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1-00039 分類: 衛生、體育、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1-12-27
名稱: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01〕96號 發布日期: 2001-12-27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1-12-27  瀏覽次數:-
粵府〔2001〕96號

━━━━━━━━━━━━━━━━━━━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建立和完善
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 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并作出了相應的《決議》。現轉 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建立
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

(2OO1年12月3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廣東省 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會議 同意省人民政府的報告,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會議認為,省人民政府對該議案的辦理是認真的,議案辦理方案報告所反映 的我省農村合作醫療發展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實事求是的,積極穩妥 地推進農村合作醫療發展的目標和措施,基本符合人民代表在議案中提出的要求。   會議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組織實施議案過程中,要重點做好如 下幾方面工作:   一、要廣泛宣傳,提高干部群眾對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 把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作為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 程”、“德政工程”來抓,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和社會發展規劃,精心組織, 抓出實效。   二、要結合本地實際,制訂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發展的計劃和有關制度。 各市縣人民政府要按照省確定的農村合作醫療發展目標,提出本地的發展目標, 列入年度發展計劃,積極、穩妥、有效地組織實施。要指定分管領導,認真落實 工作責任制和任務目標。   三、要建立和健全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要堅持民辦、公助、自愿、適度 和“互助共濟”的原則,合理確定向農民籌資的標準。有條件的鎮、村,應在集 體經濟中安排適當資金用于農村合作醫療。同時,要鼓勵社會力量對農村特困群 眾開展慈善醫療救助活動,對患急重病或意外傷害而又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農村 特困群眾進行醫療救助。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區的合作醫療保障形式, 并逐步建立健全。經濟發達的地方,可以試行社會醫療保險。   四、各級財政對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要實行專項扶持。市、縣(區)、 鎮(鄉)人民政府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財力,按當地的發展目標、計劃安排 支持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專項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省下撥的資金與 各級財政、集體、農戶出資形成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資金和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救 助基金,實行獨立建帳,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各級審計部門要對專項資金進行 定期審計。   五、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具體操作辦法。省人民政府要 抓緊制定《廣東省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規定》,以規范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依法管理。衛生管理部門要認真搞好鎮、村醫院、衛生站的管理工作,積極參與 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工作。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議案 的落實。

