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府〔2004〕7號 |
━━━━━━━━━━━━━━━━━━━━━━━━━━━ |
關于做好我?。玻埃埃衬甓臼勘顺?br>現役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中央駐粵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2003年冬季士兵退出現役工作的通知》(國 發〔2003〕2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做好2003年冬季士兵退出現役接收安置工作通 知如下: 一、接收安置對象和時間 2003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對象是:服現役滿2年的義務兵;服現役滿本期規定 年限未被選取為高一期的士官;服役 滿10年以上的士官;軍隊體制編制調整精簡單位服現役未滿規定年限的編余士兵。由于傷病 殘原因滯留部隊服役超過2年以上的或因政治、身體等原因需要提前退出現役的,按有關規 定執行。 對因部隊精簡整編提前退出現役的退役士兵,要與服役期滿的退役士兵同等 對待。其中,對服役滿1年的退伍義務兵,按照服現役期滿退伍義務兵有關規定接收安置; 對服現役滿9年的退役士官,按照服現役滿10年以上退役士官的有關規定接收安置。退伍義 務兵和復員士官接收工作原則上截止于2004年2月底,轉業士官的離隊和交接時間由民政部 、總參謀部另行通知。 二、加強退役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玻埃埃衬甑耐宋榘仓霉ぷ髅媾R著軍隊編制改革,接收安置任務加重,新生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 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加快,城鎮總體就業壓力增大,退役士兵待分配期延長,就業 流動性大等問題,退役士兵的管理教育問題日益突出。對此,各級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視,針 對退役士兵思想實際,組織他們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介紹廣東改革開放的豐 碩成果以及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形勢,激勵退役士兵繼續發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積極 投身到家鄉建設。要深入宣傳國家和省的有關安置政策和法規,宣傳我省全面推進城鎮退役 士兵安置改革的新形勢,宣傳退伍軍人特別是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在家鄉建功立業的典型事 跡,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國家當前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幫助他們樹立自強不息精神和適應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擇業觀念,做到識大體,顧大局,體諒國家困難,珍惜軍人榮譽,嚴格遵守國 家法律法規,擁護改革,勇敢地參與社會就業競爭,走自謀職業的新路子。在退役士兵報到 待安置期間,各新聞單位要配合做好有關宣傳報道工作,大力營造安置改革的良好氛圍。街 道、鎮(鄉)基層組織要召開歡迎會、座談會,安排他們過好黨、團組織生活,組織參加各項 公益社會活動,廣泛開展家訪、談心等活動,了解退役士兵思想、工作、生活情況,幫助他 們解決生產、生活、住房實際問題。省軍區,各軍分區、人武部要積極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做 好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做好退出現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黨委、政府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是“雙擁”工作的重要組成 部分。各級政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為經濟社會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 穩定服務的方針,進一步加強對安置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現行安置政策法規,全面推行以自謀職業為主渠道的安置辦 法,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2003年冬季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要加大對城鎮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力度。各級政府要按照“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以及國防義務均衡負擔的原則, 將所有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包括非國有經濟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全部納入安置城鎮退 役士兵的范圍,科學合理地制定安置計劃,盡快下達安置任務。所有行業和單位要從軍隊建 設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克服困難,努力完成當地政府分配的接收安置任務。接收安置退 役士兵的用人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與退役士兵簽訂勞動合同,為其建立社會保險關系,其軍 齡及待安置期間(最長不超過一年)視同社會保險繳費年限。對適合城鎮退役士兵就業的崗 位,應在符合安置條件的城鎮退役士兵中優先選用。 屬垂直管理的中央駐粵單位、省直屬 機構及事業單位的安置任務,由省民政廳會同省人事廳和省勞動保障廳根據上述單位的人員 結構等情況擬訂接收安置計劃報省政府審核后,再與各大系統單位將安置指標分配到各市縣 相關單位,各相關單位在單位所在的縣(市、區)的城鎮退役士兵中按規定擇優錄用。未列 入省統一下達分配指標的單位,由各地政府自行下達。中央駐粵單位、省屬機構要積極支持 當地政府的工作,用人單位按計劃接收人員確有困難的,經當地縣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可實 行安置任務有償轉移。中央駐粵單位、省直屬機構及垂直管理的企事業單位的安置任務有償 轉移金由各大系統單位統一繳交到指定的省財政專戶。各地要根據省有關安置任務有償轉移 的規定制定實施辦法。轉業士官的安置,按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 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以及民政部、總參謀部有關規定執行,由省民政廳與部隊大軍區軍 務部門統一集中交接轉業士官檔案,并給各市下達接收安置任務。凡未經統一集中交接的, 各地不得擅自接收安置。省直、中央駐穗單位和駐穗部隊單位,不能直接到部隊招考錄聘用 即將退役的士兵。因特殊情況確實需要招考錄用的,要向省民政廳、省人事廳或省勞動保障 廳提交書面申請,經同意后按招干、招工有關規定辦理。駐穗中央、省屬及部隊單位需要接 收安置異地入伍退伍技術士兵和異地入伍轉業士官,仍按省政府有關規定辦理。 