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廣州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這是全城動員、全民抗疫的成果。在這過程中,新技術、新應用等科技力量也發揮了關鍵利器作用:從健康碼的廣泛使用,到無人裝備的投入,再到對新冠病毒的檢測預防,5G、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輪番上場,助力廣州牢牢筑起抗疫“智慧防線”。
快!
進站核驗從3分鐘縮至20秒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充分利用健康碼作為“通行證”,力爭把疫情對居民生活與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
“滴!”6月17日,廣州南站,乘客依次排隊刷身份證過閘,全程無需“亮碼”。支撐“無感”過閘的是現場新安裝的“5G健康碼智能通行系統”,對于操作智能手機不熟練的老年群體,只需刷身份證即可調出各項篩查信息,進站核驗時間從平均3分鐘縮短為20秒。
默契的“人機配合”,避免了通行卡口人員擁堵、聚集風險。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廣州南站等200多個重點場所已緊急部署該應用,平均每日核驗逾10萬人次。
當前防控最有效的辦法是早發現、早隔離,而這最重要的前提是核酸檢測。為此,“獵鷹”出擊!
位于廣州體育館的“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工作人員24小時兩班倒檢測,日檢測產能達12萬管,結果24小時內可以發布。
這其中,不斷刷新著科技“潛能”:6月6日,金域醫學在廣州的日檢測量創紀錄地突破35萬管,全天檢測近253萬人份,成為全球新冠核酸檢測日單產第一。
與病毒賽跑,廣州完成全市逾1800萬常住人口的核酸檢測,實現了全球城市最大規模的核酸檢測行動。
準!
無人車無人機上崗送物資
“老人斷藥,病情隨時可能發作?!痹诶鬄硡^東漖街裕安社區,一名老人急需用藥。順豐無人機團隊獲悉后,與藥店合作,迅速啟用無人機裝載藥品,從海珠區起飛直降東漖街。
在居家隔離的細枝末節處,新技術力量厚積薄發,對日常生活的“查漏補缺”。
端午節期間,借助無人車,封閉管理下的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吃上了熱氣騰騰的粽子。這份配送,不僅是一份生活物資,更是在傳遞一份溫暖與關懷。
廣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全市有20輛自動駕駛汽車、29臺小型物流配送車,運送各類物資次數近4000次,累計重量達175噸。
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計劃服務三孩生育政策的“穗好孕”平臺,疫情發生后連夜上線,為孕產婦筑起一道母嬰生命健康的守護墻。截至6月10日12時,已有23041名孕產婦通過“穗好孕”平臺建檔并記錄孕產情況。6月15日7時24分,芳村迎來自實施封閉封控管理以來第100名新生兒的降生。
穩!
5G網絡保障大量數據傳輸
無論是快速驗碼過閘,還是核酸檢測刷新紀錄,都是數據在后臺躍動,成為防疫決策的重要參考。托起每一個環節穩定連接的,則是以5G為代表的通信網絡。
“我們在24小時內實現廣東首個氣膜方艙實驗室——‘獵鷹號’實驗室的5G信號全覆蓋。”廣東電信相關負責人說。
5月30日,接到緊急通信需求,廣東電信立即組成通信保障突擊隊緊急施工,當天就完成臨時專線和6臺5G CPE設備的搭建和接入。方艙實驗室建設進度加快,需要更快的傳輸速度,廣東電信在3小時內迅速完成網絡緊急升級和提速。6月1日,具備高速網絡的實驗室順利投入使用。
“我們對粵省事、省疫苗平臺、省核酸檢測平臺、省遠程醫療平臺四大平臺進行7×24小時重保,僅核酸檢測平臺就緊急擴容60臺虛擬服務器、6臺物理服務器,6月5日和6日兩天保障了2000多萬次的核酸檢測。”廣東聯通技術團隊相關人員說。
打開App,“核酸易驗”創新應用能讓居民迅速找到最近一公里空閑的檢測點;安裝智能門磁,若發生異常,可以實現第一時間通過App、短信等方式告知社區防疫服務人員……科技手段爭分奪秒在廣州全城與病毒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