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穩就業保就業政策專題 > 深入推進“三項工程”

廣東擦亮“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金字招牌 三枚“棋子”激活民生保障“一盤棋”

時間 : 2021-10-22 08:48:4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技能是一把鑰匙,握住這把鑰匙,就可開啟美好人生的大門。”在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曾經的世界技能大賽冠軍羅麗萍正指導學生進行第46屆世賽沖刺訓練。

  近年來,得益于“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數百萬勞動者像她一樣通過掌握一項技能改變自身命運。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省人社部門把高質量推進“三項工程”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要內容,幫助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實實在在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小棋子”走出“大格局”。

  “技能+資金”雙重保障 拓寬脫貧致富渠道

  為寶寶喂奶、拍嗝、哄睡后,月嫂鄧小媚趁著休息的片刻,打開了手機上的日程表。“單子已經排到明年3月了。”這位來自河源市紫菁家政的優秀月嫂笑著說:“從貧困戶到現在月入過萬,我現在有了更大的目標,想努力在縣城買套新房。”

  此前,丈夫因病去世,3個孩子尚未成人,鄧小媚僅靠每月打零工的微薄收入艱難支撐整個家庭。當地免費開設的“南粵家政”培訓班,改變了鄧小媚的人生。在政府工作人員推薦下,她先后來到喜辰職業培訓學校和紫菁家政,接受1個月專業培訓后,正式成為一名月嫂。

  “我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應用到工作中,客戶覺得我專業,就很信任我。”鄧小媚說,很多老鄉看到她的變化紛紛效仿,報名培訓并進入家政行業,用雙手謀求更好生活。

  我省人社部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顯著提高勞動者素質,老百姓奔康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目前,三項工程累計培訓近640萬人次,其中“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帶動就業創業超200萬人次。

  “忠記云瀨”小吃店創始人陳冠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廣州市首個粵菜師傅培訓基地落戶我們增城區正果鎮,每期粵菜師傅培訓我都參加,50多期一期不落,在家門口跟著大廚學做菜。”陳冠忠說,通過培訓,他學會了制作魚皮、雞爪、浮皮,并多次改良云吞和瀨粉配方,隨后開起的小店深受食客歡迎。

  今年,陳冠忠想擴大店面,卻遇到了難題:資金不夠,沒有抵押物,很難從銀行借到錢。為幫助像他這樣的勞動者解決融資難題,省人社廳與銀行機構開展合作,開通“三項工程”就業創業融資審批快辦通道,以技能等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榮譽獎項等作為主要授信依據,助力技能人才實現更大發展。

  “拿到了50萬元‘粵菜師傅’專項創業貸款,可把我高興壞了。現在我的店面已經從幾十平方米,擴大到500平方米,營收相比以前翻了3倍。最高峰的時候,每天客流量差不多600人,需要20多個老鄉幫手!”陳冠忠笑呵呵地說。

  引入企業力量 促產業發展更促技能圓夢

  10月15日,在廣東省新職業技術技能大賽賽場,飛行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項目選手王俊雄快速敲擊鍵盤,進行飛行器智能功能編寫與聯調。一旁的隊友李文冠則握住無人機進行傳感器測試。

  “這個專業需要接觸最前沿的技術,賽前我一直在學校幫忙聯系的企業實習和業界接觸,無論對學習技術、參加比賽,還是今后找工作,都有很大幫助。”王俊雄舉例說:“比賽中,我發現無人機的機械爪無法順利開啟,回想之前實訓中遇到過類似情況,我立刻調用編程知識成功重啟,最終拿下得分點。”

  通過充分引入企業力量,“三項工程”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幫助勞動者依靠技能圓夢。

  其中,“廣東技工”工程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校企合作作為技工院校基本辦學制度。校企共辦“冠名班”“訂單班”,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真實的企業文化、技術設備、工作任務,實現畢業即就業。

  “對企業來說,與學校合作一同參與學生培養,也是為企業自身發展積累寶貴的人才資源。”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關部部長尹捷介紹,廣汽集團共與83家技工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集團目前擁有員工約9.4萬人,技術工人5.6萬人,約占員工總數60%,共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近80萬人就業。