要深化安置改革,加快全面推進安置改革步伐。各地要認真總結近年來全面推進自謀職業的經驗 和做法,進一步完善政策規定,加大安置改革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優撫、安置城鄉一體化安 置改革工作,推動安置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對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一次性安置補助所 需經費,各地政府要按照《兵役法》及省政府的有關規定,安排專項經費,及時發放城鎮退 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省財政繼續對安置任務重、經濟欠發達、退役士兵自謀職 業一次性安置補助經費籌集有困難的地區通過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各地要按照省政府有 關規定重新核定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標準。各級政府要把退役士兵教育培 訓工作作為安置工作的主要內容,納入當地教育培訓規劃和就業再就業工程統籌安排,加大 培訓力度。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教育和勞動保障等部門,利用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和相 關培訓機構,資助城鎮退役士兵參加一次職業技能培訓,所需經費由當地人民政府列入財政 預算。省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對安置任務重和財力較弱的地區的退役士兵培訓經費給予適當補 助。各地在加大培訓經費投入的同時,要本著勤儉節約,??顚S玫脑瓌t,確保培訓工作收 到實效,退役士兵的科學文化和職業技能得到提高。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貫徹國家和省有關 扶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的優惠政策,盡快制定具體實施意見,確保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要嚴格執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2001年從我省6市共8所高等學校試點單位在校學生 中征集入伍的,其退役后按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教育廳公安廳民政廳省軍區司令部政 治部關于從全日制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中征集新兵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粵府辦 〔2001〕99號)和省教育廳、公安廳、民政廳、勞動保障廳、人事廳、省軍區司令部、省軍 區政治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從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中征集新兵試點工作有關具體問題的通知》 (粵征字〔2001〕第30號)執行。對1997年以后占用農業戶口指標征集入伍、 1998年、1999年入伍檔案中沒有省民政廳統一印發的當年“安置卡”或在非本人 戶口所在地入伍和不服從分配的城鎮退役士兵;在農村入伍后,通過不正當途徑獲取城鎮戶 口而購房入戶的異地入伍退役士兵,以及檔案材料弄虛作假的,不能享受當地城鎮退役士兵 的待遇。城鎮退役士兵非個人原因未能及時安置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當地群眾最低 生活水平的原則發給生活補助費;由于接收單位原因導致不能按時上崗的,從當地安置部門開 出介紹信的當月起,由接收單位按照不低于本單位同工齡職工平均工資的80%,逐月發放生活費。 各地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征兵命令》,實行全國統一的《優待安置證》制度, 嚴格規范征兵優待安置工作。對征集到高原、海島等特別艱苦地區服役的士兵,可根據當地 實際適當提高義務兵家屬優待標準,嚴禁擅自擴大享受城鎮退役士兵安置待遇的對象和范圍 。各縣(市、區)征兵辦公室要根據上級人民政府下達的征兵任務及非農戶口征兵指標數, 在新兵定兵后及時將《入伍通知書》和《應征公民入伍批準書》存根及新兵入伍花名冊提供 給同級民政部門核對,保證《入伍通知書》和《優待安置證》同時發給入伍新兵及家長。凡 占用農業征集指標、持異地號碼的《入伍通知書》和《應征公民入伍批準書》入伍的非農業 戶口青年,不能發給非農戶口《優待安置證》。 對返回農村的退役士兵,地方各 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教育培訓、農 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方面給予支持。對生產、生活、住房方面確有困難的,當地政府 應當予以扶助。要鼓勵和扶持有專長的退役士兵創辦經濟實體,推薦介紹優秀退役士兵作為 基層組織的后備力量,發揮他們在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的骨干作用。 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 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流動性大,安置地與生活地、擇業地分離的現象,采取有效措施,做好 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對異地入伍自謀職業的轉業士官和符合轉業條件的復員士官,凡結 婚滿2年,本人或配偶在當地有私人房產的,可以在當地入戶,并可允許其配偶和子女按現 行戶籍管理政策在城鎮落戶并解決其子女入學問題。 四、切實加強對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組織領導 地方各級政府要以實踐“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的高度,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切實加強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組織領 導。各有關部門要克服困難,密切協作,及時解決安置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沒有 完成安置任務的地區不能評為“雙擁”模范城(縣);對拒絕接收安置任務,拒絕交納安置任 務有償轉移金的單位,當地政府應取消該單位及其領導評選年度先進資格,按照有關規定對 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罰;對城鎮退役士兵既不能及時 安置就業上崗,又不能及時發放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金的地區和單位,要予以通報批評, 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領導責任。省政府每年12月底前對各市及中央駐粵單位、省直各系統 完成安置任務情況進行通報,對完成安置任務有突出貢獻的行業、系統、單位和個人要予以 表彰,確保安置任務的順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