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 案》 (第0030、0046、0074、0078、0079、0085、 0100、0102、0124、0127、0132、0141、0149、 0187、0204、0211號),交由省政府辦理。省政府組織省計委、農 業廳、民政廳、財政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衛生廳、編辦等單位,組成3個調 查組,分別到廣州、深圳、汕頭、韶關、惠州、中山、江門、佛山、陽江、肇慶、 清遠等市進行專題調研。并組織有關人員赴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得比較好的江 蘇省考察學習。在此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提出了辦理方案。現報告如下:   一、我省農村合作醫療發展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農村合作醫療產生于50年代中后期,至1975年底,參加人數近 3686萬人,占當時全省農業人口的89.2%。80年代初,農村合作醫療 出現了滑坡,1983年降至10.3%,1995年又降至7.1%。90年 代中期開始,我省大力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工作。1996年,省領導帶領有關部 門到恩平、順德等地專題調研,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種形式,分類指導”和 “覆蓋趨向區域化,基金趨向系統化,補償趨向立體化,管理趨向規范化,決策 趨向科學化”的工作思路。1996年和1997年,省政府先后在恩平市和惠 州市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先進經驗,部署推進全省農村合作醫療工作。1997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農村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合作醫療、醫療保險) 覆蓋率,2000年達到農村人口的60%,2010年達到85%。”省政府 為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1997年至2000年,每年安排7000萬元資 金用于農村衛生建設。2000年,省政府將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職能從省衛生廳 劃入省農業廳,并設立了專門工作機構。幾年來,各級政府以及各級衛生部門在 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許多地方通過宣傳發動、示范推廣、 資金扶持、檢查評比、明確目標責任等手段,積極推動合作醫療發展。至2000 年底,全省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人口覆蓋率已上升為20.5%。珠江三角洲 地區多數農村已經初步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我省在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與形勢的發展不相適應,多數農村尚未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各地發展不 平衡,沒有達到預定目標;一些地方農民看病負擔重的問題仍然突出,因病致貧 的現象時有發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農民醫療保障問題還沒有受到應有重視。   一些地方領導對農民醫療保障以及因病致貧問題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沒有 把建立和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列入社會發展規劃,沒有擺上政府議事日程。 有的地方甚至視合作醫療工作為包袱,不愿管、不愿抓。部分基層干部存在著畏 難情緒,對工作抓得不緊。市級以下政府幾乎沒有設置專門的合作醫療管理機構, 沒有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至今全省還沒有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法規及 規章。   (二)資金籌集困難。   一些地方農民對合作醫療互助共濟的意義缺乏認識,怕吃虧,交費不主動; 有部分農民生活水平低,出不起錢或不愿出錢;有些地方集體經濟薄弱,集體出 資標準太低或無力出資扶持。地方財政對合作醫療的支持不夠,除少部分市縣外, 多數市縣、鄉鎮政府沒有對農村合作醫療給予一定的引導資金。   (三)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有的地方雖然籌集了一定資金,但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沒有很好發揮有限資 金的作用,效果不理想;有的地方制定的報銷形式不合理、不方便,影響了合作 醫療對群眾的吸引力;有些地方沒有處理好醫療機構與保障制度的關系,使部分 農民怕醫療部門提高醫療費用,或資金被挪用,對合作醫療不夠信任;許多地方 還沒有充分發揮群眾參與合作醫療管理、監督的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目標和主要措施   推進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是一項造福于廣大農民群眾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根據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要求和我省的實際情況,省政府決定從2002年起, 用9年時間,分階段積極穩妥地推動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逐步提高農民的醫療 保障水平。到2006年,全省大多數鎮村初步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參 加合作醫療的人口覆蓋率達到60%以上。2006年以后,根據取得的經驗和 新的形勢,進一步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力爭到2010年參加合作醫療的 人口覆蓋率達到85%。2002年至2006年推動農村合作醫療發展的主要 措施是:   (一)加強對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組織領導。   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保障廣大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是促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 級政府要切實把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作為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 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 德政工程”來抓,精心組織,納入政府的重 要議事日程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抓好。要按照省確定的農村合作醫療發展目標, 提出本地的發展計劃和措施。要指定分管領導,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制和任務目標。 要明確管理工作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要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考核制度, 把鄉鎮、村開展合作醫療情況列入工作綜合考評內容,與干部實績掛鉤。   要切實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在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要針對干部怕難、 群眾怕虧的思想,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形式,宣傳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 度的意義,宣傳合作醫療的方針政策,宣傳先進地區的做法經驗,使建立和完善 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扶持、全面推進的方法,建立和完善 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珠江三角洲地區要率先全面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其他尚未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地區,要在試點基礎上,全面鋪開,標準 可先低后高。經濟落后地區要按照市場需求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原則,大力發展集 體經濟,以加大對合作醫療的扶持力度。   (二)規范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1.農村合作醫療提倡鎮辦為主,允許由村自辦、鎮村聯辦,有條件的地 區,可以縣辦。    2.農村合作醫療提倡以保大病、保住院為主。報銷比例按籌資水平確定。    3.逐步建立縣一級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對因患重大疾病而無力 支付醫療費用的特困農戶給予資金救助。特困農戶參加合作醫療,個人出資部分 可以減免。    4.建立健全資金籌集、報銷、衛生服務、管理監督等制度。舉辦合作醫 療的單位要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吸收村民代表參與管理。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 籌集、使用和管理情況,要定期予以公示。鎮、村兩級要把本社區建立農村合作 醫療保障制度有關情況列入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的內容,每半年向村民公開通報 一次,接受村民的監督。    5.制定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法規。抓緊制定《廣東省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 度暫行規定》,條件成熟時再制定地方性法規,以規范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依法管理。   (三)建立和健全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   農村合作醫療要堅持民辦、公助、自愿、適度的原則,建立起以個人投入為 主、集體扶持、政府適當支持的籌資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    1.農民個人交納的費用是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主要來源。要根據當地的 經濟水平和農民的承受能力,合理確定向農民籌資的標準。    2.村民委員會要動員農戶參加合作醫療,有條件的村,應在集體經濟中 安排適當資金用于農村合作醫療。    3.各級政府要安排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并列入財政年度預算,作為 支持農村合作醫療的引導資金。    4.鼓勵社會力量對農村特困群眾開展慈善醫療救助活動,積極向社會募 集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對患急重病或意外傷害而又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農村特困 群眾進行救助。   (四)各級財政對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實行專項扶持。   省財政安排支持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專項資金是:2002年至 2006年,每年安排6000萬元,作為合作醫療引導資金補助,重點扶持東 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近3000萬農村人口特別是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人口 參加合作醫療;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東西兩翼及粵北山區縣(市)建立 “縣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用于補助農村特困人口交納合作醫療保障金 部分的減免和大額醫藥費的減免,保障農村特困群眾的基本醫療需要,并用于調 節農村合作醫療資金運作風險;每年安排150萬元用于合作醫療管理人員的業 務培訓和宣傳示范推廣工作。   省補助的專項資金,通過財政專項轉移支付的方式下撥有關市縣。具體辦法 由省財政廳會省農業廳制定,報省政府批準后執行。   按照分稅制和事權財權統一的原則,市、縣(區)、鎮(鄉)各級政府要根 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財力,適當安排資金扶持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省財政根據 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到位及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金的籌集情況,下撥省安排的資金。   要加強資金管理。省下撥的資金與各級財政、集體、農戶出資形成的農村合 作醫療保障資金和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實行獨立建帳,專戶儲存,專款 專用,嚴禁侵占挪用。要做到以收定支,量入為出,略有結余。   各級審計部門要對專項資金進行定期審計。   (五)加強農村醫療衛生行業管理,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質量。   為了適應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給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 境和條件,要加大力度整頓農村醫療市場,加強對個體診所的管理,取締非法行 醫,打擊偽劣藥品。各級醫療機構,尤其是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要改善服務 態度,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要加強業務技術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醫 務人員的醫療行為,合理用藥,合理檢查,降低醫療成本。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 站為非營利機構,有關部門要認真核定收費標準,防止違規收費;任何部門不得 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亂收費、亂攤派。   本議案由省農業廳負責組織實施。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