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施工現場。圖片來源:南沙區委宣傳部
“全省交通運輸系統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把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逐一列出‘計劃表’,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近日,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林飛鳴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將堅持“四個把握好”“三個轉變”,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力爭到2025年,我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總體形成,基本實現“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客貨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升,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國內、連接全球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加強黨對交通運輸工作的全面領導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省交通運輸系統如何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
林飛鳴:我們深刻認識到,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加強黨的建設是關鍵。我們將緊緊圍繞省黨代會部署要求,引領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把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到實際行動上,時時事事處處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中央看齊,自覺按照總書記、黨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確定的前進路線開展工作,在實現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上不斷展現新作為。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一切工作,堅決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不斷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用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站位,在學中干、在干中學,齊心協力把省黨代會部署的各項任務逐一落實到各項交通工作當中。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的新使命新定位,加強黨對交通運輸工作的全面領導,筑牢廣東交通運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
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未來五年,是廣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五年,交通運輸系統有何發展目標?
林飛鳴:回顧過去五年,全省交通運輸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揚交通鐵軍精神和戰疫英雄氣概,在全力做好行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的同時,實現了全省交通運輸跨越式發展。
未來五年,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將按照省黨代會提出的目標要求,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交通強省“十大工程”和交通強國試點任務,鞏固擴大交通運輸有效投資,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養護管理,持續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力爭到2025年,全省實現高標準鐵路“市市通”、三級以上公路“鎮鎮通”、雙車道公路“村村通”,鐵路運營里程達6500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22.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500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比例超95%,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例超90%;民航旅客年吞吐能力超2.5億人次,港口貨物年綜合通過能力達21億噸,如期實現“十四五”時期各項發展目標,以實際行動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南方日報:接下來,廣東如何高質量建設交通強省?
林飛鳴: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對交通運輸工作提出了很多具體目標和要求,接下來,我們將把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逐一列出“計劃表”,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一方面堅持“四個把握好”,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把握好“先行官”定位,在能力上適度超前,在科技創新上先行引領,在制度創新上先行探索;把握好綜合交通的方向,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綜合布局,平衡好各種運輸方式,統籌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把握好效益評估的標準,算好政治賬、經濟賬、生態賬,優化交通方式、路網密度、規模標準和建設時序;把握好安全發展的底線,加強交通運輸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加強交通運輸應急能力建設。另一方面堅持“三個轉變”,推進交通運輸實現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讓支撐經濟循環的“骨骼”更強壯、“血脈”更暢通。
按照省黨代會部署,我們還將從四個方面抓好落實,推動我省朝著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的目標全速前進。一是加快建設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提升公路網、鐵路網,充分發揮水運、民航等比較優勢,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布局。二是構建便捷順暢的城市群交通網。加快重大跨江跨海工程建設,積極推進高速干線擴容改造,深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助力珠江口東西兩岸互動融合發展。三是打造高品質的基礎交通網。完善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等路網,推進新時代“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支線鐵路、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加強農村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打造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廣州、深圳國際交通樞紐和珠海、汕頭、湛江國家級交通樞紐,推進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引入機場樞紐,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能級。
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
南方日報:縱深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是省黨代會部署的九項重點工作任務之首,交通運輸如何發揮支撐作用?
林飛鳴: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將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發展機遇,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一是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完善大灣區鐵路樞紐布局,加快廣湛、廣汕汕、深南、深圳至江門、珠海至肇慶、廣珠(澳)等高速鐵路建設,加快廣佛環線、穗莞深、深惠、佛穗莞、莞惠小金口等城際鐵路、區域干線高鐵及鐵路樞紐工程建設。同時,推進大灣區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快建成以大灣區為核心的“四向拓展”的高鐵主骨架,形成“三極三軸放射”大灣區城際鐵路網。
二是完善內聯外通的干線路網。重點加快建設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獅子洋通道,推進蓮花山通道前期工作,加速形成跨江跨海通道群。同時,加快推進中山西環、中開、惠霞、肇明一期等新建高速公路和沈海、廣深、江中、長深等改擴建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形成“十二縱八橫兩環十六射”主骨架高速公路網絡,進一步增強大灣區輻射周邊地區的交通優勢。此外,圍繞三大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普通國省道改造,重點實施穿城改線路段、擁堵路段和跨市不暢路段改造,推動解決大灣區城市“進城難、出城難”問題。
三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港口群。全力推動廣州港、深圳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攜手港澳提升大灣區港口群國際競爭力。重點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深圳港西部港區出海航道等港航建設。推動珠江口水域航道、錨地等共享共用,通過市場化方式穩步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優化。加快內河規模化港區、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打造銜接高效、支撐有力的內河航運體系,全面建設珠江“黃金水道”。
我們還將加快深圳機場擴建、深圳東部過境公路、深汕高鐵等項目建設,提升深圳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將深圳打造成為全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范例。同時,加快深中通道建設,研究探索構建港珠澳大橋共建共治共享,有序推進連接珠江口兩岸的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加快京港澳(廣深)、廣澳等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通過交通先行,全力支撐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充分發揮交通投資在穩經濟中的關鍵作用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提出,聚焦優化結構擴大有效投資。如何發揮交通運輸在穩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林飛鳴:我們將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認真落實中央及省關于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好交通投資在穩經濟中的關鍵作用。一是科學調增今年交通建設投資計劃,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努力為全省經濟增長多作貢獻。二是全力“保在建、促新開、強儲備”,大力推進重點交通工程和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13項高速公路、16項鐵路儲備項目加快前期工作,盡快實現核準和開工。三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強資金保障、用地審批等政策支持,引導社會資本規范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防范化解行業債務風險。同時,毫不放松抓好行業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保通保暢等工作,切實抓好交通運輸服務管理,積極助力交通物流行業紓困解難,全力維護健康穩定的交通運輸市場秩序。
■路線圖
力爭到2025年,我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總體形成,基本實現“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
力爭到2025年,全省實現高標準鐵路“市市通”、三級以上公路“鎮鎮通”、雙車道公路“村村通”。
力爭到2025年,鐵路運營里程達6500公里;
公路通車里程達22.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500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比例超95%,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例超90%;
民航旅客年吞吐能力超2.5億人次,港口貨物年綜合通過能力達21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