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將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圖為珠海航空新城。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珠海一躍成為內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正成長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這是省委對珠海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省委對珠海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近日,珠海市委書記呂玉印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珠海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把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各項部署細化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堅持運用好經濟特區“十條寶貴經驗”,緊扣“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工作總抓手,一錘接著一錘敲,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舉全市之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格局中勇當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加快發展、促進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的核心城市,在實現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上擔起珠海責任、展現珠海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舉全市之力支持合作區建設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對縱深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作出系統部署,珠海將如何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呂玉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省委把縱深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擺在“1+1+9”工作部署的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強調“咬定青山舉全省之力做好這篇大文章”,彰顯了心懷“國之大者”的政治擔當。珠海將切實發揮主力軍、排頭兵作用,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珠海所能,緊扣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舉全市之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更好服務“一國兩制”大局。
一是強化對合作區長遠發展的政策支撐。全面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圍繞“四個新”戰略定位和“四個新”重點任務,配合推動以合作區條例、實施方案、總體發展規劃等為重點的政策體系加快構建,加快推進“分線管理”等政策落地。更好發揮不同規則和機制交錯共存的優勢,支持合作區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一國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范。積極參與構建粵澳兩地立法協同機制,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保障合作區各項事業于法有據。
二是共建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產業協同發展,聚焦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現代金融、文旅會展商貿等重點產業方向,聯動開展招商引資。促進粵澳跨境科技創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創新跨境金融管理,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合作區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合作區金融市場率先高度開放。
三是高位謀劃拓展合作區戰略發展空間。強化規劃協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洪保十”(洪灣、保稅區、十字門)片區,努力成為合作區發展的支撐區、服務區、拓展區。強化對外開放協同,攜手澳門對標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體系,充分發揮澳門對接葡語國家的窗口作用,更好支持葡語國家產品便捷進入灣區市場。
四是全力以赴做好社會民生的支撐服務。支持合作區持續構建與澳門深度對接的民生公共服務體系,配合推動“澳門新街坊”等項目加快建設,加快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生活環境。推動珠海機場、珠海港與合作區的功能協調和產業聯動,密切與澳門、香港空港海港的聯系互動,助推合作區成為聯結內地與港澳、串聯沿海經濟帶的關鍵節點。
珠海正成長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提出,珠海一躍成為內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正成長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珠海如何進一步發揮引擎功能,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匯聚起更強大的發展勢能?
呂玉印:新時代新征程,珠海經濟特區的地位、定位、方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珠海將緊扣“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工作總抓手,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
一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實施“六大攻堅行動”,培育壯大“4+3”現代產業,加速構建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打造產業生態。主動出擊抓招商引資,編制產業鏈圖譜,精準引進具有龍頭引領和造血強鏈功能的上下游重點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成本低、規模大、標準高、配套好、運營優的產業新空間。服務構建“兩廊三極多節點”創新格局,加快建設灣區新興科技創新城市和灣區人才高地。
二是進一步提升交通樞紐地位。更好發揮重大交通項目對產業發展和城市跨越的引領帶動作用,確保香海大橋、興業快線(北段)等項目年內通車。增強交通節點樞紐功能,力爭機場第二跑道與開通國際口岸等事項取得明顯進展,促進高欄港轉型升級、錯位發展。抓住樞紐型經濟強輻射的帶動效應,推進站城一體化融合發展。
三是著力做強核心城市功能品質。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拓寬城市發展空間,加快東西“雙城”融合互動,東部城區強化政治經濟科教文化功能,西部城區強化產業交通服務配套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在城市管理上下足“繡花功夫”,加強城市空間風貌管控,提升建筑美感和城市品位。厚植城市綠色生態優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珠海。
四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扎實做好珠澳聯防聯控。加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擴大基礎教育公辦學位供給,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切實以“小切口大變化”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市。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制定出臺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1+5+3”系列政策文件,在招商引資、用地管理、園區建設、創新生態、人才招引等方面推出一批可操作性強的改革舉措。擴大更高水平開放,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高標準辦好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等重大會展,塑造開放經濟新優勢。
六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實施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
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加快發展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著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在都市圈協同發展中,珠海如何融入和服務環珠江口“黃金內灣”建設?
呂玉印:珠海作為內地唯一與港澳陸路相連的城市,地處廣東“核”“帶”交匯點,是各類要素資源加速匯聚擴散的重要節點。珠海將充分發揮跨江通道帶來的區位新優勢,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攜手推動環珠江口“黃金內灣”建設,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格局中勇當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加快發展、促進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的核心城市。
一是在推動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上尋求突破。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的軸帶作用,努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配合推進“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以及深圳方向車輛借道香港通行港珠澳大橋等核心政策盡快落地。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深化兩地在機場運營、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科技創新等領域交流,探索共建高端航空產業集群。拓展珠澳港合作新空間,探索推進大橋經濟區建設。
二是在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上主動作為。聯合深圳共同推進深珠合作示范區建設,深入推動深珠通道研究論證,做好規劃銜接、政策對接和產業承接,促進東岸資源要素向西岸輻射外溢和延伸布局。強化區域創新聯動,推動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協同發展,更好鏈接國際高端創新資源、匯聚創新創業人才與團隊。率先復制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全方位拓展與橫琴、前海、南沙片區的產業合作、創新聯動、資源共享,攜手構建環珠江口自由貿易通道。
三是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設上引領帶動。全面深化珠中江陽合作,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領域實現更緊密融合,打造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范。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黃茅海跨海通道、珠肇高鐵珠江段加快建設,力爭深中通道珠海連接線盡早動工。促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高標準開發建設廣東省(珠海)大型產業集聚區,持續深化珠海陽江產業合作共建,高水平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共同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路線圖
●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開創珠澳港合作新局面。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創新發展主導戰略,建設灣區新興科技創新城市。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釋放發展動力。
●做強城市功能,大力提升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厚植綠色生態優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珠海。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法治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