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下稱“新版防控方案”)正式公布,細化了“復陽”患者的管理標準,即無論有無呼吸道癥狀,當核酸檢測Ct值≥35時,無需管理和劃定密接者。
“復陽”,一般指新冠感染者康復出院后再次出現核酸檢測陽性的現象,由于不同國家乃至地區的出院標準并不相同,對“復陽”的界定也不統一,目前尚未有機構對其作出明確定義。
在與新冠病毒作戰的一段時間里,“復陽”之所以引起大家警惕,就在于無法明確復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究竟有多強。
這一次,新版防控方案明確了以核酸檢測Ct值為判斷依據:既往感染者出院(艙)后,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陽性,如未出現任何癥狀體征且核酸檢測Ct值≥35,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當核酸檢測Ct值<35,應結合病程、Ct值動態變化等快速評估其傳播風險,如有傳播風險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已經有很多的研究表明,Ct值>35的人沒有傳染性。”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首席專家蔡衛平接受采訪時說。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檢驗科主任周強說,核酸檢測Ct值是指為了達到能檢測出病毒片段的設定閥值所要經過的循環次數。簡單理解,Ct值的大小關系到人體內病毒載量的多少。Ct值越小,代表樣本中病毒含量越多,傳染性越強。Ct值越大,代表樣本中病毒含量越少,傳染性越弱。
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組長、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初篩或確診的新冠病毒陽性患者核酸Ct值大多低于25,目前的證據看來復陽患者Ct值大于35是沒有傳染性的。“復陽患者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時,就可以正常參加工作和生活,無需進入定點醫療機構或是方艙醫院,也沒必要對重點人員和相關場所進行管控,沒有必要組織區域核酸檢測。”
新版防控方案考慮到了一些特殊情況。一旦“復陽”患者出現發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此時,如果核酸檢測Ct值≥35,無需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控;如核酸檢測Ct值<35,應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新版方案防控的變化是否適用于已感染新冠病毒的入境人員?盧洪洲解釋,如果是在國外已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員,入境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應按新冠病毒感染陽性患者管理,不按出院(艙)后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管理。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的通知》,將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的核酸檢測Ct值標準從>40調整為≥35,感染者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后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這一做法在當時就贏得了臨床專家的贊許,將縮短感染者的住院時間,可以讓有限的醫療資源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