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們在認真聽取報告。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黨代會報告從廣東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出發,勾畫了未來五年廣東發展的美好藍圖。
黨代表們紛紛表示,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重大使命、重大責任,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強大力量,以新擔當新作為努力開創新局面,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厚望重托。
展現新作為 干出新氣象
站在新起點上,廣東各地正在著眼未來,謀劃新發展。
河源市委書記林濤代表說,報告政治站位高、把握大勢準,是一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宣言書;省委交出五年答卷亮點紛呈、鼓舞人心,是一聲激勵全省上下建功新時代的奮斗集結號;對未來發展藍圖謀劃深遠、定位精準,是一份引領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綱領性文件;對深化實施省委“1+1+9”工作部署路徑清晰、措施務實,是一張明晰奮進新征程的施工圖。
林濤說,河源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百億級水經濟產業、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生態旅游業、現代高效農業等“五大產業”,大力實施產業興市、“融灣”“融深”、鄉村振興、城市提質、形象提升、民生保障、生態優先等“七大行動”,以新擔當新作為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奮力推進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建設。
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潮州市委書記何曉軍代表說,潮州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潮州現代化建設駛上“快車道”、跑出“加速度”。
“我們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城市、國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各領域黨建‘有思路、有主題、有重點、有亮點’。”何曉軍說,要狠抓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舉全市之力舉辦“中青班”,大力推動優秀年輕干部“走出去”到省直單位掛職鍛煉,推動市直年輕干部“沉下去”到縣區鎮街“墩苗”錘煉,推動縣區鎮街干部“選上來”到市直單位多崗歷練。圍繞教育、醫療等六大領域,實施精準化人才引育政策,為潮州儲備未來。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以打好“干部思想作風轉變”戰役為抓手,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讓崇廉尚潔的新風正氣不斷充盈。
揭陽市委書記王勝代表說,在聆聽學習黨代會報告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省委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政治自覺,深切感受到五年來省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的豐碩成果,深切感受到省委實事求是、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
王勝說,揭陽將把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與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結合起來,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和產業強市,努力在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要持之以恒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加強黨的建設上有新作為。要堅持“三貢獻一高一強”標準,在服務重大項目建設上有新作為。要全面推廣“三個最”試點工作,在優化政務環境上有新作為。要在持續改善民生、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發展和安全上有新作為。
搶抓新機遇 推動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廣東堅定不移實施教育強省戰略提供了根本遵循。”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副廳長朱孔軍代表說,過去五年,廣東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教育決策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教育事業取得突破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朱孔軍說,接下來,全省教育系統將聚焦政治統領、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安全穩定、隊伍建設和政治生態建設,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根本目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我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副廳長丁紅都代表說,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的政績,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時時放心不下”的情懷和責任感讓民生暖陽遍灑廣東大地。五年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常念民之所憂,力行民之所盼,交出了一份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丁紅都說,五年來,廣東民政系統堅決扛起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政治責任,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保持全國前列。今后五年,全省民政系統將著力完善“大救助、大養老、大兒童保障、大慈善、大社會治理”五大工作體系,奮力推動廣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黨代會報告緊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事求是總結成績,描繪藍圖站位高遠,讓人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許振強代表說。
習近平總書記對海洋事業高度重視,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作為來自海洋科研領域的代表,許振強說,廣東擁有面向南海的區位優勢,豐富的海洋生物、礦產和能源的資源優勢,匯聚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的科研優勢,以及基礎工業配套齊全的產業優勢。要加大科技資源投入,把裝備制造的關鍵環節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以新體系評價海洋產業,以新技術武裝海洋產業,以新應用擴大海洋產業,以新思路提質海洋產業,努力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