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從內心深處,希望可以多點給年輕人講故事。作為一個老黨員、老戰士,我要發揚好黨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弘揚黨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東江縱隊102歲老戰士、東莞黨齡最長的老黨員鄺耀水說。連日來,老人在家中設立“陽光課堂”,帶領后輩追憶革命往事,重溫初心故事,讓紅色血脈在青年一輩中接續傳承。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東選強配優宣講隊伍,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宣講,用心用情打造“領導干部講政策、專家學者講理論、基層百姓講故事”的多元宣講矩陣。截至5月16日,全省共組織省、市、縣黨委宣講團、百姓宣講團1450多個,參與宣講的有1.48萬人,開展集中宣講超3萬場,聽眾覆蓋905萬人次。
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認真聆聽宣講,積極參與互動,展開熱烈討論,在黨史學習中感悟思想偉力、堅定理想信念,凝聚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多層次??打通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
“黨史學習教育省委宣講團的老師以‘在學習領會黨的歷史及其經驗中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用生動、典型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為我們做了一場高水平的輔導報告,引人深思。”4月22日,黨史學習教育省委宣講團宣講報告會在汕尾舉行。聆聽完報告會后,汕尾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黃海蕓說。
當日,省委宣講團成員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和“深入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重要經驗,汲取前進的智慧力量”兩個方面,為與會人員進行專題輔導。
黃海蕓說,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讓我們鼓舞斗志、明確方向。要進一步加強海陸豐地方黨史研究,挖掘利用好海陸豐紅色資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體現汕尾特色。同時,將發揮好社科界“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力求推出一批有學術價值與社會效益的研究成果。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在粵作宣講報告后,3月下旬起,根據中央要求和廣東省委的統一安排,省委宣傳部會同有關部門選優配強隊伍,遴選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12名領導干部、黨史領域專家學者組成黨史學習教育省委宣講團,分赴各地各單位,運用典型案例、翔實數據和鮮活語言,對黨的百年歷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作了全面系統的解讀。同時,省委宣講團成員還與各級黨委宣講團的宣講骨干代表進行座談交流,指導各地更好開展黨史專題宣講。
一個多月以來,黨史學習教育省委宣講團已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和67個省直單位、企業等完成集中宣講,聽眾超過5.8萬人次。
同時,各地級以上市參照省的做法,選調人員組建市委宣講團,通過報告會、座談會、面對面互動交流等方式開展宣講,擴大宣講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其中,深圳組建了11個區級黨委講師團,并指導推動成立全國首個互聯網行業黨委講師團——深圳市互聯網行業黨委講師團,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開展黨史宣講。
“中國共產黨無愧是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團隊’,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一個個勝利。如今,‘跟黨一起創業’也成為深圳創新、創業人士的強烈共識。”在深圳羅湖,深圳市互聯網行業黨委講師團特聘講師、華大集團黨委書記杜玉濤的一席話,引發了在場黨員干部群眾的共鳴。
全省各部門也紛紛行動了起來,掀起一股黨史專題宣講的熱潮。5月10日,省殘聯舉辦了以“牢記百年黨史 砥礪奮勇前行 走好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長征路”為主題的全省殘聯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近3000人參加學習。
另外,為打通黨史學習教育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廣東各地還統籌發動多方力量,精心組建了各級各類百姓宣講團,以百姓的視角、語言來開展宣講活動。
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一批“金喇叭”百姓宣講員深入農村、社區等,與基層干部群眾開展面對面、互動式的座談宣講。“我宣講的主題是《英雄的鐵龍頭》,講述的就是家鄉的紅色歷史,使命光榮,我一定以最大的熱情把故事講生動!”“金喇叭”百姓宣講員張麗梅說。
新形式??用好用活家門口的紅色資源
孟夏時節的惠州市葉挺將軍紀念園,松柏翠郁,豐碑巋然,莊嚴肅穆。近日,惠州市惠城區旺升學校組織六年級部分學生入園參觀,了解葉挺將軍生平,緬懷銘記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史教育與精神洗禮。
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廣東各地紛紛利用當地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等紅色資源,采取生動活潑的宣講方式講好百年黨史。
一批“家門口的紅色學堂”“新時代講習輕騎兵”在羊城涌現。廣州把集中宣講與常態宣講相結合,挖掘利用中共三大舊址、農講所舊址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等紅色文化資源,創辦了6個紅色講堂,把革命故事和紅色文化輸送到群眾腦中心中。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如何用年輕人的方式“點燃”他們學習黨史的熱情?為此,廣東精準把握傳播規律,注重發揮新媒體傳播快捷、方便靈活的優勢,將現場宣講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策劃制作豐富多樣的黨史宣講新媒體產品,以全新的內容、多樣的形式,延伸理論宣講的觸角,構筑起網上網下同心圓。
其中,梅州市拍攝制作了《三河壩戰役》微黨課系列短視頻,講述三河壩戰役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意義,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被評為“全國精品黨課課件”。東莞策劃推出《沿著地鐵看“東莞紅”》H5動畫,發布《重走紅色印記》《榜樣——身邊的黨員》等深度報道系列,并制作了同名視頻專欄,全網點擊量均超過了100萬。由省委宣傳部指導,南方日報、南方+共同建設“廣東網上紅色展館”精彩上線,網友可足不出戶可“云游”紅色革命遺址,在網上VR全景逛館、精讀黨史,在沉浸式的互動體驗中學習黨史。
有溫度??百姓宣講員登臺增強親和力
黨史學習教育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廣東各地采取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宣講方式方法,確保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能領會,潤物無聲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聽長輩們說,爺爺當時和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像家人一樣相處。為了革命,他毅然燒毀繼承的田契,把田地還給窮苦農民!”不久前,在深圳大學圖書館的一場沙龍上,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烈士的孫女彭伊娜以烈士后代的獨特視角,講述了祖父彭湃為中國革命揮灑血淚的一生。臺上講得動情,臺下聽得動容。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向革命先烈學習,眼界、視野要擴展至國家和民族的大我。只有格局和視野寬了,才能在未來成就一番事業,才能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感慨道。
為讓宣講更有溫度,廣東各地紛紛組織英模人物、烈士親友、改革先鋒、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者、抗疫一線工作者等百姓宣講員,講創業立業的苦難輝煌,講復興振興的砥礪奮進,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百年大黨的崢嶸歲月,增強宣講的厚重感、時代感和親和力。
不僅如此,廣東各地還把宣講工作與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探索以客家山歌、皮影戲、漁歌等為載體,以藝術化的形式宣講黨史。比如,汕尾市推出了紅色題材音樂劇《少年彭士祿》、漁歌精品《“漁歌里說”——我唱漁歌給黨聽》等精品力作,并編排童謠、“快板”等節目,讓廣大百姓自覺自愿受其濡染和滋養。
青少年是黨和國家未來事業發展的生力軍。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東積極組織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廣泛開展學黨史專題黨課、團課和“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青少年黨史宣講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銘記革命歷史、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在潮州,黨史研究領域專家組成了“燈塔導師團”,對接全市各中小學校,面向青少年學生開展黨史專題宣講。
——在汕頭,老干部老教師宣講團走進中小學校開展青少年“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厚植家國情懷。
——在珠海,通過讀書分享會、黨史公開課的形式,來自珠海本地與澳門、香港的優秀青年,在交流中學習,在互動中提升。
另外,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指導高校發揮資源優勢成立宣講團,如中山大學教授、博士宣講團,暨南大學“五老”宣講團,廣東工業大學學生骨干宣講團等,展開宣講3012場次,已覆蓋聽眾近92萬人次。
一場場別開生面、深入透徹的宣講,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