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廣聚英才 智創未來”2022首屆廣州人才就業節暨廣州人才現場招聘會順利舉辦,活動當天吸引近百家企業參加,超三成為國企,采取線上直播+線下招聘會相結合的形式,為各高校畢業生等急需就業群體,提供優質的崗位及面對面的溝通對接機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是穩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必須抓緊抓實抓好。
從實施“贏在廣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到深入基層企業開展“三送”活動,再到織密就業困難人員保障網,今年以來,廣州市人社部門堅持“穩”字聚力,千方百計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就業形勢穩定向好。截至7月,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830場次,提供崗位58.99萬個。1—7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6.63萬人,全省排名第一。
保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
前不久,華南師范大學2022屆應屆畢業生黎同學在廣州一家環保科技民營企業成功入職,這是她在“陽光就業”小程序上投遞簡歷的收獲。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雖然網絡招聘很多,但社會上的招聘網站有時存在求職效果不理想,篩選甄別優質、合適的企業耗費太多時間與精力等情況。”后來,黎同學得知廣州推出“陽光就業”小程序,嘗試著投遞了5家企業。很快便與一家主營環保科技的民營企業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簽訂了就業三方協議。“作為官方的招聘平臺,‘陽光就業’小程序吸引了很多優質的企業參與,企業發布的崗位與應屆高校畢業生匹配程度較高,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小程序預約面試,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匹配成功率。”她說。
黎同學提到的“陽光就業”小程序,就是今年廣州市人社部門面向高校畢業生搭建的公共網絡招聘平臺,提供人才招聘、就業指導、供需對接等一體化服務。自今年2月上線起至7月底,已連續158天舉辦“陽光就業”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累計舉辦24場校園招聘會,參會單位1877家,提供招聘崗位4.96萬個,畢業生投遞簡歷4.69萬份。并開展5場線下校園專場招聘活動,提供招聘、面試“一站式”即時快招快辦服務,舉辦1108場“陽光就業”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提供招聘崗位87.57萬個。
“陽光就業”小程序還幫助企業招到了合適的人才。廣州華資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今年春季計劃招聘80名2022屆高校畢業生,但因疫情防控需要,企業進校園招聘遇到困難。“在了解到招聘需求后,人社部門推薦我們參加‘陽光就業’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便收到了80多份應屆畢業生的簡歷,幫助解決了企業招工問題。”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是當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創歷史新高。
“我們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高校畢業生百日沖刺促就業工作專班。”廣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以“贏在廣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為引領,聯動區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47所“就業創業e站”和全市1500家用人單位,舉辦“陽光就業”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195場,累計提供崗位94.13萬個,為在穗175所院校3.29萬名2022屆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金額9857.4萬元,全方位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此外,廣州在高校建設“就業創業e站”,將就業幫扶“前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47所“就業創業e站”,為在校大學生廣泛宣傳政策,提供就業信息、職業指導、創業指導、職業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服務。
助企業紓困增加就業
“‘三送’活動給了企業家堅持下去的信心,給了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感到很溫暖,我們不僅堅持不裁員,還要逆勢轉型升級,繼續招聘研發人員。”6月底,在廣州市人社局召開的民營企業需求對接座談會上,參會企業代表動情地說。會上,廣州市人社局聯合市工商聯邀請17家民營企業召開企業供需座談會,現場解決問題10項,引得參會企業紛紛點贊。
近期,廣州市人社局緊緊圍繞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開展系列紓難解困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5月30日以來,走訪11個區34家企業,深入基層、企業一線,馬不停蹄開展“三送”活動,送政策、送資金、送服務,走企業、下車間、進校園、進園區,立足人社工作職能,宣講人社政策,為企業紓困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助力穩經濟、穩就業,受到了企業的熱烈歡迎。
送政策。實施一系列階段性、組合式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政策措施,形成以“降、緩、擴、返、補、促”為主要內容的近30項政策,并送政策上門,現場解讀政策。
送資金。通過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失業補助金等政策幫助企業和勞動者第一時間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支持,確保惠企利民資金落實到位。
送服務。開展現場宣講,現場了解企業對人社政策、服務的需求,給予企業個性化指導,幫助各類企業更好掌握社保經辦流程、開展技能培訓、規范用工管理和強化政銀合作拓寬融資渠道等。
穩就業就是穩人心。廣州持續強化穩企穩崗等就業保障政策,積極落實穩崗返還、緩繳社保費、培訓補貼等助企紓困政策,千方百計讓這些惠企惠民政策及時有效落地,為確保就業形勢穩定夯實基礎。
今年1—7月,全市階段性降低工傷、失業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約43.72億元。截至2022年7月31日,采取“免申即享”措施,累計向46.55萬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4.66億元,向62.87萬家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28.68億元。
在6月,廣州還出臺了《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6方面152項政策具體而扎實。其中明確,落實社保費緩繳政策,在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的前提下,對符合條件地區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緩繳期限階段性實施到2022年底。加大穩崗支持力度,深入實施“就業3.0版25條”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穩定崗位,對困難畢業生實施專項幫扶。
一攬子政策為穩定市場主體,緩解就業壓力送上了“定心丸”。
幫困難群體充分就業
今年5月,家住海珠區海幢街道的全職太太盧女士經過為期一周的“非遺傳承助就業,西村窯文化放異彩”培訓,掌握了一項非遺技能。上午結業、下午上崗,讓她重拾了就業信心。
盧女士參加的培訓正是海幢街道開展的系列就業特色實訓項目之一。6月23日,第五批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揭牌儀式舉行,海幢街道杏壇社區獲評第五批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是廣州市唯一獲評此稱號的社區。
“單純推薦就業崗位只能解決部分就業問題,如旅游業、教培行業、育兒家庭等失業人員,需要的不僅僅是推薦崗位,更多的是幫助實現就業轉型。”作為海幢街道充分就業社區建設項目負責人,龔天韻擁有4年多項目策劃工作經驗,在她看來,杏壇社區結合社工就業服務,以“技能培訓+社工輔導”模式,幫助很多人實現了再就業的夢想。
與此同時,在杏壇社區,有一張就業“網格”,不漏過一個無就業人員。海珠區海幢街道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關曉斌介紹,杏壇社區建立了網格化就業服務,發揮網格員和樓長優勢,挨家挨戶上門主動摸清失業人員的年齡、技能、就業意向,按照迫切程度分類登記,形成工作底冊,并利用網格微信樓長溝通群,向居民推送就業崗位、技能培訓報名和最新政策等就業資訊。
“技能培訓讓我看到了再就業的希望。”“社區幫我一對一對接崗位,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崗工作”的社區。914戶居民中,無一戶“零就業家庭”,登記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在95%以上。
為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廣州織密織牢保障網,以更多對口崗位和培訓“授之以漁”。
一方面,健全就業困難人員實名制三級幫扶服務機制,對年齡偏大、身體殘疾等原因造成就業特別困難的人員,開展個性化的“一人一策”兜底援助,優先推薦在公益性崗位就業。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聯系、線上調查等方式,每月開展1次針對轄區內就業困難人員的實名制動態跟蹤調查服務,全面促進其就近就地就業。
另一方面,多措并舉做好就業困難人員精準幫扶,將專業社會工作嵌入就業工作實踐中,針對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按需提供政策宣傳、崗位匹配、職業指導、職業規劃、心理輔導等社工輔導服務。上線廣州市2022“戰疫云聘”公共招聘服務專區,為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業企業、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
今年前7月,廣州幫助7.75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幫扶3.24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完成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兜牢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