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南沙橫瀝島尖,全國首個金融島——千億級國際金融島正在崛起。
12月26日,南沙期貨金融大數據產業園(以下簡稱南沙期貨產業園)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南沙期貨產業園是落實《南沙方案》和《南沙條例》的重要舉措,是全國首個期貨金融業全要素產業園區,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性大型期貨金融企業總部及國際性金融服務平臺。
瞄準三大產業招商 助力打造千億級金融島
南沙期貨產業園位于南沙國際金融島橫瀝島尖,與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一路之隔。項目總投資約17.53億元,占地面積約4.7萬平方米,用地性質為M9新興產業用地,建筑面積約15.1萬平方米,共8幢高品質樓宇(3幢塔樓,5幢裙樓獨棟),以“1+3+4”業態布局,包含:1棟產業交流中心、3棟產業研發塔樓、4棟產業商業配套。園區整體以“東方指蘊,碧海澄金”為設計理念,整體造型融入嶺南建筑特色,順應南沙“山、江、海、田、城”獨特城市空間布局,與城市天際線相呼應。
該項目的建設是南沙區落實上位發展規劃和金融政策的具體舉措,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建成后將發揮虹吸作用,吸引更多金融產業、機構入駐南沙國際金融島。
“我們在加快建設南沙期貨產業園的同時,積極對接政府部門及相關企業,推進招商工作,南沙期貨產業園將圍繞期貨、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三大產業加大招商力度。”南沙開發建設集團項目現場負責人董駿介紹說,未來也將積極吸引更多期貨交易的上下游產業鏈入駐產業園,助力廣州南沙打造千億金融島、推動“五港聯動”之金融港建設。“隨著深中通道直通南沙,南沙‘灣區之心’地理位置優勢更加凸顯,醫療教育交通配套日趨完善,金融島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有助于金融機構加快‘引進來,走出去’。”
將形成“魚躍金鱗”視覺效果
現場1號樓產業交流中心正在推進外立面幕墻施工。樓棟是園區標志性建筑,建成后可容納600余人辦公、交流以及舉辦大型會議、會展。其設計形似一個渾圓的“金飯碗”,外幕墻采用“內玻+外鋁”鏤空特色,外圍鋁板幕墻共計4700多平方米,采用穿孔三維編織魚鱗紋鋁板,為雙曲線、多曲線形式,將達到“魚躍金鱗”視覺效果。
外圍幕墻將使用超過2120件曲面拉網鋁板,每件板均是不同規格尺寸,為尺寸各異的非標準板,生產安裝工序復雜。為解決這一施工難點,項目通過現場BIM掃描鋼結構逆向建模,加工安裝全過程應用“BIM連加工連建造”技術,安排專人駐場跟進鋁板加工,工廠預制后運至現場拼裝。現場以全站儀+RTK測量儀輔助安裝測量定位,采用地面部分拼裝后整體吊裝焊接辦法,預計將節約幕墻施工工期20天。
值得一提的是,1號樓屋面玻璃幕墻由230塊中空碲化鎘光伏玻璃組成,尺寸最大達1700毫米的等邊三角形。“除了能發電以外,這種材質20%的透光率既滿足了日間室內用光需求,同時也減少了陽光直射,達到保溫隔熱的目的,全年可減少1號樓公區照明用電量50%左右。”承建單位中鐵建設現場負責人周德忠表示。
致力于打造“零碳建筑”
據了解,南沙期貨產業園為響應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引入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采用“光伏幕墻+光伏塔冠+光伏雨棚”組合方案建設,致力于將園區2號樓打造為全國首批、廣州南沙首個“零碳建筑”。
據悉,該項目運用超6600平方米碲化鎘光伏玻璃、超1800平方米單晶硅光伏板,平均轉化率超20%。施工團隊對園區建筑進行圍護結構性能優化,綜合光伏玻璃、遮陽板等措施,可將太陽輻射熱量降低35%以上。
此外,該項目將配備國內最先進的能源匯流箱,形成多臺變低壓直流互聯互濟結構,實現功率在發電、并網之間的動態分配,提升直流供電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發電多余電量可并網接入國家電網。經測算,25年運行期間內可提供清潔能源電力23256.76萬度,相當于節約標煤2307噸,減排二氧化碳22357.66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