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依托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打造的一體化“整體政府”,以“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為目標,推動深圳市政務服務“秒批”改革,進一步縮減辦事時間,對于符合條件的申請人,能夠實現即時辦結。截至目前,深圳已在人才引進、高齡津貼申請、商事登記、網約車/出租車駕駛員證申辦、民政、殘聯等158項高頻的堵點痛點領域實現了“秒批”,真正做到了24小時不關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幅減少了窗口工作人員重復性工作,有效滿足了民眾對于快速辦理,多種渠道辦理的需求。目前,已有10萬名駕駛員在網上申請網約車駕駛員證,自動審核通過7萬件。人才引進實施以來,已有11萬申請人通過“秒批”辦理業務。
(一)聚焦民生重點,強調實際效果。通過征集意見,開展座談,系統數據研究等手段,挖掘出一批重復性高、辦理量大、標準化、可行性強的民生重點事項作為改革工作重點。
(二)規范事項標準,統一審批規則。對政務服務事項名稱、事項類型等要素進一步統一規范,同時明確電子材料的效力,對審批過程中收集和產生的相關電子數據,在政府部門內部的后續業務辦理和事后審計中有條件地予以認可,實現審核規則和審批權限的標準化。
(三)推動數據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建設全市政務信息資源匯聚共享平臺,形成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大數據庫,實現政務數據共享和外部信息連通,為用戶申報表單自動填充、申請材料自動獲取、審批條件自動比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實現審批自動,排除人為因素。“秒批”改革,實現審批系統按照既定規則自動進行數據比對,全程實現自動辦理,無人工干預,在極大地解放人力的同時,確保了行政審批的公開、公平、公正。
(五)實行監管一體,完善信用機制。“秒批”事后監管采取系統自動檢查、人工抽查、交叉檢查等多種模式,對審批結果進行實時或定時檢查。對信用不達標人員,不適用“秒批”,須到窗口人工審核辦理;檢查發現違規辦理的,相關信息記入個人征信。開展業務受理情況梳理,對申辦“秒批”事項中存在的諸如重復申請等特殊情形加以甄別,優化審批系統,進一步削減審批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