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廣州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11月29日0時至24時,廣州市新增6995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會面發現68例,其余均在隔離觀察、高風險區篩查或閉環管理重點人員檢測中發現。新增感染者中無癥狀6454例、輕型和普通型286例,無重型、危重型患者。11月29日,全市當日出院(艙)8736例,本輪疫情累計出院(艙)41405例。
會上,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介紹,廣州市疫情近日仍在高位運行,疫情從海珠區內局部聚集暴發,發展為海珠、天河、番禺、白云等多區、多點散發與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全市各區之間流動交叉傳播較為普遍。
為全面、準確、完整貫徹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要求,廣州各區正在進一步優化相關防控措施。
張屹表示,廣州將科學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盡最大努力減少因疫情防控給群眾帶來的不便。
同時,廣州將精準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按照科學、精準原則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得隨意擴大密切接觸者甄別范圍,不以時空伴隨作為判定密切接觸者的標準。對密切接觸者,做好密切接觸者的隔離管理。密切接觸者原則上落實集中隔離觀察,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
在核酸檢測方面,張屹介紹,廣州將科學開展核酸檢測。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范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當前我們除了堅決處置好各區的本土疫情,更重要的是守住第一道防線,也就是常態化疫情防控。根據目前的防控形勢以及病毒的傳播特點,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更強,就需要在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更早、更及時、更精準的開展工作。”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說。
解封不等于解防,廣州市衛健委提醒市民注意個人防護,堅持疫苗接種“應接盡接”原則,“特別是要加強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張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