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莞市司法行政系統組織“重溫憲法宣誓”活動。圖片來源:省司法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近日,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旭東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廣東司法行政系統將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新時代新征程廣東全面依法治省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具體舉措。要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廣東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持續推動廣東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治軌道,進一步提高全面依法治省能力和水平,用高水平法治護航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成為廣東的金字招牌。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供給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部署了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方略。如何看待全面依法治省在廣東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陳旭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加快法治中國建設,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不斷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一步宣示了我們黨矢志不渝推進法治建設的堅定決心,既凸顯了法治建設事關根本的戰略地位,又明確了法治建設服務保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戰略任務。
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廣東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持續推動廣東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治軌道,進一步提高全面依法治省能力和水平,用高水平法治護航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在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面,廣東將如何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陳旭東: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我們將充分發揮立法引領、促進和保障的作用,不斷健全廣東治理急需、滿足人民生活期盼的法規規章,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供給。
一方面,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全力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前海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等立法進程,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公共衛生、風險防范等重點領域的立法力度,加強碳達峰碳中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立法探索,持續強化民生領域立法,注重開展“小切口”“小快靈”立法,逐步構建起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廣東實踐相適應的地方法規制度體系。
另一方面,持續完善立法工作機制,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建好用好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及時準確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愿,用立法手段加以解決,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應。豐富和拓展“4+X”政府立法工作制度體系,發揮好立法咨詢專家作用,提高政府立法精細化水平,統籌推進立改廢釋,切實增強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時效性,確保立良法、出精品。
全力實現法治政府建設“率先突破”
南方日報: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廣東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積極成效?
陳旭東:法治政府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廣東縱深推進,努力使依法行政成為廣東各級政府的鮮明印記。我們在全國率先建立法治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步出臺機制,省委、省政府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寫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省“十四五”規劃。推動出臺我省第二個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全國首部省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規定,在全國率先印發貫徹實施民法典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貫徹實施民法典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的指導意見。
我們還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率先探索信用破解證明難工作。創新打造全省統一的一體化行政執法平臺,開展省市縣鎮四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試點,積極探索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模式,推行“輕微免罰”“無過不罰”“首違不罰”,讓行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聚焦服務疫情防控大局,我們在全國率先打造非現場行政執法系統,推行線上“政企互動式”執法模式。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5個地區(項目)獲評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數量領先全國;5個地區(項目)納入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公示。
南方日報:重大行政決策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下一步,廣東將如何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全面落實重大決策程序制度?
陳旭東:重大行政決策往往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及公眾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我們必須以制度促規范、以參與促公開、以監督促落實,讓行政決策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我們將加快修訂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規定,健全落實合法性審查程序配套制度;推動各級政府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編制工作,優化政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執行情況的法治監督,重點加強對各地區各部門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五個法定程序情況的考核,不斷提高重大行政決策的質量和效率。
南方日報:下一步將如何做好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方面的工作?
陳旭東:道固遠,篤行可至。接下來,我們將從五個方面著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一是縱深推進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大力下移行政執法重心,推動縣級政府建立健全縣直部門與鄉鎮街道間案件移送以及協調協作機制,防止監管缺位。二是深入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將工作重點放在市縣鎮層面,推動“三項制度”在省、市、縣、鎮四級全面落實。三是加快一體化行政執法平臺全面普及應用,力爭今年實現在全省四級行政執法主體應用全覆蓋。四是大力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健全行政裁量基準,推動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涉企“綜合查一次”、信用監管等制度落地落實,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五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深入開展違法執法和亂罰款專項整治,加快構建省市縣鎮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
讓廣東法治社會建設體現“嶺南特色”
南方日報: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廣東在建設法治社會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
陳旭東: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廣東司法行政機關聚焦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深入推進全民普法和基層法治創建,持續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開創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
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我們在全國率先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以此為抓手,推動形成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豐富拓展憲法宣傳的機制和渠道,突出重點內容、重點對象、重點活動,開展“憲法八進”活動,讓憲法元素更加亮眼;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繁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打造“廣東省法治文化節”品牌,充分運用“廣東普法”新媒體矩陣開展精準普法,使普法更接地氣;以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為載體,以培育村(社區)“法律明白人”為抓手,不斷夯實基層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礎,助推法治鄉村建設;率先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檔升級,讓公共法律服務“專營店”進駐政府公共服務的“百貨大樓”,建立12348熱線與110、12355、12368等平臺的聯動協作機制,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力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使廣東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的省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建立集分析研判和成果運用于一體的人民調解“后半篇文章”工作機制,推動形成了潮州“茶文化六步調解法”等各具地方特色的調解品牌。
南方日報:接下來如何繼續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陳旭東: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守正創新,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加強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法治教育,區分受眾群體,進行差異化普法,用法治方式規范公民行為習慣養成;強化紅色法治文化建設,推動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辦好廣東省法治文化節;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深入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依托互聯網技術,創新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模式,促進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專業化發展,持續打造更多具有嶺南特色的“楓橋經驗”廣東樣本,全面提升廣東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