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第11個全國“全民健身日”。當日在南海體育館,近600名來自廣州市和佛山市南海區的群眾代表以舞龍舞獅、健身氣功、太極、健身操、花式毽球、廣播體操等體育健身活動的展示,共同為廣東省“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如今,全民健身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運動健身成為社會新時尚,為越來越多的人帶去健康、快樂和幸福。怎樣順應廣大群眾盼健身、盼健康的強烈愿望,大力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積極探索群眾體育工作的新路子,這是新時代體育事業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為了讓群眾從體育運動中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省體育局在著力于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的同時,更推出施行了《廣東省全民健身條例》,全面、系統規范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場館服務以便民為導向
場館開放是和全民健身結合最緊密的部分。在推動場館向社會免費低收費開放、進一步擴大場館免費開放時段的同時,省體育局所屬的省人民體育場更是把場館的便民落實到難以想象的細節上——考慮到省人民體育場所處的地段屬于城市繁華地帶,前來健身的市民眾多,各自需求也有不同。省體育場特意為跑步和步行標明分出了不同的跑道。為了方便前來健身的市民,場館也聽取建議在場內為他們安裝了可用來清潔的水龍頭。
發生在奧體的一個例子,能夠更好地說明省體育局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今年6月,一位姓孔的網友在廣東省政務網站留言,反映了奧體中心游泳館售票窗口過窄、售票環境差、比賽池未對公眾開放、票價過高等問題。省體育局和奧體中心為此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并且馬上采取了多項措施:首先是安排專項資金,改造票務室售票窗口等硬件,其次是對售票系統進行更新,為游泳館票務室加裝專用網線提高網速,周末、節假日增加臨時售票窗口。對于票價開放政策的問題,奧體中心更邀請孔先生現場座談進行解釋說明。結果,這位孔先生不但得到了滿意的答復,更受聘成為了奧體游泳館的服務質量監督員。
“對于我們的場館,我們一方面要推動他們進一步向社會開放,而且在開放的同時還要做好服務,一切工作以便民作為導向”,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面更新室外健身器材
健身路徑、籃球架、室外乒乓球臺等室外健身器材,是方便群眾參加健身運動,實現“健身就在家門口”的重要舉措。根據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調查統計顯示:截至統計時止,各級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投入近20億元,在全省各地配建了3萬多套健身路徑。其中僅2011年以來,省級體育彩票公益金就投入近3億元,為全省各地農村、社區配建了近14000個全民健身工程(器材)。
在粵東西北地區,部分健身器材、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健身器材存在超期使用,損壞殘舊現象普遍存在,器材管理單位此前也未建立起長期有效的維護管理制度。資金不足導致這些地區后續管理與珠三角地區明顯不夠均衡,器材管理人員不足。除此之外,室外健身器材受到價格、選址等因素限制,也未能面面俱到滿足各類人群的多元化健身需求,這也是不恰當使用器材,不按規范使用器材的重要原因。
為了切實保障健身器材質量以及群眾的健身安全,省體育局將安排3000萬元的專項資金,為粵東西北地區的600個全民健身工程完成更新。
實際上,從7月1日開始在全省實施的《廣東省全民健身條例》,已經讓廣東省各項全民健身活動進入有章可循的新階段。《條例》是廣東省第一部全面、系統規范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專門性行政法規,對全民健身管理機制、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全民健身服務、全民健身保障以及法律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其中就包括在對社會參與和社會共享的內容作出規定。例如,規定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向公眾開放,全年不少于330天,且每周不少于56小時,開放時間應與當地公眾的工作時間、學習時間適當錯開,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學校寒暑假期間應當延長開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