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專題 > 權威訪談

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推動東莞高質量發展

時間 : 2022-07-15 09:35:1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東莞城區

東莞中心城區。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省黨代會報告指導意義重大,報告提出我省要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等,這些部署非常切合東莞實際,必將引領東莞加快向科創制造強市邁進。”近日,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肖亞非表示,東莞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重大發展機遇,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不動搖,堅定不移推動東莞加快高質量發展,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承擔更大責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打造大灣區“七個新高地”

  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承擔更大責任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有7處直接點到東莞。學習報告后您有什么感受?

  肖亞非:報告體現了省委一如既往的極高的政治站位、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強烈的政治擔當,吹響了廣東奮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新號角,讓人聽了以后有一種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強烈緊迫感和責任感。

  特別是報告多處與東莞高度相關,比如,報告提出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推動產業持續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尤其特別提到建好用好東莞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些部署要求非常有針對性,非常切合東莞實際,與東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城市特色高度吻合,必將引領我們加快向科創制造強市邁進。

  南方日報:接下來,東莞將如何貫徹落實好省黨代會精神、省委“1+1+9”工作部署?

  肖亞非:去年,東莞成為全國第15個擁有萬億GDP、千萬人口的“雙萬”城市,連續6年入選新一線城市。目前,已經形成了“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鮮明城市特色,其中在科技創新體系方面,松山湖科學城正式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散裂中子源、阿秒激光等大科學裝置加速集聚,32家新型研發機構、900多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集聚發展,47%的規上工業企業建有自主研發機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居全省第二;在先進制造體系方面,擁有超20萬家工業企業、1.27萬家規上工業企業、737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4家專精特新企業、79家“小巨人”企業、71家上市企業和24家超百億企業、3家超千億企業,呈現了先進制造蓬勃發展的態勢。東莞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就是要堅守制造底色和優勢,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以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深度融合推動東莞高質量發展。

  在新階段東莞要繼續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承擔更大責任,必須解答好如何實現萬億GDP后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這兩大時代課題。我們將統攬打造大灣區“七個新高地”,堅持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創人才綜合優勢,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在萬億新起點上行穩致遠;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環境,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創新,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我們還要始終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重點是狠抓基層黨建,扎實開展基層執行力建設攻堅行動,持續推進“頭雁”工程,探索村(社區)書記入編、村干部薪酬改革等方式,打造堅強戰斗堡壘。

  搶抓“黃金內灣”機遇

  全方位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對縱深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作出系統部署,并提出著力打造“黃金內灣”。接下來,東莞將如何持續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的聯動協作?

  肖亞非:“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前所未有,東莞將充分把握機遇,主動對接全省戰略布局,持續深化與灣區城市的聯動協作,爭創發展新優勢。

  我們將搶抓“黃金內灣”重大戰略機遇,點線面全方位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東莞的沿珠江一線特別是濱海灣新區正處于“黃金內灣”的重要一環,目前濱海灣新區已經被納入廣東省自貿區聯動發展區,同時與深圳前海等納入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我們將以濱海灣新區為核心,圍繞打造RCEP大宗貿易集散中心、科創型上市企業集聚區、數字經濟開放示范區,深度參與“黃金內灣”建設,努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高地。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在點、線、面上深度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包c”上,以“松山湖科學城、濱海灣新區、水鄉功能區、銀瓶合作創新區”四大戰略平臺為重點?!熬€”上,一條是以濱海灣新區為核心的沿珠江口東岸一線,將努力打造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另一條是以南部九鎮為重點的臨深一線,全面對接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深莞深度融合發展樣板區。“面”上,全市全域將積極爭創各項改革試點,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我們將大力推動一批創造型引領型改革,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深化改革“一號工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變革,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完善“是人才、進莞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打造特大城市社會治理東莞樣板,加快建設大灣區體制機制創新高地。

  舉全市之力建設松山湖科學城

  推動產業發展“五大工程”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提出,廣東省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東莞將如何推動科技和產業創新邁上新臺階?

  肖亞非: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將以參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統領,加快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新高地。

  一是舉全市之力建設松山湖科學城,打造更多大裝置、大平臺,全力推動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等動工建設,加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東莞理工學院等發展,加強與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南沙科學城聯動發展。二是著力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我們將圍繞產業強鏈補鏈拓鏈,推動在第三代半導體、醫療器械、關鍵電子材料、機器視覺領域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東莞轉化應用。三是著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支持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8200家。四是著力優化創新生態。過去幾年,東莞大力打造了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我們將新建一批創新創業社區,更好地承接松山湖科技成果轉化。

  在產業創新方面,我們將以產業發展“五大工程”為統攬,加快打造大灣區先進制造新高地。

  我們將大力推進產業立新柱“一號工程”。堅持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作為“一號工程”,爭取在智能移動終端及穿戴設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率先形成集聚生態,力爭三年內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000億元。

  我們將推進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工程。目前,東莞已經率先在全省建設華為、思愛普(SAP)兩大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我們鼓勵傳統產業依托數字經濟深度轉型。以東莞潮玩經濟為例,推動玩具產業從傳統制造向微笑兩端延伸,擁有57家潮玩規上企業,2021年潮玩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5.8%,出海銷售額同比增長近60%。

  我們還將推進重點企業培育工程,做大做強重點企業梯隊,爭取到“十四五”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0家。推進招商引資突破工程,強化市級招商統籌,力爭三年內實現3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鎮街、園區全覆蓋。推進土地空間連片拓展工程,推進10個連片標準化產業片區的土地整備,總面積超1.6萬畝,推進連片更新“頭雁計劃”,首批項目總面積超2萬畝。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堅持“小切口大變化”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擁有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東莞接下來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將重點部署哪些工作?

  肖亞非:面對千萬人口的需求,我們始終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守住不發生疫情規模性反彈底線,全力做好防汛和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堅持從“小切口”入手,著力補齊就業崗位、學位、醫療床位、養老床位、停車位等“民生五個位”短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促進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路線圖

  ●力爭今年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8200家。

  ●力爭三年內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000億元。

  ●三年內統籌安排不少于100億元的財政資金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爭取到2025年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600家。

  ●五年內形成2個GDP千億鎮街、3個以上800億鎮街、5個以上500億鎮街的先行發展序列。

  ●未來五年力爭新增就業崗位44萬個、公辦學位31萬個、養老床位1500張、醫療床位8200張、停車位30萬個。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