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在省委深改委第八次會議上,省委政法委、廣州、汕尾、云浮、佛山順德區等相關單位和市縣,匯報了推進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的建設情況。廣州、汕尾和佛山順德區作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并取得較好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數據顯示,2—3月全省參與疫情防控的網格員日均達15.4萬人次,上報各類網格事件24.1萬件,有效防止疫情聚集性、區域性暴發流行,有力推動廣東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秩序。
發動“廣州街坊”410多萬人次
疫情防控期間,廣州全市7146個小區均設置防控檢疫卡點,發動“廣州街坊”410多萬人次,嚴格落實人員測溫、車輛登記檢查等管理措施。這只是廣東深化城鄉社區治理的一道縮影。作為全省試點,廣州探索制定了《提升組織力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實施方案》6大項30條舉措,扎實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專項改革創新試點。
廣州構建基層黨組織全面領導的社區協商議事平臺,持續推進“有事好商量,請到議事廳”的“116城鄉社區協商工作法”,即1個核心,堅持基層黨組織全面領導;1套議事制度,村民代表會議、社區居民議事等制度;6個實施步驟,議題收集、黨組織提議、公開公示、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集體表決。據統計,已促成舊樓加裝電梯5003部、化解7246個基層矛盾,決議事項執行率達94.4%,該舉措還獲評2018年度廣東省城鄉社區治理十大創新經驗。
建立“以案定補”機制
自2018年初被列為全省創新城鄉社區治理專項改革試點市以來,汕尾市探索走出了一條城鄉社區治理的新路子,社會治安秩序實現根本好轉,成為全省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營商環境大幅改善。
汕尾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通過實施“頭雁”工程,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合作組織負責人三個方面功能“一肩挑”比例,從2018年的46%增至86%。
同時,汕尾充分挖掘宣傳海陸豐紅色革命資源,目前有紅色革命遺址617處,遺址數量居全省第一,8個省定“紅色村”成為紅色文化名片。
此外,汕尾還創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率先在全省建立“以案定補”機制,為每個鎮(街道)人民調解委聘請2名以上專職人民調解員。
21個鎮街探索行政體制改革
針對基層治理存在“九龍治水、各管一方”等多重困境,去年以來,云浮市在全市63個鎮街中遴選21個、多層面試點探索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通過創建“上下貫通”機制,破解“無威治理”的困境;創建“橫向聯動”機制,破解“無力治理”的困境;創建“放權賦能”機制,破解“無權治理”的困境;創建“財稅激勵”機制,破解“無錢治理”的困境;創建“一地辦好”機制,破解“無為治理”的困境。
多元主體參與城鄉社區治理
作為省創新城鄉社區治理專項改革試點,佛山市順德區以黨建為引領,加強“村改+農改”“雙改”聯動,推動“共建共治共享”“三共”齊抓,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協同,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有順德特色的創新城鄉社區治理之路。
制約順德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問題,在于村級工業園散亂污破、村(社區)自治組織管理水平較低和人居環境較差等方面。
順德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村改+農改”“雙改”聯動,發起城鄉社區治理硬骨頭攻堅戰。
順德通過積極協調園區企業解除原租約,建設一批集約高效的現代化產業園區,有效扭轉破舊的城鄉形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土地“長租期、低租金”、利用低效、布局散亂等問題;通過穩定有序推動農村股權固化政策改革,切實保障農民長遠利益,創新化解歷史遺留問題。
此外,順德還充分調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如建立由村(社區)黨組織領導的議事監事(協商)會,選聘超過3000名企業家、社會賢達和鄉親代表為公共事務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