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場疫情“大考”,嶺南大地重歸安定祥和。回望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疫歷程,廣東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服務全國發展大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省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10月21日,廣東召開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接受黨和人民給予的沉甸甸榮譽,戰疫英雄們備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毫不放松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推動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披荊斬棘、奮勇向前,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廣東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一系列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
“一場場驚險搶救的畫面仿佛就在昨日。”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池銳彬在現場見到多名“老戰友”,不禁感慨。
池銳彬全程參與了中山市2位危重癥患者救治,其中包括31歲重癥孕產婦彭女士。為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廣東動用最強力量,組織以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救治專家組多次會診,把她從死亡線上拉回。
“身為醫生,應該迎難而上,發揮專業能力救治更多的生命。”池銳彬說,戰疫并未結束,他將深入基層,加強對公眾的健康教育,為疫情防控取得最終的偉大勝利貢獻力量。
在武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教授張挪富接管了重癥ICU病房,帶領團隊千方百計搶救生命。他說:“我們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臨床上抓好院感防控,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安全,同時抓好醫院的復工復產,推動廣州呼吸中心等醫院重點工程的建設,為建設健康中國、健康廣東貢獻一份力量。”
疫情中,廣東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中醫藥參與救治率達94%,為挽救患者生命發揮了重要作用。
9個月來,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一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制定出“肺炎1號”方,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防治“疫病”體系。“肺炎1號”方在臨床使用中顯著減少重癥發生率、促進炎癥吸收及改善臨床癥狀,成為國內首個依據真實世界臨床數據進行審批的醫療機構制劑。
譚行華說,目前該院收治的境外輸入病例仍在增加,“我們將繼續發揚偉大抗疫精神,貫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守救治第一線,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在抗疫主戰場上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的作用。”
用科學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
戰勝疫情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廣東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用科學為戰勝疫情提供強大支撐。
新年伊始,廣東省疾控中心應急響應工作組綜合統籌組組長林鵬就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組織開展疫情分析評估與研判。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林鵬負責組織各類疫情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報送,分析我省疫情防控的風險點,為決策提供科學專業支撐。
林鵬說,廣東疾控人將繼續加快我省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建設,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監測能力,助力基層疾控提升專業能力,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偉大抗疫精神是我們做好科研攻關的強大動力。”生物島實驗室項目負責人、研究員吳光明說。
疫情之初,吳光明積極參與到廣東省科技廳新冠疫情應急攻關項目中,選擇“動物模型”這一方向,并臨時組建了8個人的動物模型攻關團隊。經過爭分奪秒不懈努力,團隊僅用35天便成功構建了表達人的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人源化小鼠,為新冠病毒致病機理研究、藥物篩選和疫苗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以金域為代表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快速入場,為戰疫精準施策提供了強大支撐。通過20余處的流程和技術創新,金域推動核酸日檢測能力最高提升至25萬份,為廣東以及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檢測支持。金域醫學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說,接下來,金域醫學會堅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數字化轉型,為助力國家公衛體系建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繼續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以生命赴使命、以大愛護眾生。廣東服從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傾盡所有、精銳盡出,全力以赴支援湖北、武漢和荊州。
除夕夜,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ICU副主任王華奔赴武漢,從接到通知、動員報名,到出發,不到12小時。在武漢漢口醫院重癥病區奮戰的59天里,他參與制定改善醫療流程、病區管理細則、護理流程和感控流程,啃“硬骨頭”,打“攻堅戰”。
“雖然疫情兇猛,但大家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最終打贏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疫。看到一個個生命得到挽救,覺得吃什么苦都值了。”王華說,接下來他將發揚偉大抗疫精神,秉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努力提升救治能力與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月11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癥醫學部行政副主任蔣文新前往湖北荊州,擔任廣東援湖北荊州醫療隊救治專家組組長。
為提升荊州重癥危重癥治愈率,他牽頭成立了廣東省醫療隊荊州中心醫院、第一醫院新冠肺炎重癥病人救治中心,集中專家,集中資源,搶救病人,推動“四早四集中”經驗在荊州的落地。
“我們要弘揚‘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與世界同行交流先進的抗疫經驗,廣泛學習國內與歐美救治危重型患者的經驗教訓,提升自身的學術能力,更好地救治患者。”蔣文新說。
面對病毒,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疫情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主動請纓,“逆行”援塞82天。他與其他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成員日夜兼程,走訪塞爾維亞各個地區、醫院,深入重癥隔離病房,分享中國院感防控經驗。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我們要繼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守護人民健康。”林炳亮說,如果有需要,他愿意再次“逆行”,為全球的疫情控制貢獻中國力量。
在日常工作中發揚抗疫精神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面對疫情,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筑起堅固的疫情防線。
省交通集團下屬京珠北高速粵北黨支部書記、粵北站負責人向建平帶領隊伍守住了省內規模最大、車流量最多的高速公路省界“北大門”,做到入粵車輛登記檢測“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守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榮譽屬于整個團隊、屬于千千萬萬個在一線奮斗過的交通人。”手握獎狀,向建平說,“我們將再接再厲,持續做好高速公路的疫情防控工作,將偉大抗疫精神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為確保過往司乘平安順暢出行竭盡全力。”
廣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白云邊檢站執勤十五隊副隊長曾志智帶領突擊小隊成功開展20余次特殊勤務,處置多起發熱旅客、確診病例入境突發事件,并高質量完成30余個重要臨時航班保障任務,全隊無一起勤務差錯,無一人感染。
“我是黨員,我在國門,這就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曾志智說,自己將和戰友們深入學習貫徹偉大抗疫精神,勇挑使命擔當,一起用無畏和擔當筑牢口岸銅墻鐵壁,為國門安全和嚴防疫情輸入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總監傅鐵筆身兼多重抗疫職務。在防疫物資供應最緊缺的時刻,他挺身而出,充分發揮市場監管作用,保障了防疫物資供應和市場秩序穩定。“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傅鐵筆說,下一步,自己將時刻牢記初心使命,繼續為全面筑牢市場安全底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牢牢守住社區疫情防控關口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全省上下齊動員,街道社區等基層“防疫細胞”被火速激發。
在廣州市越秀區東山街達道南社區居委主任、社區黨委書記鄒暢的推動下,該社區提前啟動情況摸查工作,建檔率達到84%,嚴格人員進出管理,實現了“進入小區人員登記全覆蓋”和“測量體溫全覆蓋”,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
“身邊的同事尤其是90后的年輕人們都沒考慮個人安危,主動積極投入抗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偉大抗疫精神。”鄒暢說,自己將繼續扛起社區防控的責任,毫不松懈地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筑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社會化防線。
廣州市天河區冼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傳防組組長、主管公衛醫師李丹將幼子托付給年邁的父母,連續奮戰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
“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聚集起來就可以變得很大。”李丹說,自己將在偉大抗疫精神的鼓舞下,繼續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牢牢守住社區疫情防控關口,為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