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2-00012 分類: 民族、宗教、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2-05-13
名稱: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02〕31號 發布日期: 2002-05-13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2-05-13  瀏覽次數:-
粵府〔2002〕31號

━━━━━━━━━━━━━━━━━━━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扶持少數民族
地區經濟發展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少數民 族地區經濟發展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并作出了相應的《決議》。現轉發給你 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五月十三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
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
發展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的決議

(2002年3月27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省人民 政府《關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會議原則同意這 個報告。   會議認為,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 展的議案》,經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 辦理方案后,自1996年起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經過五年的努力,議案辦 理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明 顯成效。   會議認為,由于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原因,目前我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比 較緩慢,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仍然是一項長期 而又緊迫的任務。省人民政府在報告中提出今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 展的意見是可行的。省人民政府在該議案辦理結束后,應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 《民族區域自治法》,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制訂 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措施。著重抓好如下幾個方面 的工作:一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同時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解決交通、教育等 設施建設的欠帳問題。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幫助建設依托當地資源的經濟發展項 目。繼續大力扶持小水電發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開展與發達地區的經貿 合作。三是幫助少數民族地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造、新建境內國 道、省道和縣城通鎮、鎮通村公路,改善交通條件。四是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 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增加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合理調整布局, 提高教育質量,積極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工作,從根本上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勞動 者的勞動技能。五是盡快妥善解決少數民族貧困人口遷移點用水、用電、住房和 小孩上學等遺留問題。改善移民新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扶助移民群眾早日脫貧 致富。 

關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
發展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議案》 (第2、20、104、129號),省政府于1996年開始實施。5年來, 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省人大的支持監督下,經過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各項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人 民群眾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2000年11月,省政府派出檢查組赴民族 地區連南、連山、乳源3個自治縣進行檢查驗收。省政府認為,已基本完成議案 提出的各項任務,建議如期結案?,F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施議案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扶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擺到重要位置。   1996年1月,省委、省政府召開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工作座談會,決定將 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作為全省扶貧攻堅的重 點,于1996、1997年增撥1.5億元幫助3個自治縣和6個民族鄉解決 財政、教育等方面的困難以及實施移民搬遷和上骨干項目。1999年10月, 李長春書記在我省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文件上批示:要加快廣東省民族 地區脫貧奔康的步伐,要作為政治任務狠抓落實。除了作為16個貧困縣落實好 幫扶措施外,省財政可對3個自治縣再傾斜一下,??顚S谩#保梗梗鼓辏保痹? 