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衛疾控函〔2020〕152號
各地級以上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各成員單位:
為切實做好我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領域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粵防疫指明電〔2020〕19號)文件精神及國家和省分區分級有關要求,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我們組織對有關防控工作指引進行修訂,形成了《廣東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領域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F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
2020年6月30日
廣東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領域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
一、總體要求
各機構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粵防疫指明電〔2020〕19號)及國家和省有關分區分級文件要求,處理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和服務的關系,落實高于社會面的管控措施,防止疫情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領域反彈,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指引適用于我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站、民政部門設立的其他承擔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專門場所(以下統稱救助管理機構)、托養機構、合作醫療機構等。
三、職責分工
各有關機構要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業務主管部門要落實監管責任,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提供技術指導。
四、主要措施
?。ㄒ唬┙⒔∪咔榉揽貦C制。
各救助管理機構要設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健康管理員,主動對接屬地衛生健康部門,制定并實施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
(二)做好物資儲備。
各救助管理機構需配備好各類防護用品和消毒物資,如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洗手液、消毒工具、消毒劑等??梢愿鶕闆r需要,申請當地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及其他慈善組織采用定向捐贈的方式獲取資源。按規定儲備受助人員及工作人員生活物資,確保救助服務正常有序。
(三)工作流程管理。
1.工作人員培訓上崗。各機構要按照常態化下疫情防控要求,對工作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演練操作,確保工作人員上崗前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2.落實員工分類管理。對返工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實行分類管理,并安排專人落實健康日報制度。
(1)對于近14天有疫情高、中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須提供抵粵前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出示包含核酸檢測陰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碼“綠碼”,在測溫正常(<37.3℃)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正常出行生活和工作;如無法提供上述核酸檢測陰性信息,抵粵后應當立即接受核酸檢測或14天隔離醫學觀察。
(2)對于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的人員,持健康通行碼“綠碼”,體溫檢測正常(<37.3℃)可正常出行生活和工作。
(3)對本省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疫情高、中風險地區及境外來粵人員,認可其出院證明、解除隔離通知書。
3.接待程序。
?。?)求助接待。對所有求助人員測量體溫并安排核酸檢測,第一時間詢問求助人員來站前14天內是否有疫情高、中風險地區旅居史或與確診、疑似感染者接觸史,以及兩周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場所停留情況,填寫過往經歷說明。發現體溫異常(≥37.3℃)者,尤其是伴有乏力、干咳等癥狀,或有疫情高、中風險地區旅居史的,救助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立即將其送就近的發熱門診排查治療,并要求其佩戴口罩,同時上報民政主管部門。凡進站必須佩戴口罩,未經身體檢視者一律不許入站。
?。?)身份甄別。根據求助人員的求助原因和需求進行救助,對戶籍地或住所地在疫情高發地區,因流出地或流入地人民政府封閉新冠肺炎擴散的場所或可能造成新冠肺炎擴散的場所,無法返鄉又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的求助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可根據救助能力,適當放寬救助范圍,提供餐飲和住宿等基本服務。對拒不接受救助管理機構疫情防控措施安排的求助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不予救助,按規定出具《不予救助通知書》,并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當地疫情防控指揮辦,必要時報請公安機關調查、處置。
(3)物品管理。求助人員的所有隨身攜帶物品不得帶入受助區域,統一交由救助管理機構消毒后保管,求助人員攜帶的口罩等醫療防護類物品可由其本人保管、使用。求助人員佩戴、使用過的口罩,應在進入受助區域之前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求助人員在進入受助區域前,由救助管理機構為其更換口罩、沖洗身體及更換衣物。
4.站內防控措施。
?。?)建立健康監測制度。安排專人對救助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助人員進行體溫監測,每日實行晨檢和晚檢,如出現發熱(≥37.3℃)、干咳、乏力等癥狀的人員要及時就醫排查,并按要求做好上報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實行分區域管理。疫情高、中風險地區救助管理機構對新入站人員進行入站隔離觀察14天,與其他受助人員分區分開食宿,觀察期間產生的廢棄物按傳染物品消毒處置。疫情低風險地區救助管理機構新入站受助人員在核酸檢測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風險后,可不再進行隔離觀察居住。受助人員嚴格實行分餐制,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需要喂飯的特殊照護受助人員,工作人員護理前應用消毒洗手液對手消毒并配戴口罩。
?。?)分區分級實施封閉式管理。疫情高、中風險地區的救助管理機構除機構工作人員、定點聯系機構的市縣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機構第三方監督員外,原則上不對外開放。疫情低風險地區的救助管理機構可不實施封閉式管理。
(4)設置隔離觀察室。救助管理機構根據員工、服務對象數量和場所等實際情況可設置一定數量的臨時醫學觀察點和單獨隔離觀察間,臨時醫學觀察點用于初測體溫≥37.3℃人員的體溫復測和待送人員停留,單獨隔離觀察間用于不需要在醫院隔離的具有發熱等癥狀人員的隔離觀察。觀察點要設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房間,需配備1-2名工作人員,負責體溫檢測和發熱人員的管理,并配備紅外測溫儀、水銀溫度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消毒紙巾、醫用乳膠手套、快速手消毒劑、84消毒劑等物品。有條件的配備木制或鐵制椅子,不宜配備不易消毒的布質材料沙發。
