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時間的刻度,光陰荏苒滄桑巨變。
十年,是發展的標尺,春華秋實一路高歌。
兩大千億產業集群臨海而立,粵東“海陸空”交通樞紐效應彰顯,公共服務奏響安居樂業惠民樂章……展開十年砥礪前行、濃墨重彩的揭陽畫卷,每一次跨越都讓人心潮澎湃。
黨的十八大以來,揭陽市銳意進取、踔厲篤行,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以奮斗作筆,把砥礪奮進、富民興城的時代故事書寫在這片大地上。
奮斗歲月
引領經濟航船劈波斬浪 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十年
十年前,人們對揭陽產業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小”字上:小家電、小規模,支柱產業不明顯、項目帶動能力不足,一度制約著加快發展的腳步。
非凡十年,滄海桑田刻印在揭陽人干事創業的“趕考”路上。一個個龍頭引擎項目加快建成投產,一家家“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高效運轉,一大批強鏈補鏈的新興項目相繼簽約、落戶、投產。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緊扣省委賦予的發展定位,揭陽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格局之變”——
2022年9月,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捷報頻傳: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189個主項單元全部建成中交,全面進入開工投產準備階段,一線建設者們爭分奪秒攻堅克難,朝著2022年建成投產的目標發起最后沖刺,一座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城堡”勝利在望;
同年8月,歷時4個月、起重量2000噸級的龍門吊在揭陽市惠來縣臨港產業園成功豎起,為亞洲最高、吊重最大,一舉成為揭陽打造海上風電裝備全產業鏈基地的“重量級選手”……
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穩的底氣何在?進的信心何來?重大項目,是擴內需穩增長的“壓艙石”。
2022年上半年,揭陽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16.57億元,工業投資209.89億元,增長28.2%;54個省重點建設項目投資完成率排名全省第2。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加速落地,為工業經濟注入強大動能,成為助推揭陽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在做強優勢產業的同時,揭陽從未停止創新的步伐。作為打造產業強市的另一主陣地,揭陽高新區于2021年被科技部列入高新區以升促建調研名單,目前正全力加快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歷經十年創新求索,揭陽高新區構建起以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為特色的“2+1”現代產業體系,共有規上工業企業309家、高新技術企業72家、國家級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個,擁有有效專利數4899件;涌現了海興、蒙泰、華能達等一批高度聚焦產業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和“隱形小巨人”,助力揭陽打造創新產業集聚高地。
和著奮進的節拍,踏著時代的步伐,在這片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的沃土上,揭陽大力營造優良營商環境。
城市要流動,才能充滿繁榮發展的活力。這十年,揭陽海陸空全方位發展,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型,實現從“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轉變:十年來,全市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近500億元,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從4D提升為4E級、揭陽港吞吐量增長79%;高速路網“四橫三縱”,總里程390公里、密度居粵東第一,實現“縣縣通高速”和市域范圍“1小時通達”。
筑路架橋,周行八方。交通事業的發展托舉起流動的揭陽,“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揭陽大地展現出一派蓬勃生機。
十年來,揭陽擺脫思想觀念的束縛、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讓“放管服”改革的動力更加澎湃:2022年上半年,60億元留抵退稅款精準落袋、提振企業前進信心;聚焦“三個最”全面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政務服務“好評率”全省第三;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城市信用排名大幅上升……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上,推動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
新的歷史起點上,揭陽繼續以大格局應對大變局,引領經濟航船劈波斬浪,開拓新的遼闊海天。
擘畫百姓民生幸福畫卷 這是高品質生活的十年
高質量發展,最終歸途是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揭陽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涵養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帶著感情、帶著溫度,努力書寫百姓“幸福賬單”。
仲夏時節,在惠來縣鄉村振興消費助農館里,綠豆餅、茶葉等農特產品琳瑯滿目,前來選購的游客絡繹不絕;金秋時節,漫步在揭東區月城鎮赤岸村里,一灣碧水繞村流,兩岸花草正繁茂,栩栩如生的墻體彩繪訴說著宜居新農村故事。
鄉村興,民風淳,圩鎮美。
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揭陽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在全省率先試點農業產業鏈“鏈長制”,大力培育10條市級和10條縣級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電商新業態;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現干凈整潔村全覆蓋;因地制宜打造民宿餐飲、旅游觀光等服務品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放眼望去,一幅村美民樂的新圖景在揭陽廣袤大地上慢慢繪就。
