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韓江成功躋身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水質長期保持Ⅱ類標準以上。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1+1+9’工作部署重點任務,明確了我省未來5年生態文明建設路徑?!苯?,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徐曉霞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在落實中,要緊抓“雙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努力構建區域協調、綠色發展新格局,并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以實現減污降碳為總抓手,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堅持黨的領導
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方向不偏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強調,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省生態環境廳將如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
徐曉霞: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面臨的情況更復雜、要求更高、挑戰更大,要充分認清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領導的重大意蘊內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高水平美麗廣東建設,蹄疾步穩、行穩致遠。
生態文明建設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明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因此必須置于黨的領導下,并予以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才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方向不偏、力度不減,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打造美麗中國是民心所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只有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才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生態惠民、利民、為民,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推動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當前,經濟發展已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綠色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全面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現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保護生態環境任重道遠。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在過去雖取得巨大成就,但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未到來,生態環境質量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同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目標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清醒認識當前面臨形勢,自覺扛起環境保護重任,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補上生態文明建設短板。
構建與區域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
南方日報:生態環境部門如何做好服務,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積厚成勢,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
徐曉霞:我們將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等重大機遇,以美麗灣區建設為引領,強化空間引導、分區施策,推動珠三角核心區優化發展、沿海經濟帶協調發展、北部生態發展區保護發展,努力構建區域協調、綠色發展新格局。
一是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我省“核”“帶”“區”生態環境資源稟賦各有特點,將統籌布局和優化提升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加強“三線一單”成果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等方面的應用,推動構建與區域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
二是推動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突出珠三角核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在珠三角核心區實施更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深化生態環境制度改革和綠色金融創新,著力打造大氣污染防治先行區、水生態環境治理修復樣板區、一流美麗海灣、一流綠色低碳發展區、土壤污染治理示范區和一流“無廢”試驗區,引領帶動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提升。
三是建設人海和諧的沿海經濟帶。將突出陸海統籌,推進重點海域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進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推動中海殼牌、??松梨?、巴斯夫等重點項目采用一流的工藝技術,以大項目帶動大治理,推動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是打造北部生態發展樣板區。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化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推進南嶺國家公園建設,優先保護北部生態發展區源頭水質,加強大江大河上游和重點水庫水質保護,筑牢北部生態屏障。鼓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黨代會報告提出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來繼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
徐曉霞:我們將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緊盯硬指標、硬任務,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水平,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一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服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將實施重點項目“一項目一對策”環評審批服務機制,推動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并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制度,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還將深化碳排放權交易,逐步擴大碳交易控排行業范圍和降低控排企業門檻,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完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機制。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當前廣東已轉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新階段,將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領域以及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標志性戰役。深入開展碧水保衛行動,深化重點流域系統治理和水生態保護修復,推動江河治理向支流河涌延伸、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向區域城鄉均衡覆蓋。深入開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動,扎實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還將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風險管控。并深入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三是強化生態保護監管,維護全省生態安全。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南嶺國家公園創建和廣州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并完善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監管體系,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管和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實地核查,嚴肅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四是加強統籌協調和改革創新,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全面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持續完善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長效機制,壓緊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深入實施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持續推動固定源全要素全過程“一證式”管理,加快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機制。充分運用新技術,提升生態環境監測預警等支撐能力。
■路線圖
●堅持黨建引領,統籌抓好干部選育用管。要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
●構建區域綠色發展新格局。在珠三角核心區實施更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加強沿海經濟帶海洋生態保護;強化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保護和建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碧水保衛戰,聚焦重點河庫支流、城鄉黑臭水體等,狠抓污染治理和生態擴容。打好藍天保衛戰,以臭氧防治為重點,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打好凈土保衛戰,進一步推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優化環評審批服務,全力推動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提速增效。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對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重大產業布局等項目開辟“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