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車后,深中創新一體化開啟“加速度”。8月22日,由深圳市、中山市共同主辦的2024年深圳—中山產業創新資源對接會在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舉行。
活動現場,來自深圳的23家科研院所、36家科技企業代表近100人攜帶創新成果參加此次對接會。中山同步發布了近60項企業技術需求,并遴選了9個具有代表性的合作項目進行現場簽約,涵蓋了科技金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機器人、產業服務等領域。
日益緊密的產業互動背后,是不容錯失的發展紅利——深中通道加速灣區創新要素流通,中山積極探索“深圳總部+中山制造”“深圳鏈主+中山配套”“深圳研發+中山轉化”等合作新模式,與深圳形成1小時科技產業協作圈,共同構建更加開放、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生態體系。
為深入推進深中創新一體化,今年中山市政府1號文《中山市科技創新強市十五條》明確提出,支持深圳等外市科技計劃項目到中山開展成果轉化,享受國家、省級項目成果轉化同等政策待遇,企業研發費最高補助500萬元。
產業基礎方面,中山擁有33個工業大類,3個千億級和1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正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聚焦這些領域布局建設了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開展源頭創新和成果轉化,積極培育新賽道、壯大新動能。
發展空間方面,中山拆除整備工業用地超4萬畝,并且謀劃共建了66平方公里的深中經濟合作區,著力發揮深圳的技術、資本、品牌、管理等優勢和中山的資源、空間、市場、要素成本等優勢,推動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