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歷經2小時連續施工,黃茅海大橋西塔首榀鋼箱梁完成吊裝。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黃茅海跨海通道現場施工再傳捷報!8月11日,據廣東交通集團消息,8時許,歷經2小時連續施工,黃茅海大橋西塔首榀鋼箱梁完成吊裝,標志黃茅海大橋上部構造施工駛入“快車道”。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共有黃茅海大橋和高欄港大橋兩座主橋。其中黃茅海大橋主跨2×720米、全長2200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徑的三塔公路斜拉橋。主梁采用全漂浮體系大節段分體式鋼箱梁,全橋共計16種梁段類型,149個梁段,總工程量約6萬噸。此次吊裝的首榀鋼箱梁長22.5米,寬19.7米,高4米,重約355噸。
為了更好地適配項目“小蠻腰”主塔結構形式,達到橋體受力平衡,項目設計大型橋型結構,采用由兩個分體式鋼箱梁及橫向連接箱組成的大型鋼箱梁。這一結構同步帶來了鋼箱梁內部板單元多為異形件、組裝精度要求高、焊接工程量大的工程難點。為此,項目部改進鋼箱梁面板打磨、加勁機器人定位組裝設備,提升U肋內外專機焊接、隔板機器人焊接、機械矯正、激光切邊全工序智能設備性能,實現全過程制造的工廠化、標準化、智能化、精細化,單元件制造智能設備使用率達100%,生產效率提高了40%以上。
“黃茅海大橋鋼箱梁上使用的鋼護欄數目龐大且多為異形件,傳統的生產和焊接方式難以保障質量和外觀需求。通過多次研討,項目籌建了鋼護欄智能制造生產線,并在焊接方面進行了多次試驗,分別采用了平臺焊接機器人和聯動焊接平臺進行焊接,保證焊縫無損檢測100%通過。”中鐵寶橋黃茅海跨海通道G3合同段項目經理王曉輝說。
據了解,黃茅海大橋西塔塔區支架為黃茅海跨海通道全線最高支架,凈空高度達64米,鋼管樁入土近40米,鋼箱梁梁段重,吊裝高度大,且黃茅海大橋橋址區域臺風頻發。項目技術團隊多次召開研討會,并組織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優化施工方案,研究臺風多發區分體式鋼箱梁架設技術及成套裝備。
“由于主橋鋼梁沒有下部橫梁支撐,大型浮吊將鋼箱梁吊至提前搭設的抗風支架上,并同步掛設斜拉索,在塔間設置豎向、縱向、橫向三向錨固措施,將鋼梁牢牢錨住。”保利長大黃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項目負責人湯明介紹道。
目前,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黃茅海大橋和高欄港大橋5座主塔均已封頂,高欄港大橋東塔、西塔已先后完成首榀鋼箱梁吊裝。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潘放表示:“隨著項目關鍵工程黃茅海大橋首榀鋼箱梁吊裝成功,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進入了關鍵的建設時期,項目全體建設者將以新擔當、新作為加快建設,努力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確保實現2024年底建成通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