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下稱“高交會”)11月15日至19日在深圳舉行。連日來,在高交會廣東團展區,從前沿科學到改變日常生活的最新技術,180項成果讓人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計劃于2024年初投入運行的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將為人類破解物質微觀結構與宇宙起源之謎增添“利器”;本土企業帶來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網透屏,實現了裸眼三維的燈光效果……
“廣東團是本屆高交會參展面積最大的省團,圍繞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主旨,設置了重點展示板塊、省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板塊、省各地市科技項目成果板塊三大展示板塊,從產、學、研等多方面多角度,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創新強省建設的亮點成就。”廣東團工作人員說。
實體沙盤呈現灣區科創布局
走進廣東團展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體沙盤引人關注。沙盤上,大灣區各城市及高新區、中國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圳光明科學城等重點區域布局一目了然。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正努力建設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沙盤宏觀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情況,展示了廣東重大創新集聚區、國家高新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創新平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及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等重大創新載體的建設進展,給觀眾以更直觀的感受。”廣東團工作人員說。例如,代表廣州出現在沙盤上的“創新名片”,包括廣州實驗室、南沙科學城、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集聚,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作為廣東部署建設的國家重大科學裝置之一,建設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室首次在高交會亮相。“實驗室2021年開始實驗設備安裝,預計2024年初投入運行,目前已吸引全球19個國家、74個研究機構及大學約700名科學家共同參與建設研究。”現場展板透露了最新建設進展。
高校院所攜前沿成果謀合作
“針對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所面臨的加氫難、儲氫難等瓶頸問題,我們研發出基于低壓固態儲氫技術的材料與裝置,首次參展高交會。”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下稱“有研廣東院”)常務副院長李騰飛說。
新型研發機構是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的重要載體。有研廣東院由央企有研集團、廣東省科技廳、佛山市政府和佛山禪城區政府四方協議共建,聚焦新能源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等戰略性新興領域。
在李騰飛看來,高交會為各類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最前沿的技術,與大灣區及各地的創新企業達成合作。”他說。
帶著同樣的期待,廣東團現場還出現了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惠州學院等高校的身影。
作為兩所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地方本科高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和惠州學院均優選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參展。其中,前者研發的鋰電池用特種氧化鋁新材料,能夠顯著改善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循環性能及高電壓耐受性;后者的高折射率有機硅光學材料則應用于LED封裝,可顯著提高LED的出光效率等性能。
創新型企業占比超七成
在廣東團112家參展單位中,各類創新型企業達82家,占比超過七成,凸顯了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與重要作用。
“您現在看到的設備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用以檢查以及訓練雙眼視功能,適用于弱視、斜視術前術后的患者。”在“數實融合”——互動性元宇宙展區,廣東蓋爾倫醫學發展有限公司營銷負責人王靖邊說邊展示。這款頭戴式設備的虛擬屏上呈現了很多色彩繽紛的蝴蝶,患者通過用手“抓握”虛擬蝴蝶的方式來接受治療或進行康復訓練,兼具趣味性與科技感。
在重點項目展區,一款智能雙臂協作機器人正在模擬操作。“它搭載了企業自主研發的高速高清三維機器視覺傳感器,這可以看作機器人的‘眼睛’,以及智能工業機器人系統,可以看作‘大腦’。”佛山顯揚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陳思說。
高度重視自主研發、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廣東團參展企業的突出特點。
廣東彩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三維LED顯示屏3D網透屏,曾應用在迪拜世博會中國館的北斗展區,為北斗提供了360°立體環繞可視的真三維影像。“我們在深圳、江門設立研發中心,擁有近百項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企業業務經理羅家喜說。
另一家來自廣州的種子“獨角獸”企業中科云圖,打造了一支院士領銜、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隊伍,圍繞國內低空無人機遙網實際運用,面向電力巡檢、鄉鎮基層治理和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開展產品研發,2020年5月投產,至2022年估值已超過5億元。
“在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方面,廣東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等,推動企業實現由小到大、由成長到領軍的梯次升級,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與彰顯。”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