全面完成1595名在穗省直單位省管以上干部集中輪訓。同時,將黨史學習納入省委黨校所有主體班次,計劃在省委黨校舉辦有關黨史學習教育主體班次46個。目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累計培訓處級以上領導干部2.3萬余人次。
在領導干部發揮領學促學作用下,廣大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黨史學習教育熱潮在廣東大地迅速鋪展開來,基層黨員學習基礎不斷夯實。
在廣州,一場名為“日讀一篇、周學一章、月均一本”的學習競賽活動火熱展開,以實際指標引領黨員干部率先學習;在汕頭,一場以“重溫總書記特區情”為主題的輪訓在全市2.1萬名公務員、23萬名黨員中鋪開;在云浮,“學、訪、研、講、創、演、展、游、評、行”十大系列活動推動黨員干部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目前,廣東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全省基層黨建重點工作。全省組建各級各類宣講團1450多個,開展集中宣講3萬多場,覆蓋聽眾超過900萬人次;充分發揮全省各級兩新工委和行業黨委作用,依托全省1694個鎮街黨校和2.8萬個黨群服務中心,在兩新組織“家門口”開設黨史課堂。
流動黨員學習“不掉隊”
黨員行千里,組織一線牽。廣東流動黨員數量全國最多、分布范圍廣且分散,如何讓他們“流動不流學”,學習“不掉隊”?
廣東把流動黨員納入全省黨史學習教育整體部署安排,制定在粵流動黨員“一起學黨史·粵學粵精彩”10項措施,確保“人找到,書發到,至少過一次組織生活”。
詳細摸清流動黨員底數,逐一取得聯系,是流動黨員開展學習教育的基礎。
走訪腳步不停、電話聯系不歇,江門各基層黨組織積極開展流動黨員信息摸底工作,將排查核實的流動黨員情況錄入動態信息庫。
在茂名高州市,當地通過搭建駐外黨支部平臺,強化流出地黨組織、駐外黨支部、流入地黨組織三方聯動機制,實現全市28個鎮街駐外黨組織全覆蓋,直接管理服務流動黨員760多人。
各地依托鎮街、園區的各類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制定流動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清單,讓基層流動黨員學習有了陣地,辦實事更有動力。
在潮州湘橋區西新街道新合社區,一家別致的“黨員超市”引人注目,其負責人是流動黨員葉華充。他主動將超市入口處的“黃金位置”讓給LED大屏幕,作為新思想的傳播窗口;超市內設有“黨員驛站”,擺放書籍供群眾和顧客閱讀;設置群眾意見箱和黨員留言簿。“我很榮幸能配合社區開展‘黨員超市’活動,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架起社區和黨員、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葉華充說。
“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流動黨員也在其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江門龍口鎮堯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勝強介紹,從稀疏照明到戶戶門前有路燈,堯溪村流動黨員出謀劃策、以身作則、凝聚力量,為民生工程、鄉村振興提效增速。
“小陣地”發揮“大作用”
“各位市民朋友,龍城街道黨史學習教育志愿廣播站正式開播了,為大家講述黨的百年歷史。”深圳龍潭公園內,一段段革命故事通過廣播傳播遠揚。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深圳將“流動的黨課”送學上門。
廣東因地制宜,精準到點,在流動黨員所及之處設點設站,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讓流動黨員學習渠道暢通起來。
“在外漂泊多年,如果不參加公司的黨史學習教育,真不知道廣東在黨史上有那么多了不起的事,現在真正找到組織啦!”在船務公司“粵港8號”船任職副船長的黨員陳昌賢說。
由于船員大部分長年在外作業,廣州南沙港設立“黨員驛站”,打造流動黨員的學習之地,讓船上黨員們在這里參加組織生活、接受黨史教育、享受組織服務。
“小陣地”發揮“大作用”。哪里有黨員,課堂就開到哪里。
“歡迎大家乘坐‘黨旗號’。”江門臺山市川島鎮山咀碼頭人潮涌動,伴著洪亮的汽笛,一艘客船緩緩啟動。今年“五一”前后,“紅色流動講堂”正式開講,宣講員李穗英在船上為乘客講述紅色故事,成為大海上的“紅色流動課堂”。
“在新會,幾乎每個村都有榕樹,有榕樹的地方就有黨課。”清風徐,榕葉搖,江門新會開展“榕樹下的講堂”,黨員干部前來聽講,不少路過的村民也放緩腳步駐足聆聽。司前鎮黨委書記葉長新介紹,今年,“榕樹下的講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打造開放式、接地氣的基層學習陣地。
線上線下齊參與,學習教育不斷檔。廣東利用互聯網科技手段,讓學習教育“云端天天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經常化、常態化。
“雖不能直接參加組織活動,但在線上聆聽黨史宣講,在群里與大家分享學習心得,也收獲頗豐。”在廣州務工的流動黨員鄒緒妍在參加完韶關曲江馬壩鎮中華社區線上“跨屏”學黨史后深有感觸。
如今,利用VR、音視頻等豐富形式,“沉浸”式的體驗讓流動黨員可隨時隨地學習黨史。隨著“廣東網上紅色展館”“有聲圖書館”“打卡廣東紅”等小程序陸續上線,黨員們紛紛上網“打卡”,在云上VR觀展、在掌中精讀黨史、聽微黨課,讓紅色資源真正成為黨員學習黨史的“活教材”。
“頭雁”引領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各級黨員全情投入、學思踐悟。廣東多措并舉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廣泛覆蓋、走深走實,努力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