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專任教師黃麗燕代表。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加入廣東省駐鎮幫鎮扶村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參與建設學校蠶絲文化研究所、帶領學生參與公益廣告設計大賽……這些年,盡管時常與拐杖為伴,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專任教師黃麗燕沒有停下腳步。
2014年,黃麗燕被確診患有惡性腫瘤,接受手術后1/3的盆骨被切除。重返講臺后,她繼續帶領學生奔走在戶外考察學習的一線。多年來,她獲評“南粵優秀教師”“廣東好人”“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從黨代會報告中,我深深感受到省委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黃麗燕說,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線教師,她將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繼續保持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盡己所能培養更多青年人才。
站上講臺就忘記拄著拐杖
黃麗燕至今難忘她從教生涯中最特殊的一堂課。那是2014年9月,她接受手術后不足兩個月,便拄著雙拐回到課堂。“當時恰逢學生畢業論文開題,上好這節課非常重要。”黃麗燕回憶,在拄拐去往3樓教室的路上,許多學生自發攙扶、問候她,讓她十分感動。下課時,全班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黃麗燕當時熱淚盈眶。
在接受治療的那段日子,她想的最多的仍然是學生,化療初期堅持讓學生帶著作業到她的家中,當面指導畢業設計,直至后期因免疫力嚴重下降,為防止出現感染,才改為線上交流。
如今,黃麗燕行走仍要依靠拐杖,身體狀況也不如從前,但只要一站上講臺,她就常常忘記自己是一個還在拄著拐杖的人,堅持站著講完每一堂課。同事們都勸她坐著,她卻笑著說,“站著講課更有激情”。
在黃麗燕看來,教師最注重的應是“傳承”。“在我成長的道路上,許多好老師給予我極大的幫助,我自己也想成為學生口中這樣的老師。”她說,“人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
帶領學生投身鄉村振興
去年,黃麗燕有了一個新身份:廣東省駐鎮幫鎮扶村農村科技特派員。她和團隊帶領學生對接潮州饒洋鎮的一個畬族村,投身鄉村振興的“大舞臺”。
到村里考察需要長途跋涉,黃麗燕在隊伍中不甘落后,總想沖在最前面。很快,她和學生一起摸清了村子的發展狀況與潛力,并在鄉村美育教師的培養與支教等方面有了初步規劃。
在日常教學中,黃麗燕也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的先鋒。
廣告創意課程是黃麗燕嘗試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她長期與廣州市公益廣告中心合作開展公益廣告設計,近年來將思政元素與公益廣告進行融合,立項了校級“課程思政”項目和“三全育人”項目。
“我們每年在課程結題時將作品在校內外進行展覽,讓全校師生和社會人士在欣賞公益廣告作品的同時,能夠有所思、有所得。”黃麗燕說。截至目前,由她指導的獲獎作品達200多件,其中2021年指導學生創作的廣告作品獲得全國2個金獎、2個銅獎。
如今,黃麗燕正在參與建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蠶絲文化研究所。“研究所將把非遺傳承人請進校園,讓更多學生體驗粵繡等文化精粹,帶動更多人傳承嶺南文化。”她說,“黨代表的身份使我更加增強了使命感、責任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盡己所能培養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