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3-00048 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3-12-30
名稱: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03〕97號 發布日期: 2003-12-30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3-12-30  瀏覽次數:-


粵府〔2003〕97號

━━━━━━━━━━━━━━━━━━━━━━━━━━━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扶持沿海漁民
轉產轉業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沿海漁民轉 產轉業,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并作出了相應的《決議》。現轉 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
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決議

(2003年11月27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廣東省人民 政府《關于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會議 同意省人民政府的報告,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會議認為,省人民政府對議案的辦理是認真的,議案辦理方案報告實事求是 地反映了我省海洋捕撈漁業的基本情況和漁民轉產轉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從 2004年開始,用十年時間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前五年省財政投入資金5 億元,后五年視議案實施情況再確定,其主要措施符合我省實際,是可行的,辦 理方案基本符合省人大代表在有關議案中提出的要求。
  會議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漁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海洋捕撈漁業為繁 榮漁區經濟、提高漁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貢獻。但是,近幾年來由于受國際海洋 新制度實施和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的沖擊,我省沿海部分漁民將陸續從近海捕 撈業退出,面臨失去基本生產、生活保障的威脅, 已成為我省繼水庫和石灰巖 地區移民之后,需要政府給予高度關注和大力扶持的貧困群體。
  會議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議案組織實施要切實加強領導,按照 各自職責,層層落實責任制;要加大力度發展漁區經濟,因地制宜,突出重點, 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發展生產項目和淘汰漁船要遵循自然和市場規律,在漁民 自愿的基礎上,予以引導和扶持;要為轉產轉業漁民創造良好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漁業和遠洋漁業及船網修造業,組織實施漁 民安居工程和漁民培訓,拓寬就業門路,提高漁民就業能力;要根據捕撈強度與 漁業資源自然承載力相適應的原則,實施減船轉產,降低近海捕撈強度,保護漁 業資源,使我省漁業經濟發展走向良性循環;要及早明確各項政策,增強操作性, 盡快清理取締違規涉漁收費,合理核定涉漁收費,切實減輕漁民負擔;要及早制 訂議案實施的管理辦法,加強資金管理。有關市人民政府要有配套措施,保證自 籌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的專項資金,必須設立專戶專帳核 算,專款專用,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各級審計部 門要加強對資金的審計。


關于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
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保持漁區穩 定的議案》(第0005、0007、0011、0040、0045、004 7、0055、0056、0077、0078、0145、0149、015 7、0176、0185、0231號),交由省人民政府辦理。省政府對此十 分重視,組織省海洋漁業局、計委、經貿委、財政廳、教育廳、勞動保障廳、旅 游局、工商局及扶貧辦等單位組成3個調查組,分別到粵西、粵東、粵中14個 沿海市進行調研。經認真研究并組織專家論證,提出了辦理方案。現報告如下:

  一、我省海捕漁業現狀及漁民轉產轉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廣東瀕臨南海,漁區分布廣,漁民數量多。改革開放以來,在省委、省政府 的正確領導下,我省漁業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2002年全省漁業人口221. 6萬人,勞動力75.6萬人;機動漁船7.26萬艘,246.8萬千瓦;海 捕產量184.7萬噸,產值100.1億元,分別占水產品總產量、總產值的 29.41%和21.70%。海洋捕撈業作為我省漁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繁榮漁區經濟、改善漁民群眾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由于受國際海洋 新制度實施和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的影響,我省沿海部分漁民將陸續從捕撈業 退出,面臨失去基本生產、生活保障的威脅,成為需要大力扶持的特殊困難群體。
  (一)北部灣劃界對捕撈業造成嚴重影響。中越北部灣劃界后,我省在北部 灣減少3.2萬平方公里傳統高產優質漁場,6600艘漁船被迫從此漁場撤出。 每年減少產量32萬噸,直接經濟損失17億元,后勤產業損失25億元。我省 近海漁業資源的壓力加大,漁場擁擠,海上治安問題將會更為突出,涉外漁業糾 紛和越界捕魚事件也將呈上升態勢。
  (二)捕撈能力遠遠超過漁業資源承載能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以來, 我省海洋捕撈漁船盲目增長,捕撈強度急劇增大,2002年全省海捕機動漁船、 功率分別為1982年的2.25倍和3.01倍。過大的海洋捕撈能力給漁業 資源造成巨大壓力,據專家評估,我省漁業資源年可捕量100-110萬噸, 海洋捕撈強度已超過漁業資源承載力的40%。加上海洋污染嚴重,環境不斷惡 化,漁業資源明顯衰竭,我省傳統漁場的六大漁汛現已不復存在。2002年漁 船單位功率時間捕撈量不到1982年的1/3,而且漁獲物中70-80%為 低值小雜魚。
  (三)海洋捕撈業結構不合理,漁業產業發展后勁不足。我省底拖網漁船比 例過大,分別占捕撈漁船總功率的54.5%和捕撈產量的54.8%;44千 瓦以下的小型漁船占漁船總量的74.4%,而且都集中在近岸海域作業,嚴重 破壞近海漁業資源;現代化遠洋和外海捕撈漁船僅占捕撈漁船總數的1.32%, 100-200米等深線之間海域和中、西、南沙及遠洋海區漁業資源未能充分 利用;二、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三次產業比例為5∶3∶2,第一產業占的比 重過大,加工、流通環節薄弱,龍頭企業少,市場競爭力低,產業效益差,發展 后勁不足。
  (四)海洋捕撈業效益低,沿海漁民返貧嚴重。由于漁業資源衰退和生產成 本增加,漁船效益急劇滑坡。全省有60%的漁船虧本,30%的漁船保本,只 有10%的漁船微利,大部分漁船連簡單再生產都難以維持;同時,有60%的 漁船負債經營。海捕漁民從事捕撈生產的收入銳減,去年人均純收入僅為266 1元,比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低1251元。漁民失業和返貧現象嚴重,目前沿海 貧困漁民數量已達14.8萬人,其中特困漁民10.8萬人。貧(特)困漁民 中有“連家船”漁民3000戶、1.2萬人,居住在茅棚木屋漁民3萬戶,1 2萬人。海捕漁民子女失學率達30%。
  (五)沿海傳統海捕漁民普遍缺乏自行轉產轉業能力。海捕漁民年齡偏大, 45歲以上的占70%;文化素質低,小學以下文化水平的占75%;傳統漁民 長期在海上生產,其生活、文化習俗和陸上農民相差甚遠,缺乏土地、生產資料 和生產能力;在勞動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再就業能力低,自行轉產轉業的難度 大。
  上述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將會出現漁船停港、漁民失業、漁業滑坡、漁 區經濟蕭條和涉外事件頻發的局面,成為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面臨的一大難 點。

