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衛疾控函〔2020〕163號
各地級以上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各成員單位:
為切實做好我省社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粵防疫指明電〔2020〕19號)文件精神及國家和省分區分級有關要求,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我們組織對有關防控工作指引進行修訂,形成了《廣東省物業管理區域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
2020年7月9日
廣東省物業管理區域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
一、總體要求
各物業服務企業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粵防疫指明電〔2020〕19號)以及國家和省分區分級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分級情況,處理好常態化下疫情防控和恢復物業服務秩序的關系,組織落實常態化下各項工作,防止疫情反彈,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指引適用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物業管理區域疫情防控工作。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項目按此指引執行,社區代管或業主大會自管項目,可參照本指引執行。
三、職責分工
各物業服務企業負責落實管理區域內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業務主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屬地衛生健康部門負責提供技術指導。
四、主要措施
(一)企業內部健康管理。
1.落實員工分類管理。對員工進行風險評估,實行分類管理,并安排專人落實健康日報制度。
(1)對于近14天有疫情高、中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須提供抵粵前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出示包含核酸檢測陰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碼“綠碼”,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正常出行生活和工作;如無法提供上述核酸檢測陰性信息,抵粵后應當立即接受核酸檢測(待檢測結果陰性后方可正常出行工作、生活)或14天隔離醫學觀察。
(2)對于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的人員,持健康通行碼“綠碼”,體溫檢測正常可正常出行生活和工作。
(3)對本省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疫情高、中風險地區及境外來粵人員,認可其出院證明、解除隔離通知書。
2.加強員工個人防護。員工按照《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74號,相關指引可登陸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下載)要求科學佩戴口罩;應經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劑;在工作生活中避免用手或手套觸碰眼睛。
3.加強員工宿舍管理。員工宿舍保持通風,并定期對宿舍環境及空調進行清潔消毒。
4.設置臨時隔離觀察間。根據員工數量和場所等實際情況設置一定數量的臨時醫學觀察點和單獨隔離觀察間,臨時醫學觀察點用于初測體溫≥37.3℃人員的體溫復測和待送人員停留,單獨隔離觀察間用于不需要在醫院隔離的具有發熱等癥狀人員的隔離觀察。觀察點要設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房間,需配備1-2名工作人員,負責體溫檢測和發熱人員的管理,并配備紅外測溫儀、水銀溫度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消毒紙巾、醫用乳膠手套、快速手消毒劑、84消毒劑等物品。有條件的配備木制或鐵制椅子,不宜配備不易消毒的布質材料沙發。
5.用餐要求。提供餐飲(單位食堂)的物業服務企業要加強食品和飲用水衛生管理。
(1)食品加工制作符合要求。食品加工制作要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規定。生熟食品分開加工和存放,尤其在處理生肉、生水產品等食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加工場所清潔衛生。具有安全合規的食品加工場所,定時對食品加工場所進行衛生清理,并保證避免消毒液、酒精等直接接觸餐具、食材和菜品。
(3)食品儲藏防止交叉污染。加強肉、海鮮類等冷凍食品儲藏安全,食品原材料堅持覆蓋保鮮膜或加蓋再進行儲存,防止交叉污染。
(4)用餐者保持一定距離。通過采取減少桌椅擺放、間隔1米、錯位用餐等措施,加大就餐者之間的距離,實行分批次就餐。
6.做好物資儲備。物業服務企業應備好各類防護用品和消毒物資,如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洗手液、消毒工具、消毒劑等。
(二)出入口設置及防護。
1.實施分區分級管理。高、中風險地區的物業管理區域實施封閉式管理,限制非本小區業主或使用人及車輛進入物業管理區域(包括但不限于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人群及其車輛)。快遞公司、外賣等所配送的物品應送至指定存放區域進行臨時存放,由客戶自行領取。各出入口應設置防控卡點,防控卡點實行24小時人員值班制度,無門衛值守的出入口暫時關閉。低風險地區的物業管理區域不實施封閉式管理。
2.人員(車輛)出入管理。高、中風險地區人員(車輛)出入口卡點標識醒目,每個卡點配備至少1個快速紅外體溫探測儀,所有進入區域范圍內的人員須測量體溫,對體溫≥37.3℃的來訪人員實施勸返,本小區業主或使用人勸其回家自我隔離觀察,及時向社區居委會報告,并協助做好相關處置工作。低風險地區在醒目位置張貼防疫知識海報,引導本小區業主或使用人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有異常及時就診排查。
3.做好信息登記錄入工作。高、中風險地區根據物業管理區域規模合理確定卡點防控人數,便捷、快速做好來訪人姓名、體溫、聯系方式、到訪住址、進出時間、近14天旅居史等基本信息登記,未經到訪業主或使用人同意,來訪人員不得進入。低風險地區在醒目位置張貼粵康碼等健康二維碼,引導本小區業主、使用人及來訪者進行健康申報。
4.做好防控人員自我防護。防控人員穿戴整齊,佩戴登記人員標識,穿著符合要求的口罩、手套、防護服等護具。與接觸人員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如廁后用洗手液、流動水嚴格按照七步法洗手。觸碰眼睛前必須先洗手。
(三)重點人群防護服務。
1.做好重點人群防護工作。積極配合政府和相關部門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重點加強對疫情高、中風險地區及境外來粵人員的觀察,配合做好提醒、報告和隔離工作。
