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廣東省出臺激勵性政策措施支持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重點解讀《廣東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服務業若干措施”)、《廣東省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行動方案》(簡稱“穩工業32條”)、《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簡稱“預制菜十條”)。
三份文件涵蓋了服務業、工業和農業,一系列惠企政策精準性突出、優惠力度大、覆蓋范圍廣,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
繼續按50%幅度 頂格減免“六稅兩費”
截至2021年底,廣東市場主體達1530多萬戶,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分別超過630萬戶、830萬戶。減稅降費,降低經營成本,成為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最關鍵的一環。
“工業和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方面發揮著骨干支撐作用。”省稅務局總經濟師邱繼斌介紹,此次推出的稅費優惠政策包括三類,分別是新出臺的政策,如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等;延續執行的政策,如延續實施制造業中小微企業階段性稅費緩繳等;擴圍的政策,如“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范圍由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擴圍到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邱繼斌舉例稱,針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旅游、餐飲、零售以及交通運輸業,予以政策傾斜,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按10%和15%加計抵減政策延續施行。“根據國家規定和條例授權,在省級權限范圍內,我省繼續按50%幅度頂格減免‘六稅兩費’,有效減輕廣大市場主體稅負。”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張廣立詳細解讀了社保方面的惠企政策。“我們主要從‘降、返、緩’三方面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張廣立介紹,“降”即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返”即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緩”即緩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
據測算,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2022年可為全省參保企業減少支出約157億元,其中失業保險137億元、工傷保險20億元。
此外,針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按照上年繳納失業保險費一定比例給予返還,將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提高到90%。
政策還明確,我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餐飲、零售、旅游企業,申請階段性緩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的,可按規定予以緩繳,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據初步統計,這項政策符合條件企業約70萬戶,可緩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約8億元。
針對特殊困難行業提出具體紓困措施
服務業直面疫情沖擊。如何支持服務業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恢復發展,備受關注。
“‘服務業若干措施’全面落實國家服務業紓困政策,對國家已明確的措施不折不扣落實、鼓勵的措施頂格落實、允許的措施結合廣東實際細化落實。”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黃華東說。
黃華東介紹,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尤其是餐飲、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等行業受疫情的影響更大,針對5個特殊困難行業,廣東分別提出了具體的紓困措施。
對于餐飲、零售業,廣東明確2022年給予該類企業員工定期核酸檢測不低于50%比例的補貼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對企業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持。同時,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餐飲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給予階段性服務費優惠。
對于旅游業,廣東開展以保險替代現金或銀行保函交納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試點工作,以有效減輕旅行社現金流壓力。今年,廣東還將繼續舉辦“廣東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拓寬文旅企業融資渠道,助力文旅行業回暖復蘇。
對于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廣東在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中,優先支持出租車加快電動化和城市交通領域新能源汽車運營;對于民航業,省財政、有條件的地市財政將加大民航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對民航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資金給予貼息補助。
同時,廣東精準實施疫情防控措施,堅決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過度防控”兩種傾向。“進一步對服務業行業提出‘三個不得’精準防疫要求。”黃華東介紹,包括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應規定進行封城、封區、中斷公共交通;不得非經流調、無政策依據對餐廳、商超、景區景點、電影院及相關服務業場所等實施關停措施、延長關停時間;不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政策要求基礎上擅自增加對服務業的疫情防控措施。
建立健全招商引資 “一把手”負責制
“廣東將實施投資提振行動,今年推動85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陳績對“穩工業32條”進行了解讀。
工業是穩經濟“壓艙石”。陳績介紹,2021年我省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5萬億元,繼續居全國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這些數據彰顯了我省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正在增強。與此同時,國內疫情反復以及國際形勢日趨復雜,需要以更大力度的措施來繼續提振工業經濟。
加大工業投資,在“穩工業32條”中被多次提到。陳績介紹,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多措并舉推動廣東工業投資穩增長:一是抓政策指引,去年3月由省政府印發實施了《廣東省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若干政策措施》;二是抓項目的建設,重點跟蹤服務的投資10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重大項目;三是抓投資激勵,實現了“當年出臺政策,當年制定細則、當年兌現獎勵”。
“舉個例子,我們對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原則上珠三角按設備購置額不超過20%,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按照設備購置額不超過30%予以獎勵。”陳績說,今年實施以后,頂格予以獎勵,增強了企業提升技術改造的愿望。
上述系列政策已經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會上公布了最新數據:今年1—2月全省工業投資增長38.6%,比全國高出18.8個百分點;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6.1%,比全國高出11.3個百分點。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倪全宏介紹,廣東將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的金融支持,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提升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比重。
“穩工業32條”還提出,廣東將實施投資提振行動,建立健全招商引資“一把手”負責制,全面推進產業鏈招商工程,加快重大項目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推動85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力爭建設超3萬座5G基站。
依托“粵菜師傅”工程 培養預制菜產業人才
廣東將采取哪些舉措落實“預制菜十條”,推動預制菜產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慶營介紹,廣東將從推動產業人才培養、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推動產業聚集發展、推動品牌營銷渠道建設、創新金融保險服務五方面持續發力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粵菜師傅‘手藝’變‘工藝’,讓廣東預制菜走進千家萬戶。”高慶營說,在推動產業人才培養方面,廣東將依托“粵菜師傅”工程培養預制菜產業人才,突出粵菜特色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鼓勵“粵菜師傅”星級名廚參與開發推廣預制菜品,實施廣東預制菜賣手培養工程,每年評選一批廣東預制菜行業代表人物。
預制菜質量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高慶營介紹,廣東將逐步制定完善預制菜從田頭到餐桌系列標準,鼓勵有關社會團體、企業制定預制菜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以田頭(塘頭)智慧小站等為有效載體,實現預制菜專供農產品源頭檢測追溯。
同時,廣東將持續推動產業聚集發展,編制預制菜產業發展規劃,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按“一核一帶一區”分區謀劃布局建設一批預制菜產業園。目前,肇慶正積極打造預制菜產業高地,湛江、潮州、佛山、江門、茂名等地也在積極創建預制菜產業園,推動廣東預制菜以園區形式聚集發展。
在創新金融保險服務方面,支持金融機構為預制菜產業開發金融專項產品,構建廣東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切實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同時,組織保險機構與預制菜企業對接,推出一批面向預制菜產品、原材料質量等的專項保險產品。
今年以來,依托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廣東部分預制菜企業產品銷量實現成倍增長,預制菜品牌效應初步顯現。“接下來,廣東將持續開展預制菜系列活動,講好廣東預制菜飲食文化故事。”高慶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