底,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民族工作會議,并于會后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 我省民族工作的意見》(粵發〔1999〕20號),制定了加大對民族地區扶 持力度的措施。2000年3月,李長春書記又在全省黨員領導干部會議上講話 強調:要對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進一步予以政策傾斜;3個縣過境國道、省道的 投資,原定縣自籌資金的缺口部分由省幫助解決;縣內公路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盡快改善其基本交通條件;原定幫扶的3個縣的農業龍頭企業由市補貼的資金的 缺口部分改由省財政補貼;省直各部門的專項資金,如文化、教育等要向3個少 數民族縣適度傾斜。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議案實施以來,優惠政策落實 較好,扶持措施較為得力,加快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加大資金投入。   據不完全統計,1996—2000年,省財政安排給民族地區的各項補貼 資金和省各有關部門按項目安排扶持民族地區的專項資金共14.33億元(不 含銀行貸款),比“八五”期間2.85億元增加11.48億元。其中省財政 口撥給民族地區各項補貼資金4.9億元,省各有關部門按項目安排扶持民族地 區各項建設的專項資金9.43億元。在省各有關職能部門安排的專項資金中, 省交通部門安排21900多萬元,扶持新建、改造公路達500多公里。省水 利部門安排6475萬元,扶持興建重點水電項目9個、其他小水電站53座, 裝機容量達7萬多千瓦,小型水庫除險加固21宗,山區木石陂改造51宗,人 口遷移村水利建設工程106宗,修建食水工程378宗,解決了6萬多人的飲 水困難。另“田頭水池”建設工程補助1382萬元,水土保持省級??畎才? 1000萬元。為幫助連南興建板洞水庫二期食水工程,省水利部門于2000 年安排1000萬元,2001年安排2000萬元,2002年還將安排2251 萬元。省電力部門安排8465萬元,扶持新建輸變電工程項目,改造供電線路, 解決了30628戶農戶、122512人用電難問題。省電信部門安排20017.8 萬元,幫助改善通信條件。省農業部門(包括省扶貧辦)安排23420萬元, 幫助發展“三高”農業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省林業部門安排1319萬元,支 持石灰巖地區造林70萬畝,建設生態公益林166.2萬畝。省教育部門安排 5776萬元,扶持“普九”達標、薄弱學校改造、教師住房建設及辦好寄宿制 民族班。省衛生部門安排2387萬元,扶持縣級醫療、防保機構和鄉鎮衛生院 的設備裝備、房屋改造建設和人才培訓等工作。省民政部門安排1127萬元, 幫助建立了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建或改建了31間敬老院,興 辦了一批生產和福利設施項目。  ?。ㄈ┘訌娬叻龀帧*?   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省對民族地區給予政策傾斜,制定了一系列優惠 政策。省各有關部門在議案實施過程中,認真按照省人大的決議和省政府的規定, 較好地落實了各項優惠政策。  ?。保∝斦d按時足額撥付對3個自治縣的政策性補助、財政周轉金投放、 事業費補助、農業專項資金補助等各項財政補貼。  ?。玻∷块T對自治縣和民族鄉小水電建設的貼息補助標準,1996年 起每千瓦由250元增加到500元。2000年起對自治縣另外安排500千 瓦裝機,民族鄉另外安排1000千瓦裝機,貼息補助每千瓦再增加800元, 達到每千瓦貼息補助1300元。將于2000-2002年3個年度內補助完 畢。  ?。常‰娏瘓F公司對山區裝機容量超過2.5萬千瓦中型水電項目單列給 予總投資50%的貸款,在同等項目條件下,優先安排給自治縣和民族鄉。如 1996-1998年,安排乳源骨干電站橋甫電站長期優惠貸款1600萬元, 楊溪水三級電站500萬元,安排連山骨干電站淘金坪電站長期優惠貸款2000 萬元。  ?。矗〗煌ú块T對民族地區公路建設補助,在1993年原定基礎上提高了 40%,2000年,在1993年定額補助基礎上提高100%,新通村委會 公路補助標準提高到每公里7萬元。3個縣過境國道、省道改造資金缺口部分已 全部由省解決。  ?。担‰娦挪块T對3個自治縣電話放號每戶補貼250元,電話村建設每桿 公里線路費補貼3000元,新建局房每間補助20萬元,支局所整治每間補助 5萬元,縣城至鄉鎮的中繼傳輸建設補助70%。  ?。叮惒块T對3個自治縣小水電站繼續執行繳納6%增值稅的政策,地 稅部門對少數民族企業繼續實行先征后返還政策。  ?。罚∞r業銀行1996—2000年貸款18590萬元,重點支持3個 自治縣14個發展項目,3個自治縣當地農行貸款46386萬元,重點支持了 近30個發展項目。   8.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1996—1998年組織3個自治縣每年各輸出 勞動力1000多人,1999年又輸出2000多人,實現了3年輸出10000 人的目標。  ?。ㄋ模┓e極開展對口扶貧工作,加快民族地區脫貧奔康步伐。   為了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盡早實現脫貧奔康目標,省政府積極開展沿海 市及發達地區對民族地區的對口扶貧和省直單位掛鉤扶貧工作。1996年廣州 市對口扶持連南,佛山市、順德市對口扶持連山,江門市、新會市和鶴山市對口 扶持乳源。1997年調整為佛山市、順德市對口扶持連南,佛山市、三水市和 高明市對口扶持連山。據不完全統計,至2000年,上述對口扶持的市共支持 3個自治縣扶貧資金8570.6萬元(包括有償、貼息貸款),扶持希望工程、 脫貧奔康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特困戶發展生產、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等項目40 多個。自1996年以來,省經委等17個省直掛鉤扶持單位為3個自治縣安排 工業技術改造資金534萬元,低價鋼材600噸,籌措扶貧資金3317萬元 (其中無償1239萬元、無息或有息貸款2078萬元),上扶貧項目261 個,培訓實用型技術人才5685人次,資助建希望小學8所,福利設施27項, 組織勞務輸出近8000人。這些對口幫扶市和省直掛鉤扶貧單位為幫助民族地 區盡快脫貧加快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ㄎ澹┓龀质規r地區和邊遠高寒山區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搬遷,解決其生產 生活困難問題。  ?。硞€自治縣共有少數民族人口17.21萬人,其中約6萬多人居住在石灰 巖地區和邊遠高寒山區,遠離鄉鎮及縣城,貧困落后,生產生活十分困難。為扶 持這些貧困少數民族人口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及今后的發展問題,省委、省政府于 1996年決定對3個自治縣的石灰巖地區、邊遠高寒山區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實 施搬遷。