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信息,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基本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干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初具規模。截至2019年底,三大區域干線鐵路營業里程約2.4萬公里,路網密度達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城市軌道交通營業里程近3400公里,占全國的61.2%。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整體推進三大區域軌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發展,打好打贏三大區域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建設攻堅戰。
“十四五”期間,三大區域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里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透露,綜合規劃支撐、發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資金落實、運營效益等因素,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鐵集團、相關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滾動項目清單,擬新開工項目70余個、總里程超過6000公里。
其中,在京津冀地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里,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在長三角地區,新開工項目約4000公里,打造1小時到1個半小時城際交通圈、城市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間半小時到1小時通勤網。在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里,加快形成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為主軸,“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全面部署加快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召開專題會議。會上提出,要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科學規劃項目建設。同時,準確把握土地綜合開發,對新建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項目上蓋開發、既有鐵路用地綜合利用等其他開發方式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城鎮化地區鐵路綜合開發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