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廣東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根據今年省十件民生實事任務要求,要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不少于1100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統計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本年度已開工改造1409個小區,指標完成比例為128%,其中縣城老舊小區開工357個。
在改造過程中,廣東重點提高項目開工率、資金支付率和群眾滿意率。省層面形成“主要領導每月重點通報,分管領導季度專項調度,業務處室日常實地調研”的督導機制,實現地市現場督導全覆蓋、重點地市現場督導3次以上,壓實屬地責任。同時,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并探索項目法分配,本年度省級專項資金通過項目法重點支持粵東西北15個項目。
為提升以上“三率”,廣東通過完善政策制度、強化宣傳引導、加強培訓指導等方式,提高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規范性。完善“1+2+N”政策體系,目前已出臺《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等,復制推廣部分地市在引入社會力量、成片連片改造等方面工作經驗,并提高數據統計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堅持常態化培訓。
在實踐中,各地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惠民生、補短板、擴內需的重要舉措,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三大革命”。
一方面,推進“樓道革命”。從消除建筑安全隱患、滿足居民需求出發,修復單元門、樓梯扶手、破損女兒墻等,根除屋頂漏水、滲水現象,鼓勵有條件的單元加裝電梯。今年以來,全省累計改造供排水管網94萬米、接入管道天然氣的小區166個、設置消防設施的小區191個,加裝電梯1343臺,小區安全隱患基本得到整治。
另一方面,推進“環境革命”。對小區公共區域系統化進行提升改造,通過優化交通流線、規范停車位、改建充電設施等,補齊社區“一老一小”服務供給短板,全方位提升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今年以來,已有333個小區實現垃圾分類,411個小區實現“三線規整(入地)”,274個小區實施照明設施改造等。
此外,有效實施“管理革命”,健全長效管養機制。今年以來,105個小區成立黨支部,46個小區成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109個小區實施物業管理,在黨建引領物業提質上取得新突破,小區自我“造血”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