1996年至1997年,共搬遷5000戶30000多人,大部分 少數民族搬遷戶當年搬遷,當年即解決了生產生活困難問題,擺脫了貧困,一些 少數民族搬遷戶還通過勤勞致富,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此外,1996-2000 年,省扶貧辦還與有關部門共同配合,幫助3個自治縣石灰巖地區、高寒山區貧 困群眾20000多人進行異地搬遷,為自治縣脫貧奔康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 件。   二、實施議案取得的主要成效  ?。ㄒ唬┟褡宓貐^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0年,3個自治縣國內生產總值 達16.93億元,與1995年相比,增長40%(90年同比價)。工農業 總產值為21.40億元,比1995年13.35億元增加8.05億元,增 長70.9%,年均遞增11.3%。其中工業總產值13.20億元,比1995 年6.39億元增加6.81億元,增長1.26倍,年均遞增17.7%;農 業總產值為8.20億元,比1995年6.96億元增加1.24億元,增長 21.63%,年均遞增4%。財政收入方面,1997年,3個自治縣的財政 收入(含稅收返還)達11649萬元,實現了議案提出的1997年達到7000 萬元的目標;2000年,財政收入(含稅收返還)達14082萬元,超過了 議案提出的2000年達到1.4億元的目標。  ?。ǘ┤嗣袢罕娛杖氪蠓忍岣?。2000年,3個自治縣城鎮職工人均工 資達7467元,比1995年4643元增加2824元,增長60.82%; 農村人均純收入達2621元(其中連南2173元、連山2257元、乳源 3177元),比1995年1105元增加1516元,增長1.28倍。   (三)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過境省道1946線、1948 線、1955線和1960線改造完成,已通車。全省少數民族地區,1997 年實現了行政村(管理區)村村通電。2000年實現了行政村(管理區)村村 通公路、通郵、通電話。能源建設方面,3個自治縣現有小水電站320多座, 總裝機容量達40萬千瓦,架設了110千伏安輸變電線路47.5公里、35 千伏安輸變電線路48公里,以及一大批中低壓變電站和輸變電線路,初步形成 了小水電開發“發、供、送”配套成龍的良好局面。民族地區已完成農網改造的 農村到戶平均電價控制在0.8元以下。  ?。ㄋ模┙逃幕l生體育等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民族地區 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小學、初級中學、完全中學等基礎教育體系。2000年, 3個自治縣共有中小學337間,教學點188個,3個自治縣適齡兒童小學入 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98%以上;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8.35%, 初中教師達標率為87.5%,高中教師達標率為44.37%。連南、乳源繼 連山于1995年通過“普九”達標驗收后,也于1996年通過“普九”達標 驗收,順利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文化建設方面,3個自治縣文化建設步伐加 快,均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鄉鎮文化站,大部分村還建有文化室,人 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漸豐富,形成了與經濟協調發展的三級文化網絡。衛生事業 方面,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病床和衛生人員總數分別比議案辦理前增加19%、 61%、70%,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完成了“一無三配套”建設,3個少數 民族自治縣均提前實現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進一步健全了縣、鄉(鎮)、 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逐年提高。體育方面,民族地區體育 設施日趨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逐步興起,各族人民體質不斷增強。1999年8 月和9月分別在西藏拉薩和首都北京舉行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上,我省少數民族代表團榮獲金牌4塊、銀牌3塊、銅牌3塊,實現了我省參加 歷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獎牌零的突破,譜寫了我省民族體育史的新篇章。此外, 民族地區廣播電視、計劃生育、科普等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績。   三、目前民族地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民族地區地處粵北山區和石灰巖地區,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 濟基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制約,仍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存在 的困難和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ㄒ唬┴毨嫒暂^大,農村群眾生活水平低。2000年,3個自治縣人均 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還有20876戶96954人,占民族地區總人口 的21%。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省人均水平3654元低1033元。   (二)財政仍很困難,自給率低。由于基數小、稅源少、增長絕對數小,同 時政策性支出不斷增加,地方財政負擔加重,目前民族地區的財政仍很困難。 2000年,3個自治縣財政支出大于收入,自給率只有29.7%。   (三)縣鄉公路改造建設進展仍較緩慢。民族地區因地處邊遠山區,山高坡 陡,公路建設及改造工程量大,造價高,盡管省給予了傾斜照顧,但由于地方財 政困難,自籌資金不足,使縣鄉公路改造建設進展受到影響。   (四)教育工程困難較大。據統計,3個自治縣“普九”、“改造薄弱學?!薄? “教師安居”3項工程以及乳源的“希望工程”,其配套項目資金不落實,困難 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ㄎ澹┎糠重毨丝谶w移遺留問題突出。3個自治縣的一部分移民新村,由 于缺乏配套資金投入,致使用水、用電、交通、生產及小孩上學等遺留問題至今 未能妥善解決。乳源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   四、今后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   “十五”時期是我省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 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也是我省進行現代化建設 的需要。