  同時,“粵菜師傅”探索的“政府+企業+群眾”模式,有力帶動三產業融合,促進鄉村振興。

  “這道菜叫‘綠水青山’,選用湛江虎頭坡村的海割米、涼瓜和硇洲鮑魚作為原材料,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的優質農產品,增加村民收入,帶動鄉村振興。”10月20日,在廣東省“粵菜師傅”五星名廚評選活動現場,湛江御唐府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總監高飛說。

  作為“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負責人,他在政府引導下與虎頭坡村合作,建立“菜籃子到餐桌子”模式,以高標準要求倒逼農產品科學種植,并為它們解決銷路。此外,還創新菜品提高產品價值,同時帶動鄉村成為當地熱門打卡地。

  “南瓜必須人工除草,苦瓜要控制在6—8兩,黑山羊不能喂普通飼料……這樣嚴格的要求,幫助我們從源頭提高農產品質量,價格翻番。”虎頭坡蔬菜種植基地創始人蔡曉軍說。

  “不僅有產業分紅,基地還給我和妻子解決了工作,現在每月能賺5000元。”村民韓南發說。

  高飛介紹:“目前,我們收購的當地農產品達36萬斤,總價值超過179萬元,去年帶動了超400戶貧困戶脫貧。”

  解決“一老一小”需求 加快實現社區全覆蓋

  “這里的老人好幸福,家政服務配套設施完善,工作人員也很專業,我很想把遠在烏克蘭的父母接來廣東安享晚年。”10月13日,星海音樂學院特聘合唱指揮專家維多利亞在參觀廣州市荔灣區東漖街“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示范站時說。

  為解決“一老一小”的迫切需求,廣東針對家政服務業誠信體系不完善、從業人員供給不足等問題,重點實施母嬰、居家、養老、醫護四大培訓項目,先后出臺省級地方行業標準7項,開發培訓課程標準27項,各地涌現出“鵬城管家”“丹霞月嫂”“肇慶家嫂”等一批特色品牌,有力緩解群眾“請家政難”問題。

  “奶奶您好,我是護理員,現在我們要按時吃藥了。”在一眾女護理員中,25歲的男生馬駿很顯眼。“我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已有4年,這份工很有價值,也很有技術性。比如,最常見的口服喂藥,就有很多細節講究。”他說。憑借扎實的護理技術,他成為了廣州市老人院慈恩區的護理班長,還在今年第二屆“南粵家政”羊城行動技能競賽中奪得一等獎。

  廣東還通過不斷完善技能大賽考核指標、技工院校專業設置,培養適應現代家政實際需求的技能人才。

  “比如,在廣東省第一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育嬰員項目中,早期教育模塊占比60%,一改以往對育嬰員進行洗澡、換尿片等簡單考核。而在養老護理員項目中,還加入了對認知障礙老年人模擬訓練等內容。”肇慶市技師學院教師謝曉冬說:“現在家政專業在市場上很吃香,學生經常還沒畢業就被企業預訂了,報名家政專業的人也越來越多。”

  今年來,為把對老百姓的關愛服務進一步延伸至家門口,廣東大力推行“南粵家政+社區服務”,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以街鎮為單位,引入專業化的家政企業合力建設家政基層服務站,統籌整合家政、養老、醫療、就業培訓等資源融入社區服務。目標到2022年在全省建設1000個基層站,實現成熟社區站點全覆蓋。

  同時,我省正加快以道德建設為核心的誠信體系建設,推廣“人證合一”驗證和發放“居家上門服務證”,還將推動政、企等相關主體合作,實現服務全程可追溯、可監管。

  以廣州為例,已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層服務站達176家,覆蓋全市所有鎮街,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到站享受服務,也可以通過手機下單,由持有“安心服務證”的專業家政服務人員上門開展家政服務。目前,累計已有25萬人次通過“南粵家政”工程享受到養老、居家、母嬰、醫護等服務。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