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2001〕58號
批轉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關于我省農村改水改廁
“九五”計劃執行情況及“十五”計劃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現將省愛衛會《關于我省農村改水改廁“九五”計劃執行情況及“十五”計劃的意見》批轉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農村改水改廁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級政府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確保“十五”改水改廁計劃順利完成。各級愛衛會要加強督促指導,計劃、財政、建設、環保、農業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動此項工作的深入開展。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關于我省農村改水改廁“九五”計劃
執行情況及“十五”計劃的意見
省人民政府:
我省農村改水改廁“九五”計劃執行情況和“十五”計劃意見如下:
一、“九五”農村改水、改廁計劃執行情況
根據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關于我省農村改水改廁“八五”計劃執行情況及“九五”計劃意見的通知》(粵府[1996]65號),“九五”期間,全省應完成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450萬,增加清潔水受益人口200萬,即到2000年底,我省農村98%的人口飲用上清潔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0%,力爭到1997年底基本完成高氟病區的改水任務;農村改廁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加快步伐,全面推進面上工作,逐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力爭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及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均達50%。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九五”期間我省農村的改水改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農村改水工作堅持一手抓進度,一手抓管理,不斷促進改水數量和質量的提高。全省共籌措資金約48.5億元,農村飲用清潔水普及率從“八五”期末的95.3%提高到98%,自來水普及率由62.6%增加到70.3%。自來水普及率達80%以上的縣市(區)從“八五”期末的34個增加到53個。在水質管理上,繼續做好農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監測工作,并組織研制適合于農村水廠使用的投礬裝置,在全國愛衛會組織的農村水廠評比中,我省有10家水廠被評為“全國農村百佳水廠”。廣州、肇慶、湛江、潮州、茂名、云浮、惠州、韶關等8市全面完成了省下達的“九五”改水任務。“九五”期間,我省還重點抓了氟病區的改水,加大對氟區改水的投入,基本完成全省高氟病區72.8萬人的改水任務。
農村改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各地把改廁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普遍加大了投入,并與農民的住房建設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地加快了改廁工作步伐。至2000年底,我省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為65.2%,糞便無害化處理率64.9%。
“九五”期間我省改水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進展不平衡。老少邊窮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些村鎮,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經濟基礎薄弱,水資源缺乏,居住分散,改水工程耗資大,群眾籌資難度大,改水工作進展較慢。全省仍有120多萬農村人口飲用被污染的河涌水、塘水和公用大口井水。飲用改良大口井、小口井及手壓泵井水的1600萬人口僅僅停留在改水的初級階段,水質亟待改善提高。由于飲用水源受污染等原因,部分農村面臨著第二次改水。改廁工作任務仍較艱巨,全省尚有約586萬農戶未實現改廁。這些都與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十五”農村改水改廁計劃
根據我省“十五”社會發展計劃和目前農村改水改廁情況,“十五”期間,我省農村改水改廁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擴大農村自來水的覆蓋面,到2005年底,99%的農村人口飲用上清潔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進一步加快農村改廁步伐,逐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力爭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及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均達75%。
為確保實現上述目標,根據各市的現狀,按分類指導原則,具體要求如下:
(一)農村改水。
1、已基本普及自來水的中山、順德、深圳、東莞、珠海、佛山和廣州市,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供水管理,確保安全供水;
2、肇慶、汕頭、江門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0%;
3、湛江、潮州市,自來水普及率達85%;
4、茂名、云浮市,自來水普及率達80%;
5、揭陽、惠州市,自來水普及率達70%;
6、梅州、汕尾市,自來水普及率達65%;
7、韶關市自來水普及率達55%;
8、清遠、河源、陽江市,自來水普及率達50%。
(二)農村改廁。
1、深圳、中山、東莞、廣州、汕頭和佛山市,要結合衛生村建設,繼續鞏固和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成果。
2、揭陽、梅州、茂名、珠海市,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85%。
3、惠州、潮州、江門、韶關市,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75%。
4、肇慶、汕尾市,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65%。
5、河源、清遠、陽江、云浮、湛江市,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55%。
三、主要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農村改水改廁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社會工程。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把它作為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村鎮基本建設規劃,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定期檢查考核,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村“兩改”工作的深入發展。各級愛衛會要認真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積極幫助群眾解決“兩改”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二)加強管理,搞好水源衛生防護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各地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供水各項規章制度,強化依法管水,嚴禁在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落實飲水消毒措施,加強水質監控,確保安全供水。要加強節水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節水意識。對供水人員要加強崗位技術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水廠的經營方式要逐步從福利型向經營型轉化,以水養水,以副養水,強化管理,增強水廠的自身發展能力。
(三)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的改水工作。對貧困地區改水要實行政策上的傾斜,制定包括電價、水資源、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扶貧經費要有一定比例用于解決農村的飲水衛生問題。要結合扶貧工作,組織發達地區從財力、物力等方面,對口支持貧困地區的改水工作。
(四)進一步抓好農村衛生廁所建設。要切實把衛生廁所的建設納入農民建房的管理工作,堅持“報建新房必須同時建設衛生廁所”的原則,開展生態衛生廁所試點工作,積極探索符合我省水環境管理和生態衛生廁所模式。要以鎮政府機關、學校、醫院、市場、車站、旅游區、交通沿線加油站等場所的公廁改建和管理為重點,進一步搞好衛生公廁建設。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貫徹執行。
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二〇〇一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