因此,今后省政府將繼續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改善少數民 族地區基本生產條件、基本生活條件和基本發展環境,提高其綜合生產能力,加 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  ?。ㄒ唬├^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把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 會發展作為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切實抓緊抓好。少 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關系到我省民族團結和社會的穩定,關系到我省能 否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一定要從講大 局、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按照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要求,繼續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民族政策,切實加強 對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工作的領導,把這項工作列入本地區、本部門的總體 發展規劃,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既扶貧又扶志,在扶持其發展的同時,促進其 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脫貧奔康,下力氣把這項 工作抓好。  ?。ǘ├^續實行政策扶持和資金安排上的重點傾斜。省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 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切實把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尤 其是政策性補助、公路改造建設補助、小水電發展、農業專項資金等方面繼續實 行省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十五”期間,省財政要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 力度,在專項資金補助等方面給予民族地區以適當照顧,幫助3個自治縣加快經 濟發展。   (三)做好對口扶貧工作,幫助部分貧困人口解決遷移遺留問題。有關對口 市和省直部門除了在資金、物資、技術上加強對民族地區的扶持外,還要發揮各 市和有關部門信息靈、聯系廣的優勢,組織開展經貿合作和勞務合作,加大培訓 力度認真抓好智力扶貧和科技扶貧,使民族地區的掛鉤扶貧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省扶貧辦等有關部門要認真調查了解民族地區貧困人口遷移遺留問題的情況, 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力爭在2003年之前幫助民族地區解決少數民族貧困人 口遷移遺留的用電、食水、住房、小孩上學等突出問題。  ?。ㄋ模┲攸c扶持民族地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族地區的發展條件和環 境。交通部門要繼續加大投入,扶持其改造、新建境內國道、省道和縣城通鎮、 鎮通村公路,進一步改善民族地區的交通條件。水利部門要繼續扶持民族地區的 水利設施建設,消除安全隱患,做到旱澇保收;重點是扶持發展小水電和修建食 水工程,增加地方財政和集體經濟收入,解決少數民族群眾飲水難的問題。電力 部門要繼續扶持其建設輸變電工程項目,改造供電線路,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用電 難問題。電信部門要繼續扶持其加強電話通信工程建設,改善通信條件。教育、 文化、衛生部門要重點幫助其改善辦學、文化生活、醫療衛生條件,解決存在的 突出困難和問題,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少數民族群眾的健康水平,豐富少數 民族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ㄎ澹┐罅Ψ龀职l展特色經濟,加大民族地區開拓市場的力度,加快其經濟 發展。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充分發揮其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優勢,因地制宜地發 展特色經濟。同時,進一步加大民族地區開拓市場的力度,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 展。一是大力開發水力資源,加快小水電站的建設,增加民族地區地方財政和集 體經濟的收入;二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扶持扶 貧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建立一批農業和商品生產基地,并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特 色產業,以有效增加民族地區群眾的收入,并帶動少數民族貧困戶脫貧奔康;三 是加大民族地區開拓市場的力度,利用民族地區資源優勢和特色產品、特色產業, 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堅持“市場、互補、互利、規范”的原則, 鼓勵民族地區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同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項 目為紐帶,以效益為中心,推進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在資源、貿易、生產、資產 等方面的合作,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四是結合 我省產業結構調整的自身需要,逐步將我省傳統產業向民族地區進行梯度轉移。 鼓勵和支持我省發達地區與民族地區通過合作生產、產學研合作、技術輸出、兼 并收購、資產重組、加工裝配、直接投資等方式開展合作,鼓勵珠江三角洲地區 的企業向民族地區進行產業轉移和輻射,不斷拓寬雙方的合作領域,盡快縮小兩 類地區差距。五是大力發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族風情、山林風光旅游事業, 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完善旅游景點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經營管理人 才的培養,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