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東莞中學南城學校、茶山中學
●關鍵詞:基礎教育 優質均衡 高質量發展
走在學校,煥然一新的環境,已經難覓東莞中學南城學校(下稱“南城學校”)新改擴建前的痕跡。
南城學校是百年名校東莞中學的集團化辦學關鍵一步,也是東莞公托公集團化辦學首個試點。如今,南城學校辦學質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受到家長學生的歡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促進教育公平是城市教育改革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而集團化辦學成為城市快速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的有效方法。經過4年的實踐與探索,東莞集團化辦學實現鎮街全覆蓋,還輻射到韶關、揭陽,開啟跨市辦學新模式,為促進教育公平注入源頭活水。
一年多來,廣東省教育廳先后遴選兩批省級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名單,東莞13個教育集團入選,數量名列全省第三位。
昔日薄弱校獲評品牌學校
空曠的綠茵場上,色彩斑斕,伴隨著歡動的旋律,各班級方陣邁入會場中央,南城學校迎來第20屆田徑運動會。學生朝氣蓬勃,用精彩的入場式表演,展示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而在過去,新生招不滿,尖子生轉學,是南城學校曾經遭遇的困境。以2015年為例,初一計劃招14個班,最后每個班只招了37人,此后不斷有學生轉學,又縮減了兩個班。
次年6月,南城街道委托東莞中學管理南城學校,更名為東莞中學南城學校,成為東莞公托公集團化辦學首個試點。劉義現任南城學校常務副校長,他從東莞中學來到這里,見證了整個蝶變過程。
“托管首年,學校新生招生人數達到826人,18個班,平均每班46人;次年新生班級數目繼續增至19個。”劉義回憶,東莞中學通過輸出品牌、管理、資源,使兩校在辦學理念、規章制度、文化建設、教育教學管理和德育工作等方面融合統一,引領南城學校不斷實現辦學提質。
去年底,南城學校獲評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提前達成了“將南城學校打造成全市一流的初中”目標。
集團化辦學讓龍頭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與流動起來,回應市民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期待。
早在2018年5月,東莞出臺《推進中小學校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探索構建起以緊密型、托管型、聯盟型、復合型為主的集團化辦學模式,采取“名校+分校”“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形式來組建教育集團。
在第一輪集團化辦學中,東莞共成立教育集團40個,集團成員單位達到95個,覆蓋28個園區和鎮街,覆蓋率達85%,教師、學生和家長對集團化辦學的整體滿意度連續三年均在98%以上。
在龍頭學校的輻射帶動下,南城學校、東莞中學初中部古梅麻涌一中、寮步西溪小學等一批集團化辦學成員學校,實現辦學水平的顯著提升,成為區域內有口皆碑的好學校。
時間來到學期末,南城學校教育教學有條不紊進行。“如今老師們的幸福感與成就感更強,方向對了、成效有了,學校的口碑品牌形成,就越能激起老師的行動力。”劉義說。
實現九年一貫制培養
集團化辦學從源頭為成員學校發展注入動力,也為區域內育人探索提供契機。
在東莞市茶山中學,設立在飯堂對面架空層的“茶菁青春SHOW”,成為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每天中午、傍晚用餐前后,學生自發在這里彈琴、演奏、練習書法,享受音樂與書寫的樂趣。
4年前,東莞市茶山中學教育集團簽約揭牌,致力于打造“茶菁教育”集團品牌。集團以茶山中學為龍頭校,以中心小學、第三小學為成員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九+N”一體化縱向辦學模式,推動優質教育均衡化與義務教育一體化。
“每一年我們會對新生才藝和特長情況進行摸底,讓他們進入初中后得到延續培養。”茶山中學藝術科科組長范秀全透露,“茶菁青春SHOW”成為學校美育教育日常的一部分,為學子才藝特長展示搭建平臺,“通過成立美育項目組,集團內學校還實現活動、師資的聯動與資源共享”。
像這樣的項目組,在茶山中學教育集團還有8個,涉及德育勞育、科學教育等。通過資源統籌,充分挖掘并擴大集團內部優勢,茶山中學教育集團打通了中小學相對獨立的管理格局,構建了九年一體化的育人模式,成為東莞集團化辦學進程中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今年8月,東莞啟動第二輪中小學校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共組建70個教育集團,包含57個中小學校教育集團和13個幼兒園教育集團,成員學校207所,實現33個鎮街(園區)集團化辦學全覆蓋,并輻射到韶關、揭陽,開啟跨市集團化辦學新模式。
基層聲音??
通過集團化辦學,方向對了、成效有了,學校的口碑品牌形成,就越能激起老師的幸福感、成就感與行動力。
——東莞中學南城學校常務副校長 劉義
發揮團隊力量,不斷創新教育內容和知識傳授模式,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感覺自己的教育生命在延長。
——東莞中學南城學校校辦副主任 章麗方
孩子在多樣化特色化課程和活動中找到自己的樂趣,不斷成長,我們很放心也很安心。
——茶山中學教育集團家長代表 劉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