倉廩實而知禮節。一次次生動精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帶給百姓俯仰可拾的“微幸福”;一支支“紅馬甲”志愿者團隊,以點單派單式服務為百姓排憂解難;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奏響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和諧音符……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近年來揭陽把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同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6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59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5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基本實現縣、鎮、村三級全覆蓋——這是屬于揭陽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數字檔案”,一連串數字鋪開了揭陽的“文明實踐版圖”,也將一股股文明新風吹進了百姓心田。
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65億元,比2012年接近翻一番,10年年均增長6.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0元,實現與GDP同步增長;全市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98%、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3196家、比10年前增加36.8%;廣工揭陽校區建成辦學,實現揭陽本科教育零的突破……十年壯闊歷程,每個人身邊的變化最真切、最動人,也最能勾勒出新時代揭陽的奮進圖譜。
波瀾壯闊欣回首,敢為人先續征途——
憑著開拓創新的闖勁、真抓實干的拼勁、滴水穿石的韌勁,揭陽,凝聚起繁榮進步的澎湃力量。
賡續奮斗
護航高質量發展 未來揭陽這樣干
“要讓辦事群眾實時評價服務、避免審批超期等問題”“建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8月2日,在揭陽首場揭商·市長座談會上,“優化政務服務”“社會信用建設”等內容成為揭商代表們討論的熱詞,這是揭陽為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召開的一次政企同心、群策群力的重要會議。
揭陽是民營經濟大市,民營企業在全市企業占比達98%、GDP貢獻超78%,打造了一張張響亮的“揭商名片”。
對于廣大民營企業來說,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因此,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今年以來,揭陽提出以“三個最”理念提升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聚焦群眾和企業最關心的高頻事項,通過群眾和企業最認可的溝通方式,采取最快捷的辦理方式,全面優化政務服務環境,護航揭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衡量政務服務水平高低?企業辦事的便捷度是一項重要指標。2022年,揭陽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32.88萬戶,哪怕只讓每位辦事人員節省1分鐘、少交一份證明材料、少跑一次腿,乘以32.8萬都是巨大的進步。
因此,今年來揭陽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一系列新舉措讓市場主體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不出鎮(街道)就能辦好個體工商戶登記、變更手續;商事主體住所登記的各類證明事項被“一枚印章”所取代,大大簡化了審批環節;在“政銀通”智能服務一體機上自助操作“秒辦”營業執照……調查顯示,揭陽政務服務“好評率”上升到9.9分、位列全省第三。
改革成效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液化氣揭陽分公司申請辦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相關部門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工作人員還利用休息日上門指導服務并現場核查,實現辦理時間比法定期限縮短了26天。優質高效的服務讓企業負責人深受感動。
心中有群眾,腳下有方向。護航揭陽高質量發展,政府自當盡全力優化政務服務環境;與此同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企業亦須守信踐諾、誠信經營。“信則立,不信則廢”,抓住誠信體系建設,便抓住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本質要求。
8月2日,《揭陽市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出爐;緊接著,細化分解的《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任務清單》從宣傳教育、專項整治、強化管理、建立機制4個方面強化49項任務,并壓實到各地各部門;8月30日,揭陽召開“守信踐諾 誠信揭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9月,第一批試點單位陸續開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措施清單……
一系列凌厲的組合拳表明,揭陽抓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動了真格,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領域,社會信用體系這張網將織得更密,為守信者撐腰、讓失信者失勢、給改過者自新機會,打造“誠信一路綠燈,失信寸步難行”的社會環境……
當下的揭陽,正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產業強市,無論哪個目標,只有竭盡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守信踐諾的誠信揭陽,才能在高質量發展路上行穩致遠。
一線案例
“石化航母”準備出海
千億產業指日可待
旭日緩緩從海面升起,金色晨光照亮岸上一座座銀色煉塔,在揭陽大南海工業區,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如同一顆明珠、光芒萬丈。2022年,這座世界級煉化基地即將迎來建成投產,數萬名建設者正日夜兼程、全力沖刺,承載著夢想的“石化航母”整裝待發,揚帆出海!