2.協助做好特殊群體服務。在保障防護安全的前提下,與殘疾人、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住戶或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住戶進行定期溝通,了解特殊群體的需求和困難,及時向社區居委會和有關行政部門報告情況,協助特殊群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重點公共區域防護。
1.做好公共區域清潔消毒工作。加強樓棟大堂、走廊、地下停車場、樓梯間等公共區域的清潔消毒管理,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空氣濕度大時,可采用換氣凈化器或其他通風裝置協助進行通風。樓棟大堂、走廊、樓梯間、地下停車場等每周使用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噴灑消毒1-2次。出入口不宜設置地毯,確需鋪設地毯的,應每日使用清水沖洗,并使用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噴灑消毒。
2.做好常觸部件消毒工作。認真做好出入口門把手、可視門禁系統面板、各樓層通道門拉手、樓梯扶手、電梯樓層按鍵等常觸部件的消毒工作,每日使用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或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擦拭消毒2-4次。
3.分情形關閉人員聚集場所。疫情高、中風險地區關閉小區會所、圖書館、棋牌室、老人活動室、兒童活動室等室內人員聚集場所。
(五)重點設施設備防護。
1.認真做好電梯防護。按照《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公共電梯(扶梯)清潔消毒工作指引》落實公共電梯清潔消毒。(相關指引可登陸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下載)
2.做好空調清潔消毒。按照《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指引》落實空調通風系統運行及清潔消毒。(相關指引可登陸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下載)
3.做好日常活動設施消毒工作。公共座椅、健身器材、兒童娛樂設施等室外日常活動設施要保持清潔衛生,每周至少消毒1-2次,使用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或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進行擦拭。地面用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進行噴灑。
(六)環境衛生清潔消毒。
1.及時對垃圾及收集容器清洗消毒。對果皮箱、垃圾桶等垃圾收集容器,應每天清理、收集垃圾2次以上。對垃圾量大的收集點,要隨滿隨清。收集容器每天用水清洗一次,并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mg/L的消毒液消毒一次。
2.規范廢棄口罩投放。有條件的小區應增設專門垃圾收集容器,用于收集廢棄口罩。收集容器應內設塑料袋,避免廢棄口罩投放時與容器直接接觸。廢棄口罩用有效氯濃度為500-1000mg/L的消毒液噴灑或澆灑垃圾至完全濕潤,然后扎緊塑料袋口,按“其他垃圾”處理。
3.做好垃圾轉運站、環衛工具房消毒。垃圾轉運站每次作業完成后,用水全面沖洗一次,再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mg/L的消毒液對墻面、地面、站臺、壓縮裝置、周圍環境噴灑消毒一次,噴藥量為200-300mL/平方米。每次作業完成后,用水將手推車、垃圾運輸車等環衛工具沖洗一次,再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mg/L的消毒液對環衛工具噴灑消毒一次。
4.做好衛生間清潔消毒工作。參照《公共場所衛生間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消毒指引》加強公共衛生間清潔消毒,做好消毒記錄并每日公示消毒情況。(相關指引可登陸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下載)
5.減少化糞池清掏作業。確有必要進行化糞池清掏工作的,現場工作人員需在原有操作規范的基礎上,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或N95醫用防護口罩,穿戴防護服、鞋套,清理完成后快速將現場清理干凈,用有效氯濃度為500-1000mg/L的消毒液或75%酒精消毒。
6.加強排水溝清潔。排水溝每周至少消毒1-2次,用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消毒液進行噴灑。
7.加強污水管道檢查。疫情期間應對污水管道進行全面的檢查,如發現有破損應立即維修。加強對小區住戶衛生間清潔消毒的提醒,即居民衛生間地漏口非排水時用蓋子遮擋,并每周一次將一杯清水(約500mL)倒進排水口,然后倒入有效氯濃度為2500mg/L的消毒液10mL(一茶匙),30分鐘后再倒入一杯清水。
8.加強清潔人員防護。清潔人員在作業時需穿著工作服(或防護服裝),佩戴口罩和手套等護具。作業完成后要及時洗手,換洗工作服,保持個人衛生。建立每日健康檢查制度,一旦發現清潔人員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立即停崗隔離觀察。
(七)疫情防控宣傳工作。
1.加強疫情知識宣傳。物業服務企業應通過短信、微信、朋友圈、公告欄、宣傳欄等方式,及時向業主或使用人宣傳疫情防控要求,普及疫情防控知識。
2.及時通報疫情情況。物業服務區域及周邊發生疫情后,物業服務企業應積極協助社區居委會和有關部門及時向業主和使用人通報疫情情況和下一步防控要求。物業服務企業通報的疫情信息必須真實準確、來源可靠,不得擅自捏造、傳播不實疫情信息。
五、應急處置要求
(一)疑似癥狀人員處置。如發現物業管理區域內人員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可疑癥狀時,應避免繼續接觸他人,在臨時醫學觀察點或單獨隔離觀察間執行隔離觀察,做好防護并送當地發熱門診就診排查。
(二)病例處置。核酸篩查陽性病例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應立即轉送當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排查,要積極配合當地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盡快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在當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依法依規、精準管控,科學劃定防控區域范圍至最小單位,果斷采取限制性防控措施。
(三)終末消毒。相關場所在當地疾控中心指導下,進行終末消毒,并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
(四)其他處置措施。密切接觸者和場所管控按照最新防控方案和我省相關應急處置預案做好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