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士工作站申報的“中國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學大數據庫構建及其創新應用”項目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新會區落實“人才倍增”工程取得的重要成果。4月30日,江門市2022年“僑都工匠”評選頒證大會召開,新會區2人當選“僑都十大工匠”,10人當選“僑都百優工匠”,他們既有來自市百強企業的科研骨干、技術能手,也有致力于創新非遺技藝的杰出傳承者。
當前,江門市新會區正全力落實江門市委“六大工程”,建設“一園三中心”,以“千億GDP”“千億產業鏈”為目標動力,打造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化活躍、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首善之區”。新會區各級各部門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實推進人才引育、平臺搭建等各項工作,推進“人才倍增”工程。
“引”:吸引一批產業工程師建設新會
“今年以來,我們舉辦了兩場‘直播帶崗’活動,邀請41家企業參與,發布就業崗位3526個,成功為企業招聘員工1825人。接下來,我們計劃舉辦‘網上+網下’洽談會不少于8場,重點吸引一批產業工程師來新會發展。”新會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3月13日,新會區教育局與清華大學簽訂美育教學研究合作協議,新會一中、新會梁啟超紀念中學分別與北京志成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物理數學學科教學提升合作協議、美術教育合作協議。
4月12日,《清華大學新會區人民政府共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江門雙碳實驗室 新會區人民政府“雙碳”人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澳門城市大學人才供給基地合作協議》等協議順利簽約,系列密集的簽約活動開啟了新會區“內育外引”人才新模式。據了解,近年來,新會區圍繞“一園三中心”建設,依托江門雙碳實驗室高端平臺,大力引進科研技術一流的戰略性產業研發團隊;圍繞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新會片區、銀湖灣濱海新區發展以及推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人才需求,精準引進經營管理和招商人才;鼓勵企業與頂級團隊和高端科研人才開展柔性合作;統籌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人才計劃,開展創新創業團隊、領軍人才、產業人才、名師名醫名家和名師工作室等重大人才項目評選。
“育”:辦學育才培養“生力軍”
新會區十分重視對本地人才的培養,致力于構建能夠支撐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系。在高等教育領域,廣東南方職業學院睦洲校區、廣東省華立技師學院江門校區、廣州華商職業學院新會校區建設進展順利。廣州華立學院江門校區已招生,并將與江門市政府、五邑大學合作共建江門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研究院和廣東華立海洋工程學院。廣東南方職業學院計劃5年內升格為應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屆時可實現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規模1.6萬人,每年培養工業機器人、通訊工程等工、經、管、文學科人才4000人。
同時,新會區全方位培養各方面人才。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圭峰杯”工業設計大賽、高技能人才創新大賽,為人才搭建成長平臺;成立創業導師團,為創業大賽參賽項目、孵化器入駐項目提供專業指導;對引進的博(碩)士實行“一人一策一檔”全鏈條培養;打造“1+2+N”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
“用”:打造干事“磁力場”
新會區全力搭建人才承載平臺,打造干事“磁力場”。新會區打造了以啟超大道和今洲路為主軸的新會“創新走廊”,目前已匯集江門雙碳實驗室和中集智庫、新會中科創新廣場、中科健康創新生物產業園等孵化器,入駐企業超200家。
目前,江門雙碳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建立起了由3名專家領銜,10余名博士為骨干的實驗室核心籌建團隊。這一團隊既有“雙碳”領域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也有管理人才。其中,6名科研人員都是有豐富學術研究成果及科研項目經驗的專家學者;管理人員有10名,包括6名博士學位人員。
據江門雙碳實驗室負責人杜迪佳介紹,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實現全職院士、國家級海外人才等頂尖人才零的突破,快速引進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和青年骨干科研人員,助力實現“人才倍增”目標。二是聘請來自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等高校的“雙碳”領域頂尖專家和研究人員,開展“雙碳”戰略與政策規劃、生態碳匯、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儲能、低碳技術集成與系統設計五大核心研究領域。三是聘請實驗室專職管理人員,組建一支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科研支撐人才梯隊。
“留”:聯系機制惠才暖才
新會區制定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引進培養工作意見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出臺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推薦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實施辦法,重獎“引才伯樂”;建立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責任制,將成員單位抓人才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重要內容。
建立領導定期聯系機制。區領導“一對一”聯系高層次人才,日常通過個別談心、電話聯系等多種形式建立密切聯系,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切實為人才解決困難。
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新增一批人才公寓,推動配建房盡快轉化為人才安居房。落實人才補貼,出臺相關政策,為各類人才保障提供政策支持,各類人才補貼累計發放7800多萬元。
同時,新會區還暢通綠色通道,在醫療健康管理、子女入學等方面為人才提供便捷服務。2021年以來,為100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解決了子女入學問題,并為高層次人才配偶安置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