?。?)加強防控知識宣教。采用視頻滾動播放、張貼宣傳畫、印刷小冊子等多種方式(不可聚集性學習),加強新冠肺炎防治知識科學宣傳普及,引導求助人員和受助人員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防治知識,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6)鼓勵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受助人員心理調節,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做好正面宣傳教育,疏解受助人員的焦慮恐懼情緒,引導其保持正常作息、規律生活。
?。?)加大街面救助。協同公安、城管等相關部門加大對街面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力度,告知、引導、護送流浪乞討人員向救助管理機構求助,減少其暴露感染和感染后傳染他人風險。對由于因疫情防控原因造成的外地滯留或暫時不能返家的困難群眾,當地救助管理機構施救能力不足的,由同級民政主管部門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及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采取開設庇護場所、建立臨時救助點等方法予以妥善安置。
?。?)加強值班值守。建立健全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和應急處置機制,做好受助人員日常體溫檢測,加大機構內服務巡查頻率,并做好記錄。
?。?)關注受助人員健康狀況。救助管理機構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到合作醫療機構、托養機構探視受助人員頻率,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置并報告,確保受助人員人身安全。
5.藥品管理。做好內設醫務室的藥品管理工作,謹遵醫囑對患病受助人員按時按量發放藥物,做好服藥情況記錄。
?。ㄋ模┳龊眯l生防護。
1.加強手衛生。工作人員在崗期間應當經常洗手,或用有效的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當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在工作中避免用手或手套觸碰眼睛。
2.科學佩戴口罩。工作人員和受助人員應按照《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74號,相關指引可登陸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下載)科學佩戴口罩。
3.提高防控意識。所有工作人員要安排核酸檢測,應減少到空氣不流通或人流密集場所活動,如出現發熱(≥37.3℃)、干咳、呼吸道感染癥狀,及時向單位報告,并做好防控措施。
?。ㄎ澹┲攸c場所重點設施衛生清潔。
各機構要首選自然通風,或開窗通風換氣,保證室內空氣衛生質量。在全面開展救助管理機構清潔衛生的基礎上,重點每日對餐具、炊具及時清洗、消毒;及時換洗受助人員衣服被褥;保持生活區域干燥通風和整潔干凈;對受助人員住宿區域、食堂、洗浴間、廁所等場所進行重點清潔,防止傳染源滋生。參照《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電梯和空調通風系統清潔消毒指引》落實空調、電梯(扶梯)等設施的日常清潔與消毒;參照《公共場所衛生間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消毒指引》加強公共衛生間清潔消毒,做好消毒記錄并每日公示消毒情況;機構進出口處和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洗手間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公用物品及設施應每日清洗和消毒。參照《居民社區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消毒指引(第一版)》進行垃圾處理,要注意分類收集,及時清運。(相關指引可登陸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下載)
?。┦称沸l生及用餐管理。提供餐飲的救助管理機構加強食品和飲用水的安全管理工作。
1.食品加工制作符合要求。食品加工制作要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規定。生熟食品分開加工和存放,尤其在處理生肉、生水產品等食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加工場所清潔衛生。具有安全合規的食品加工場所,定時對食品加工場所進行衛生清理,并保證避免消毒液、酒精等直接接觸餐具、食材和菜品。
3.食品儲藏防止交叉污染。加強肉、海鮮類等冷凍食品儲藏安全,食品原材料堅持覆蓋保鮮膜或加蓋再進行儲存,防止交叉污染。
4.用餐者保持一定距離。通過采取減少桌椅擺放、間隔1米、錯位用餐等措施,加大就餐者之間的距離。有條件的救助管理機構可為受助人員提供一次性餐具,實行分批次就餐。
?。ㄆ撸┩叙B機構和合作醫療機構監管。
1.托養機構監管。委托相關托養機構照料受助人員的民政部門、救助管理機構,要監督托養機構認真落實當地疫情防控指揮辦的要求。每周對托養機構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情況進行檢查,提出反饋意見;對落實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防控風險的,要及時接回站內妥善照料安置或迅速采取補救措施,確保受助人員健康安全。托養機構要每日向送托的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報告托養人員身體健康狀況,必要時可實行封閉式管理。在同一機構托養人員30人以上的,救助管理機構必須派員駐點指導監督托養機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合作醫療機構監管。有送醫救治情況的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要監督合作醫療機構做好在其機構救治、康復的精神障礙患者、危重病人等受助人員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每日調度了解救治、康復人員身體健康狀況。合作醫療機構在接收受助人員前要安排其進行核酸檢測,如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立即將信息通報救助管理機構,救助管理機構在接到信息通報當日報告當地民政主管部門。民政主管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要監督合作醫療機構按照當地疫情防控指揮辦統一部署,做好醫療救治相關防控工作。
五、應急處置要求
?。ㄒ唬┮伤瓢Y狀人員處置。如發現機構內工作人員或受助人員出現發熱(≥37.3℃)、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可疑癥狀時,應避免繼續接觸他人,在臨時醫學觀察點或單獨隔離觀察間執行隔離觀察,做好防護并送當地發熱門診就診排查。
?。ǘ┎±幹?。核酸篩查陽性病例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應立即轉送當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排查,要積極配合當地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盡快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在當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依法依規、精準管控,科學劃定防控區域范圍至最小單位,果斷采取限制性防控措施。新冠肺炎受助人員治愈后需返回救助管理機構、托養機構、合作醫療機構的,應當與其他受助人員分區分開食宿14天,無異常后方可正常入住。
(三)終末消毒。相關場所在疾控中心指導下,進行終末消毒,并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
?。ㄋ模┢渌幹么胧?。密切接觸者和場所管控按照最新防控方案和我省相關應急處置預案做好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