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汕頭市澄海區溪南鎮的青年黨員彭浩都到葡萄種植基地,與農戶一起施基肥、清園地,為豐收做足準備。彭浩從國外畢業后回到村里,潛心研究葡萄栽培技術,發展科技農業,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入股合作種植,每戶年均增收超1.3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汕頭市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實施“黨員先鋒示范”工程,引導激勵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當先鋒、做表率,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黨員成為農村致富能手
初冬時節,沿著整潔平坦的柏油路,穿行汕頭潮陽區海門鎮山海農耕·鄉村振興海門示范帶,映入眼簾的是水清景美的河渠,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走進新地村的吳周山百草園,一股草藥清香撲鼻而來。吳周山百草園是當地的黨員帶富基地,占地面積30多畝。這里原來是一片撂荒地,村黨總支部結合創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契機,集中整治撂荒地,動員擅長種植中藥材的黨員群眾前來發展產業。
15名有種植經驗的黨員紛紛響應。他們聯合出資,引進憂遁草、益母草、金銀花等多種中草藥材優質品種,采用“黨支部+基地+農戶”合作的形式吸引周邊43戶農戶以地、以資入股,共同增收致富。
這是汕頭市黨員帶富的生動實踐。今年初,汕頭市制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50條舉措,鼓勵引導黨員帶頭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發展產業項目,推動區(縣)、鎮積極協調給予項目、資金、技術、人才支持,力爭在每鎮打造一個以上黨員帶富示范基地、每村形成一批黨員致富能手、每名黨員致富能手結對幫帶一戶以上群眾,帶動村民集體增收。
目前汕頭全市現有黨員帶富示范基地218個,農村黨員致富能手2826人,結對幫帶群眾7100多戶,農村黨員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積分制度激發履職活力
黨員是鄉村治理的“排頭兵”,如何把村里黨員調動起來?下長寧村建立“任務+積分”的黨建治理模式,對黨員表現進行積分,年度積分與年終村民收益分配相掛鉤。
像下長寧村這樣,推行農村黨員“先鋒指數”評定,是汕頭市激發農村黨員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積極性的重要舉措。通過制定評定標準和程序細則,明確加分、扣分和負面清單情形,推動村(社區)黨組織結合實際對農村黨員配合中心工作、參與疫情防控、聯系服務群眾等現實表現進行星級評定。
根據評定結果實行分類管理,“先鋒指數”靠前的,作為各類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符合條件的作為村(社區)“兩委”干部后備人選重點培養;“先鋒指數”靠后的,由黨組織開展談心談話,幫助分析原因,給予鼓勵引導,提出希望要求,督促整改提高。
重點培育農村青年黨員
在龍湖區龍華街道龍頭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40多名青年黨員正在參加一場電商培訓,來自廣州的電商專家正在授課。“這樣的培訓班我們已經開展20多期。”該街道黨工委委員、青年黨員黨支部書記林迪說。
目前,有上千人次接受了這樣的培訓,這些青年化身鄉村振興“生力軍”,將電商“種子”帶到龍湖各地,也讓當地的毛織、玩具、食品等傳統產業,搭著電商快車“飛”向全國。如今,龍頭村電商產業年銷售額達1億多元,成了遠近聞名的“淘寶村”。
今年以來,汕頭市全面鋪開農村青年“先鋒培優”工作,在63個鎮全部建立青年人才黨支部,把年輕有文化、黨員群眾評價好的農村青年納入信息庫管理,實行鎮、村“雙培養”。各鎮青年黨支部還安排鎮班子成員、“兩委”干部結對幫帶青年黨員,組織青年黨員到區、鎮涉農部門跟班鍛煉,從中儲備一批頭雁人選。截至目前,全市納入青年培養信息庫2730人,確定重點培養對象983人,儲備40歲以下黨組織書記人選858人。
龍頭村青年黨員陳瑞麟去年網上銷售額近1000萬元,街道青年黨員黨支部將他納入培養管理范圍,通過牽線搭橋,繼續扶持其發展電商產業,并安排他幫帶培訓其他學員,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