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 廣東政策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關于印發《廣東省大型群眾性活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

時間 : 2020-09-14 11:21:27 來源 :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
【打印】 【字體:

粵衛疾控函〔2020〕196號


各地級以上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各成員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我省大型群眾性活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我們組織編制了《廣東省大型群眾性活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經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

2020年9月8日


廣東省大型群眾性活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


  根據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策略,在嚴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各項要求基礎上,安全有序做好我省大型群眾性活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指引。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粵防疫指明電〔2020〕19號)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結合國家和省分區分級有關文件要求,處理好常態化下疫情防控和恢復正常活動秩序的關系,堅持“非必要不舉辦、防控優先”的原則,嚴防常態化下疫情在大型群眾性活動內傳播,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指引適用于指導全省舉辦1000人(含)以上的大型群眾性活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防護措施。1000人以下的群眾性活動由各地參照本指引實施。

  三、基本原則

  (一)非必要不舉辦,誰舉辦誰負責原則。按照“非必要不舉辦,誰舉辦誰負責”的原則,從嚴控制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管理部門要落實監督責任,嚴格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將防控工作落實落細落小,確保疫情不在本地傳播擴散。

  (二)分級分類管理原則。根據疫情響應級別,結合活動特點和地區實際情況,針對來自市內、省內、跨省、境外不同區域和低、中、高不同等級風險地區的活動和人員,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審慎舉辦大型涉外活動。中、高風險地區禁止舉辦各種形式的大型群眾性活動;低風險地區在做好各項防控措施前提下可舉辦必要的大型群眾性活動。

  (三)動態調整原則。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本地疫情風險評估情況,按照國家和省疫情防控要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方式,動態調整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方式、規模和防控措施。

  (四)“四強化一提倡”原則。人群聚集活動要做到強化進門測溫掃碼、強化人員流量管控、強化場所清潔通風消毒、強化人員健康管理和防控知識培訓,提倡無現金支付。

  四、職責分工

  (一)舉辦地人民政府落實屬地責任。各地人民政府對轄內各級黨委政府舉辦的大型群眾性活動疫情防控工作要落實屬地責任,對本地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根據分區分級有關要求,做好本地疫情風險研判,組織當地疫情防控領導機構開展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意見做好大型群眾性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

  (二)各相關部門按職責落實疫情防控責任。活動舉辦單位(主、承辦單位,下同)承擔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屬地業務主管部門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保衛監管責任,屬地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做好疫情防控技術指導。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機制。

  活動舉辦單位要設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疫情防控工作專班,主動對接屬地衛生健康部門,認真制定并嚴格落實活動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建立場所內感染控制與隔離制度、流程并組織實施。

  (二)落實活動舉辦單位防控責任。

  1.科學規劃活動方案及場地布局。盡量選擇室外通風良好的地點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并按防控要求合理規劃活動場地分區(測溫區、活動區、應急醫療服務區、臨時隔離間等)、布局及人員動線,各分區要有醒目的指引標識,要提出流量管控方案。活動現場要設置足夠的洗手設備或免洗手消毒液。鼓勵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壓縮人員規模,縮短舉辦時間。

  2.控制人員規模和密度。根據場地規模控制活動人數,活動參加人員原則上控制在場所最大容納人數的50%以內,實行預約分流、分批錯峰入場等管控措施,引導活動人員有序進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盡量避免握手、擁抱等密切接觸行為。

  3.做好防疫物資儲備。根據活動規模和人員數量儲備足夠的疫情防控物資,包括消毒設備、消毒用品、口罩、手套、洗手液等。

  4.設置臨時隔離觀察間。根據參加活動人員和活動場所實際情況設置一定數量的臨時醫學觀察點,用于初測體溫≥37.3℃人員的體溫復測和待送人員停留,單獨隔離觀察間用于不需要在醫院隔離的具有發熱等癥狀人員的隔離觀察。觀察點要設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房間,需配備1-2名工作人員,負責體溫檢測和發熱人員的管理,并配備紅外測溫儀、水銀溫度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消毒紙巾、醫用乳膠手套、快速手消毒劑、84消毒劑等物品。有條件的配備木制或鐵制椅子,不宜配備不易消毒的布質材料沙發。

