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系列產業政策,給予澳資企業更大扶持力度;攜手“出海路演”擴大“朋友圈”,打造“琴澳一體化”的國際認知……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澳企澳人澳資保持快速增長,四大重點產業形成發展新格局,為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數據顯示,合作區實有澳資企業超過5700戶,較合作區掛牌前增長23.98%。
橫琴為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吸引澳企赴琴扎根
合作區成立以來,陸續出臺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大健康、金融、會展等產業發展政策,并給予澳資企業更大的扶持力度。
今年7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會展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出臺,鼓勵琴澳“一會展兩地”模式,同等展會或會議補貼可上浮20%,并對澳門會展期間,在合作區延伸開展的旅游或節慶活動給予補貼,深化澳門與橫琴“會展+旅游”協同發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打響了“澳門注冊+橫琴生產”品牌,對在澳門審批和注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并獲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制”及“澳門設計”標志的,每個品種相關補貼最高可達2000萬元。目前,合作區正加快推動澳門藥監局橫琴服務中心落地,并爭取年內盡快出臺“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澳門設計”評審體系。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的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橫琴成為承載澳門集成電路創新資源最便利、最通暢的區域。截至2022年底,橫琴規模以上集成電路企業合計營收26.91億元,同比增長20.8%,實質開展業務企業超過40家,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同時,合作區推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于支持澳資企業發展的扶持辦法》,從租金補貼、裝修補貼、品牌落地獎勵等多方面對澳資企業進行扶持,為澳企在合作區拓展業務空間提供新契機。
“四新”產業助澳多元發展
合作區成立以來,遵循澳門產業的內在發展邏輯,吸引延伸澳門優勢產業鏈,重點圍繞四大產業持續發力,不斷拓展澳門的發展腹地。
在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領域,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建設進入快車道,成立了粵港澳腦智工程中心暨粵港澳大灣區腦智工程研究會,進一步加強與澳門在科技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方面開展交流合作。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在合作區設立的研究院,進入院企合作“密集期”,已相繼落地一批“聯合實驗室”,初步形成合作區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新吸引廣藥、聯邦制藥、麗珠等一批龍頭生物醫藥企業進駐,園區注冊企業約200家,澳企占比逾四成,逐步形成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發展態勢。截至今年6月,產業園共承接了8個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5個同名同方藥、13個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的開發和注冊備案,1個已上市產品的二次開發。其中,協助澳門企業的1個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獲得內地藥品注冊證書。
聚焦琴澳兩地文旅會展合作,琴澳聯合推出“一會展兩地”品牌標志,預計年內將有8個會展活動以“一會展兩地”模式舉辦,近期已發布首批“琴澳聯合旅游產品”,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線路和澳門人游橫琴推廣套餐。目前,合作區正在聯合澳門、珠海探索研學游、會展游,積極開發海島旅游產品,冀有效利用橫琴客運碼頭,共建“一程多站、綜合運營、聯動拓展”的大旅游產業鏈。
同時,合作區依托“橫琴金融30條”,不斷推動創新跨境金融,落地全國首筆金融租賃公司租賃資產跨境轉讓業務,促成合作區企業首筆離岸人民幣債券在澳門成功發行,并同步于澳門、盧森堡兩地上市,琴澳兩地金融機構跨境合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模式。
今年第一季度,合作區金融業增加值達43億元,占合作區GDP近四成,已然成為拉動合作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合作區金融發展局表示,下一步,合作區將從琴澳產業聯動、跨境金融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配合澳門發展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等現代金融產業,不斷推動琴澳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