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重點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進展。據悉,截至4月16日,我省累計確診病例中年齡大于60歲的患者319例,占比20.23%;有基礎疾病的患者399例,占比25.3%。經積極搶救,我省絕大部分患者脫離危險,危重型病例搶救成功率超過90%。
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醫療救治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劉冠賢介紹,我省近日報告的病例絕大多數是境外輸入及關聯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均是通過主動排查,在已管理的重點人群中發現的。“這些病例來源清晰,與之相關的密切接觸者基本已追查到位并落實集中健康管理。”
關鍵詞:患者救治
中醫藥參與治療占93.8%
“經全省上下醫療衛生系統的共同努力,患者救治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治愈出院率居全國前列。”劉冠賢說。他指出,廣東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比例較大。“經過積極搶救,絕大部分患者脫離危險,特別是1例同時使用氣管插管、ECMO和CRRT治療的危重型病例,經40多天全力救治后治愈出院。”他說。
在發揮廣東醫療高地優勢方面,我省始終堅持發揮鐘南山院士及其團隊作用,以高水平醫院為核心力量,先后組織近500名專家建設臨床專家組、重癥救治專家組、醫院感控專家組等多個專家組,覆蓋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感染科、中醫、院感防控等各專科領域。
劉冠賢介紹,我省創新性建立以呼吸、重癥、腎臟、循環等專家組成的“高級生命器官支持小組”。專家組在“3+1”機制基礎上形成“五診”工作制,先后組建9個指導組31名專家,對全省21個地市進行指導;累計進行33次遠程會診,參與專家895人次,鐘南山院士參加9次;組織6所高水平醫院分別派出ICU、呼吸、心血管、腎臟病等95名專家對口指導8個定點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在發揮嶺南中醫藥特色優勢方面,劉冠賢表示,廣東在救治過程中始終堅持結合自身地域和氣候特點,由名中醫和嶺南溫病專家領銜專家組,指導中醫藥救治工作。截至4月16日24時,全省確診病例1577例,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1479例,占93.8%。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中治愈出院1404例,在院病例中癥狀改善53例。
關鍵詞:外籍人員
對高風險國家人員開展大排查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向好態勢繼續鞏固。但從境外看,全球疫情呈暴發增長態勢,我省作為開放大省、口岸大省、華僑大省,防境外疫情輸入任務艱巨。
劉冠賢表示,我省全面做好在粵外籍人員疫情防控。其中,針對目前疫情形勢,我省深入開展疫情個案分析,查找薄弱環節和風險點,查漏補缺;對于追蹤到的可疑線索,分秒必爭,徹查到底。“我們對疫情高風險國家在粵人員開展多次大排查,對排查到的人員進行健康管理和核酸檢測,對已解除健康管理的外籍人員,要求在解除管理的第7天和第14天,主動到定點醫院接受核酸檢測。”他說。
同時,我省強化流行病學調查,組建由外事專業翻譯、公安和流調專業人員組成的隊伍開展現場調查,擴充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力量。另外,開展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大排查大篩查,在廣州市已部署16個醫療機構核酸檢測點的基礎上,再增加重點場所核酸檢測流動站點,提高核酸檢測效率和覆蓋面;開展對重點場所全覆蓋排查,通過大數據手段,加大涉重點場所人群追蹤力度,應查盡查,應檢盡檢。
“我省對外國來粵人員一視同仁,同國人實行一樣的防控措施,這既是防控工作需要,也是對人民群眾包括在粵外籍人士的高度負責。”劉冠賢說。
關鍵詞:流行病學調查
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總體可控
“近日廣州市通報了出現關聯病例較多的場所,均是疾控流調人員在對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發現有多個病例的活動史與此關聯而確定。”發布會上,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何劍峰介紹,相關場所往往空間相對密閉、通風條件差,且人口密集、人員流動大,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
何劍峰表示,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廣東有針對性地加強疫情防控,確保相關區域安全,保障生產生活不受影響。目前,全省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總體可控,市民無需恐慌。
通過全景式的流行病學調查,在努力復盤病人發病前后的全過程中,還可以及時發現重點場所、重點人群以及聚集性事件的苗頭。“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環節就是及時發現感染者,快速甄別出密切接觸者,并隔離起來,從而切斷病毒在人群中傳播。”何劍峰說。
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外國人士,夫妻倆和四個孩子常住廣州,2013年開始從事商業服務工作。2020年1月28日返回埃塞俄比亞,3月23日一家六口抵穗。抵穗后在酒店隔離期間檢測出核酸陽性。在接受流行病學調查期間,患者積極配合疾控流調人員工作,有問必答,提供了詳盡、細致的信息,幫助疾控人員迅速確定和找到密切接觸者,及時采取有力措施,降低了他人被感染的風險。
“請配合疾控流調人員的工作,在接受流行病學調查時,如實提供信息,幫助疾控流調人員確定和找到密切接觸者。”何劍峰說。
他還表示,歡迎懂中文的外國朋友、熟悉相關外國語的人士,加入流調志愿者隊伍,幫助疾控人員開展流調工作。
關鍵詞:無癥狀感染者
230例中16例轉確診病例
無癥狀感染者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截至4月17日12時,廣東累計報告無癥狀感染者230例,轉為確診的病例有16例,仍在院或出院后轉集中隔離的210例,解除醫學隔離的20例。
無癥狀感染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排查工作一直是我省疫情防控的重點。省衛健委專家組組長、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覃鐵和表示,所有的無癥狀感染者都是通過應查盡查、應檢盡檢的主動大排查發現的。
管理無癥狀感染者,廣東執行與確診病例相同的標準。同時,疾控人員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尋找無癥狀感染者的感染來源和密切接觸者。廣東規定,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
劉冠賢表示,根據我省大樣本的檢測結果,普通人員感染率不高。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相關癥狀和流行病學史,建議不必進行核酸檢測。
日前,廣州市專門設定了16個核酸檢測定點醫院。若市民14天內有重點地區旅居史,或者出現發熱等呼吸道癥狀,就有必要到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另外,建議近期從重點地區來粵返粵人員,7天內沒有檢測過的,有必要主動檢測核酸。
劉冠賢提醒,除了16個核酸檢測定點醫院,外籍人士也可前往廣州地區任意1家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在醫院指引下測量體溫,填報流行病學史后就可以接受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