作為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中“沿海經濟帶”的重要部署,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萬眾矚目,項目投產后預計收入達820億元/年,將輻射帶動五金機械、化工塑料和物流運輸等傳統產業快速發展,助力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撬動石化超級產業集群,推動揭陽市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廣東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
重大機遇千載難逢,然而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前所未有。地處粵東沿海,南方的高溫酷暑、暴雨臺風無時無刻不考驗著建設者;2022年3月11日,在項目建設發起沖鋒的關鍵時刻,再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讓這座鋼化之城無奈按下暫停鍵。
退縮從不是選項,前進才是唯一方向。3月25日,隨著施工現場一聲重錘巨響,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打響了全面復工復產的第一槍。當天,超2萬人回到崗位,主裝置、儲運罐區等138項工程重新啟動,南海之濱的龍頭工業區加速回歸強勁發展正軌——
4月24日,火炬系統點火成功,正式投用;5月20日,5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污水處理廠中交;6月30日乙烯裝置完成中交;7月18日,全項目最后的千噸級大件設備完成吊裝,標志著影響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管廊封閉施工的208臺大件設備全部到貨;7月30日,全球單套生產能力最大的芳烴聯合裝置中交……
截至9月底,涉及項目投產的189個主項單元已全部建成中交,全面進入開工投產準備階段。
眾志成城揚風帆,勠力同心啟遠航。從“企業能為地方帶來什么”轉變為“地方能幫企業做什么”,黨建引領在項目攻堅的每個關鍵節點中都發揮著作用、成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為加快項目建設,在揭陽市委部署下,工業區黨工委落實區領導班子聯系支部、組工干部聯系企業、支部聯系項目“三聯系”制度,全程協調解決了征地搬遷、用地爭議、特種設備檢驗、工人居住等問題。“在海域使用權的爭議問題上,多虧了黨組織積極協調推進,才讓我們能夠順利施工。”施工方負責人感慨道。
同時,各級黨組織還組建58支黨員突擊隊,使黨建工作“軟實力”轉化為加速項目建設的“硬支撐”:芳烴抽余液塔黨員突擊隊僅用29天就高效完成重達4000余噸、亞洲最大的芳烴抽余液塔“穿衣戴帽”,搶回整整26天工期;急冷油塔、急冷水塔黨員突擊隊僅用28天完成了120萬噸/年乙烯裝置雙塔的“穿衣戴帽”;高密度聚乙烯污水池澆筑施工黨員突擊隊實現16小時完成1586立方米混凝土澆筑……
如今,從巍峨挺拔的原油罐區到浪潮澎湃的產品碼頭,廣大黨員帶頭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建設工人爭分奪秒、搶抓時間節點。
風起潮涌,一座燈光璀璨的煉化之城已屹立在南海之濱,一座世界級煉化基地正綻放出奪目光芒。
數讀
●2021年全市GDP達到2265億元,比2012年接近翻一番,10年年均增長6.9%;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6%,10年年均增長7.7%
●布局綠色石化和新能源兩大千億級臨海產業集群,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進入開工投產準備階段、海上風電項目于2022年底將并網超90萬千瓦,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躍升為4E級,廈深高鐵、梅汕高鐵相繼開通;“四縱三橫”高速路網形成,高速公路總里程390公里,路網密度居粵東首位;揭陽港吞吐量增長79%
●大氣質量六項指標連續五年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國、省考斷面主要污染物持續下降,水質指數改善幅度持續排全省前茅,練江從“污染典型”變為“治污典范”
●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建成辦學;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醫療衛生機構達到3196家,較2011年增加36.8%;全市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98%,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