  (三)落實人員健康管理。

  1.做好活動工作人員健康防護。活動舉辦單位負責安排專人負責健康監測工作,做好活動工作人員日常體溫監測,如出現發熱(≥37.3℃)、干咳等癥狀應及時報告并進行排查。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分發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消毒劑等防疫物品,按照每工作4-6小時更換一次的頻率進行發放。工作人員自覺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每日通過“粵康碼”等小程序如實進行健康申報,科學佩戴口罩,加強手衛生。

  2.落實活動參加人員掃碼測溫。做好活動參加人員體溫監測,通過紅外測溫門等設備確保體溫檢測準確性。對活動參加人員進行健康掃碼或登記,可通過實名登記、預約入場等方式對活動人員進行人員管理,查驗為紅碼或出現發熱(≥37.3℃)、干咳等癥狀的人員,嚴禁參加活動。

  3.開展防疫知識培訓宣傳。開展崗前培訓,使活動工作人員熟悉防疫要求和應急處置流程。通過活動現場海報、廣播、電子屏等形式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增強活動參加人員個人防護意識,熟悉應急處置流程,主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引導活動參加人員按照《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74號)科學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加強手衛生,注意咳嗽禮儀。

  (四)加強環境清潔消毒。

  1.重點場所清潔消毒。保持環境整潔衛生,加強對活動場地、休息區域、接待區域、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衛生間、廂式電梯等重點場所通風消毒,并做好清潔消毒記錄。電梯、空調通風系統、衛生間等重點場所設施衛生清潔消毒可參照《居家和公共場所衛生間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消毒指引(第一版)》《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公共電梯(扶梯)清潔消毒工作指引》《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和《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指引》執行。(相關指引可登錄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下載)

  2.垃圾收集處理。各類垃圾要分類收集,及時清運。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護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筒及垃圾點周圍無散落,垃圾存放點各類垃圾及時清運,垃圾無超時超量堆放。垃圾轉運車、垃圾筒、垃圾點墻壁、地面保持清潔,每日活動結束后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消毒。

  3.環境表面清潔。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對室內地面進行拖拭消毒。建議在每天活動開始前和結束后各消毒一次。

  (五)餐飲管理防控措施。

  1.就餐區設置。活動現場原則上不安排就餐區。若需設立就餐區,應通過采取減少桌椅擺放、間隔1米、錯位用餐等措施,適當加大就餐者之間的距離。

  2.加強食品衛生管理。

  (1)食品加工制作符合要求。食品加工制作要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規定。生熟食品分開加工和存放,在處理生肉、生水產品等食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加工場所清潔衛生。具有安全合規的食品加工場所,定時對食品加工場所進行衛生清理,并保證避免消毒液、酒精等直接接觸餐具、食材和菜品。

  (3)用餐提供公筷公勺餐具。為每桌客人提供雙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防止交叉污染。

  (4)食品儲藏防止交叉污染。加強肉、海鮮類等冷凍食品儲藏安全,食品原材料堅持覆蓋保鮮膜或加蓋再進行儲存,防止交叉污染。

  3.用餐環境清潔衛生。做好炊具、餐具的清潔和消毒工作。垃圾分類處理,及時清運,做好就餐區通風消毒。

  六、應急處置

  (一)加強值班值守和完善應急預案。進一步加強值班值守,隨時保持信息渠道暢通。充分做好疫情相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準備,組織制訂完善應急預案,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二)疑似癥狀人員處置。如發現活動中有人員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可疑癥狀時,應避免繼續接觸他人,做好防護并送當地發熱門診就診排查。

  (三)病例處置。核酸篩查陽性病例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應立即轉送當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排查,積極配合當地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盡快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在當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依法依規、精準管控,科學劃定防控區域范圍至最小單位,果斷采取限制性防控措施。

  (四)終末消毒。病例可能污染的相關場所在當地疾控中心指導下,進行終末消毒,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

  (五)其他處置措施。密切接觸者和場所管控按照最新防控方案和我省相關應急處置預案做好防控措施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