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正在建設美麗宜居生態海灣城市。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貫穿在工作中、體現在實效上。目前,湛江正結合工作實際,持續用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方法,落實落細落具體各項舉措,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深度融合理念,聚焦加快大園區建設、推進大文旅開發、深化大數據應用等重點工作,奮力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朝著省黨代會擘畫的宏偉藍圖奮勇前進。”日前,湛江市委書記劉紅兵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劉紅兵表示,湛江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省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與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結合起來,與落實湛江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推動省黨代會精神入腦入心、落地落實。
掀起學習貫徹熱潮??
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加快發展
南方日報:湛江如何在全市掀起學習貫徹熱潮,讓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在湛江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劉紅兵:5月27日,湛江市委先后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和全市干部大會;6月13日,召開學習省黨代會精神宣講報告會,引導全市上下準確深入把握省黨代會精神實質。近段時間,各地各單位紛紛采取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多種形式,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省黨代會精神的熱潮。
接下來,湛江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宣講力度,把省黨代會精神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組建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宣講團,深入各地各單位開展宣講報告會,組織全市社科界專家學者召開理論座談會,在市、縣兩級主流媒體開設學習宣傳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專題專欄,推動省黨代會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南方日報:湛江位于幾大國家戰略交匯處,如何借東風提升自身改革開放水平,從而在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中加快發展?
劉紅兵:湛江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對外地處RCEP成員國的中心地帶,是廣東對接東盟國家的重要門戶;對內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等國家戰略交匯處。我們將充分發揮“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連接海內外”的節點作用,積極打造對外開放高地,更好聯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全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支點。
湛江將全方位對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群的產業共建和創新合作;加強與海南相向而行,以共建瓊州海峽經濟帶為主要抓手,加快建設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充分利用RCEP等自由貿易協定優惠條款,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全面參與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拓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新空間,推動創建廣東自貿試驗區粵西片區。
重大項目引領發展??
抓好臨港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
南方日報: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布局一批重大項目,全力支持湛江振興發展,接下來,湛江如何發揮項目建設的支撐作用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劉紅兵:湛江承擔“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和“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時代使命。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關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意見》。接下來,我們將狠抓項目建設,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
一是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不斷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完善機場支線、機場高速等配套工程,加快建設廣湛高鐵,動工建設合湛高鐵、湛海高鐵,大力發展湛江吳川機場空港經濟區。同時,加快推進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線項目建設。
二是突出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廉江清潔能源等重大項目建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著力壯大綠色鋼鐵、綠色石化、高端造紙、綠色能源、新能源汽車五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是突出抓好臨港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以規劃建設廣東湛江臨港大型產業集聚區為牽引,加快構建以東海島為龍頭、以奮勇高新區為龍身、以烏石港片區為龍尾的貫穿東西、聯動發展、相互支撐的產業集群和園區體系,努力打造全省沿海經濟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四是突出抓好項目精準招商。用好“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區域合作新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重點圍繞鋼鐵、石化等支柱產業和“鏈主”企業開展全鏈條以商招商,爭取汽車產業戰略招商取得突破性進展。
打造“紅樹林之城”??
實現生態與經濟比翼齊飛
南方日報:目前,湛江正舉全市之力打造“紅樹林之城”,也是省海洋碳中和試點城市,請問湛江如何實現生態與經濟比翼齊飛?
劉紅兵:我們將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充分挖掘利用湛江紅樹林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科研價值、人文價值,努力把“湛江紅樹林”打造成廣東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名片;以建設省海洋碳中和試點城市為契機,策劃推動開發紅樹林、鹽沼、漁業等海洋碳匯項目。
一是推進紅樹林營造與修復,打造“紅樹林之城”。湛江現有紅樹林9960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面積33%,占全省紅樹林面積78%,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種類較多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們將科學規范推進紅樹林系統保護和集中連片修復,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湛江范本。
二是加強海洋碳匯項目研究,發展壯大藍碳經濟。成立湛江灣實驗室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成立湛江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深入開展紅樹林保護研究。以紅樹林為重點,構建海洋碳匯的統計核算體系及工作機制,打造“湛江標準”。
三是探索綠色發展之路,實現海洋碳匯經濟價值。我們在全省率先創新謀劃碳預算試點項目,該項目將實現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和碳排放控制目標的有機銜接,為全省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提供“湛江示范”。
四是強化“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引領高質量發展。搭建“1+89+124”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嚴格項目生態環境準入,督促指導重點企業、重大工業項目實施最嚴的環保要求。目前,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等企業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助力廣大農民增收致富
南方日報:湛江是農業大市,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了圓滿答卷。接下來,湛江將如何在鄉村振興上出新出彩?
劉紅兵:湛江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堅實、空間廣闊。湛江糧食作物種植總面積420多萬畝,居全省首位,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責任重、潛力大。我們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是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全省糧食儲備基地,突出穩定“一水”(水稻)、加快發展“兩水”(水果、水產)。完善和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深入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做強特色農業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提質增效,培育熱帶亞熱帶水果、南藥、水產等跨縣產業集群,高標準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熱帶經濟作物和水海產品養殖加工,突出培育壯大預制菜產業,積極拓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數字農業等新模式新業態,積極推廣徐聞菠蘿“12221”市場體系建設經驗,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三是全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持續用力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建設鄉村精神文明,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路線圖
●堅持高質量謀劃儲備項目、高強度推進建設項目、高效能服務保障項目,奮力在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力爭各項主要工作指標邁入全省第一方陣。
●堅持加快推動海洋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高水平保護。到2025年,營造和修復紅樹林4183公頃,其中2022年投入3億元,種植紅樹林594.67公頃,推動紅樹林資源可持續發展。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和“電商人才培訓”“鄉村工匠”重點工程,加快補齊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筑牢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