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帶小朋友進行核酸檢測。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日前,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學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省醫保局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深化落實“1+1+9”工作部署,將醫保改革重點任務“清單式推進,銷賬式落實”,持續加大打擊欺詐騙保力度,深化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深入推進醫保制度改革,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答優答好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的重大時代課題,讓群眾醫保獲益達到新高度。
全省累計節省新冠病毒檢測費用441億元
南方日報:黨代會報告指出,要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深化愛國衛生運動,慎終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面對疫情防控“硬仗”,省醫保局如何做好支撐,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肖學: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醫保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醫療保障職能系統集成作用,對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支撐。
一是高效保障疫情防控救治費用。我省在全國率先將確診新冠肺炎參保患者的全部醫療費用、全部疾病治療費用、全部治療過程費用、全部醫療機構產生的費用均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及時向醫療機構預撥救治經費,做到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得不到及時救治,確保定點醫療機構不因醫保總額預算管理規定影響救治。通過全省統收統支機制籌集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專項資金,合計上解專項資金162.99億元,切實做到“錢等苗”,為盡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作出積極貢獻。截至目前,已累計支付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約159.5億元。
二是大幅降低核酸檢測成本。我省開展多輪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及配套耗材省際聯盟集采,平均降幅為78%,有效降低常態化核酸檢測成本和群眾負擔。先后7次降低新冠檢測價格,目前,核酸單人單檢價格不超過16元,多人混檢不超過5元,政府組織的大規模篩查、常態化檢測的多人混檢不超過3元,抗原檢測不超過6元,位于全國低位。全省累計節省新冠病毒檢測費用441億元。
三是落實醫保減征降費政策支持經濟發展。2020至2021年合計減征職工醫保費589.67億元,惠及全省約350萬家企業。
對長期住院老年人可實施按床日付費
南方日報:廣東如何通過醫保手段為養老事業發展及“三孩”生育政策提供支持?
肖學:一是通過醫保支付政策支持養老事業發展。首先,完善醫保目錄管理,保障老年參保人醫療服務需求。我們按照國家部署將多種抗癌藥、降壓藥、降糖藥納入醫保藥品目錄。針對老年參保人長期居家臥床康復治療的需求,我省將家庭病床建床費、家庭病床巡診費納入醫保診療項目目錄。
其次,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我省印發了《廣東省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中醫診所備案證的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理院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可申請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
此外,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老年患者就醫報銷提供更多方便。我省對需要長期住院康復的老年人可實施按床日付費的支付方式,并將相關醫療服務和藥品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
二是發揮生育保險作用支持三孩政策。我省將參保女職工生育三孩的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待遇支付范圍,同步做好城鄉居民生育醫療費用待遇保障和新生兒參保工作。同時,將持居住證人員納入當地居民醫保,做好流動就業人員生育保障。此外,修訂《廣東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包括自由就業婦女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可在廣東省內就業地參加職工醫保,無須繳納生育保險費,即可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參保職工未就業配偶也可按規定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我們還將多項生育相關、高危和危重孕產婦監護相關的藥品、診療項目、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提高生育醫療保障待遇水平。
將應納入采購范圍藥品100%進行帶量采購
南方日報:備受關注的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是否切實減輕了群眾醫藥負擔?廣東接下來有何計劃?
肖學:近年來我省堅定不移全面推動藥品集采成果落地生效,抓落實、建機制、謀創新、惠民生,著力破解帶量采購中的難點堵點痛點,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推動全省藥品帶量采購駛入快車道。
一是積極推動集采改革成果落地生效。我省超額完成國家6批234個藥品集采任務,平均超額完成約定任務量的180%以上,年節約采購費用69億元。省級帶量采購改革跑出了加速度,已完成4批次共541個藥品的集采,尤其近期牽頭11省完成494個藥品帶量采購,涉及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等年度采購金額占82%的藥品,共有616家企業2657個產品中選,平均降幅31%,最高降幅98%,預計年節約費用70多億元。
二是實施醫保配套政策,鞏固改革成果。全省已撥付國家第一批集采藥品醫保資金結余獎勵金額4.3億元,有效調動醫療機構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建立貨款預付制度和優化結算機制,加快回款效率,確保供應。組織1.7萬多家醫藥企業上報信用承諾函,對未遞交信用承諾函的1989家企業注銷賬號并暫停6835個產品掛網交易資格,對涉商業賄賂案的4家耗材企業進行失信評級,大力營造醫藥采購誠實守信的公平交易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將應納入采購范圍的藥品100%進行帶量采購,加快實現應采盡采;繼續優化帶量采購規則,積極推動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提速擴面,讓群眾享受更多質優價宜的醫藥產品。
異地就醫結算人次與金額均居全國前列
南方日報:廣東是醫保第一大省,接下來將如何深化醫療保障領域改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肖學: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已初步建成統籌城鄉、覆蓋全民的“兩縱三橫”基本醫保體系,即由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兩者構成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分別覆蓋就業和非就業人群;由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保障“主體層”,城鄉醫療救助和社會慈善捐助等制度對特殊困難群體“保底層”給予幫助,通過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來滿足群眾更高的、多樣化的“補充層”醫療需求。下一步,要著力加強醫保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
一是加大對困難群眾醫療保障的力度。為持續做好“兩不愁、三保障”中的“基本醫療有保障”,我省全面落實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財政補貼政策,對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實行全額資助,資助標準從2017年的每人每年180元,逐年提高到去年的每人每年320元。2018年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共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53億元,截至2021年底共支出約130億元用于資助困難群眾參保和支付救助對象醫療費用。目前,我省已啟動醫療救助辦法的修訂工作,將進一步明確救助費用范圍,合理確定救助水平和年度救助限額,深入做好分類救助。
二是加快推進建立基本醫保待遇清單制度。2月11日,省醫保局聯合省財政廳印發《關于建立廣東省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的實施方案》,從今年起,我省將分項目、分階段、分步實施,逐年規范我省醫保制度的基本框架、基本籌資標準以及基本待遇支付政策和基金支付范圍。
三是不斷優化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我省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去年10月全省所有統籌區實現省內、跨省異地就醫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提前一年完成國家醫保局部署任務。截至5月底,全省共開通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2309家,住院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2579家;省內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2752家,住院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2580家。異地就醫累計直接結算門診67.48萬人次,住院815萬人次,醫保基金分別支付2.54億元和1004.3億元,結算人次與金額均在全國排名前列。
下一步我省將著力加強醫保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持續改進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工作,逐步推行住院、門診費用線上線下一體化結算。加快構建全省統一的醫保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優化醫保領域便民服務,為廣大參保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保障公共服務。
■路線圖
●深化制度改革。持續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醫療保障協同治理體系、服務支撐體系“三大體系”建設。
●支撐疫情防控。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持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醫療費用的醫保保障工作,發揮集采作用降低核酸檢測成本,進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
●加速藥品集采。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并提速擴面。
●織密保障網絡。聚焦“一老一小”醫療保障需求,深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將符合條件的康養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范圍;發揮生育保險作用支持三孩政策,將保障期間從分娩期延伸到產前和產后。
●推進三醫聯動。提升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健全分級診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