  二、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的目標、重點及主要措施
  根據我省海捕業現狀、沿海漁民轉產轉業實際和人大議案的要求,省政府決 定,從2004年起,用10年時間,組織實施沿海漁民轉產轉業。前5年(2 004-2008年)重點扶持發展水產養殖業、加工流通業、外海遠洋漁業、 休閑漁業及船網修造等漁業產業項目260個,帶動2萬個轉產轉業漁民就業。 同時穩妥有序地淘汰漁船3500艘,功率12萬千瓦。后5年視議案實施情況, 再確定扶持的目標和措施。通過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促進目標的實現,從而優 化漁業產業結構,提高漁業產業效益,促進漁區穩定,改善漁民生活,使其跟上 全省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具體措施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沿海漁民轉產轉業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直接 關系到漁民的切身利益、漁業增收和漁區穩定。對此,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多次 批示要求采取相應對策妥善解決撤出傳統漁場的漁民生活和漁區經濟發展問題, 要求有關部門對漁民轉產轉業給予必要的扶持,有條件的海洋骨干企業可發展遠 洋捕撈。沿海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漁民轉產轉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扶 持漁民轉產轉業、保持漁區穩定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擺 上重要的議事日程。要切實加強領導,省政府由分管副省長負責組織領導,各級 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指定1名領導負責,將漁民轉產轉業納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 劃,加強協調和指導。省計委、經貿委、財政廳、教育廳、勞動保障廳、旅游局、 工商局、扶貧辦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扶持漁民轉產轉業的相關工作。 要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為漁民轉產轉業工作順利開展創造 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應立足于發展漁區經濟,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點, 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原則。粵西是實施漁民轉產轉業的重點地區,著重發展養 殖、加工流通和休閑、遠洋等項目,培植一批出口創匯型龍頭企業;粵中重點發 揮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優勢,提高漁區城鎮化、產業化水平;粵東重點發展海水養 殖、水產品加工流通業。要區別不同情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發展生 產項目以市場為主,政府予以引導和適當補助。漁民安居和漁民培訓以政府扶持 為主。淘汰漁船要遵循自然和市場規律,在漁民自愿的基礎上,通過政府適當補 助等辦法來推進。
  (三)發展漁業產業,為轉產漁民創造良好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1.水產養殖、加工流通及休閑漁業。水產養殖業是種養業中效益較高的產 業,而加工流通業是漁業產業化的重要環節。扶持優質水產種苗生產,開發名優 特色主導品種,建設無公害養殖基地,發展水產品加工流通業,培育龍頭企業, 帶動產業化經營,有效提高水產品加工率、市場占有率和附加值,提高產業效益。 同時利用我省沿海旅游資源豐富、海洋漁業文化歷史悠久的優勢,積極發展具有 廣東特色的休閑漁業。扶持發展水產養殖加工流通及休閑漁業項目185個,帶 動18000名漁民就業。
  2.外海遠洋及船網修造業。外海遠洋漁業是我省海捕漁業的發展方向,遠 洋漁業尤其是資源與市場兩頭在外的朝陽產業,是漁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 一部分拖網漁船改造配套為刺釣作業及開發外海漁場外,重點是改造和新建一批 具有先進技術的遠洋漁船,提高遠洋捕撈船隊的科技含量和整體水平。同時扶持 發展一批船網工具修造業,為漁業后勤提供優質服務,有效拓寬漁民就業空間。 扶持發展外海遠洋及船網修造項目75個,帶動2000名漁民就業。
  3.組織實施漁民安居工程及漁民培訓。漁民安居是體現黨和國家對漁民深 切關懷的民心工程,是促進漁民轉產轉業、穩定漁區的重要內容。對"連家船" 漁民和特困漁民進行排查登記,制定沿海漁民安居工程專項計劃,由當地政府解 決住宅建設用地,并搞好“三通一平”等。5年內解決3000戶“連家船”和 “特困戶”漁民安居。同時利用現有教育資源,通過分期分批對2萬個轉產轉業 漁民進行養殖加工等技術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對轉產轉 業漁民子女的職業教育,納入"十項民心工程"實施。
  (四)實施減船轉產,降低捕撈強度,保護漁業資源
  根據捕撈強度與漁業資源自然承載力相適應的原則,按船齡、功率、船體質 量及漁船作業方式等狀況,實施全省減船和回收捕撈許可證計劃。要結合《漁業 船舶報廢暫行規定》的實施,重點淘汰拖網漁船和定置網漁船及其他破壞漁業資 源的作業漁船,半漁農尤其是非漁地區的漁船,到期或即將到期報廢的漁船,船 體殘舊和經濟效益差及近岸小型漁船。使我省漁船捕撈能力與漁業資源承載能力 相適應,逐步趨向合理,達到優化漁業結構,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目的。
  (五)增加資金投入
  為確保沿海漁民轉產轉業目標的實現,省市財政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同時 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并爭取國家扶持。前5年,政府扶持總資金6.736億元, 其中省財政預算內安排5億元,占74.23%,平均每年1億元。省級財政資 金的安排:發展漁業產業2.5億元;水上漁民安居和轉產轉業漁民培訓0.7 8億元;減船和回收捕撈許可證1.51億元;漁民轉產轉業實施與管理0.2 0億元。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珠海、江門等六市除了部分困難縣(市、區) 省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外,所需資金由市級財政解決。上述六市部分困難縣(市、 區)及粵東粵西各市除減船市財政不配套外,其他項目省級財政補助70%,市 級財政配套30%,并納入各市財政預算,保證資金及時到位。
  (六)加大對沿海漁民轉產轉業的政策扶持
  1.承擔議案項目并吸納一定數量漁民就業的漁業企業,以及轉產轉業漁民 從事個體經營的,根據中央和省有關規定,經有關部門認定,給予適當的收費優 惠。
  2.對利用國有水域灘涂從事海水養殖的轉產轉業漁民,由縣級以上人民政 府優先安排養殖用海并免費發給"養殖證"。
  3.清理取締違規涉漁收費;從低核定向捕撈漁民收取的漁業資源增殖保護 費、漁港費、漁船和船用產品檢驗費等涉漁收費;各類漁業證書換發、補發只收 工本費。
  (七)加強管理,確保實效
  加強資金管理。要嚴格遵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省海洋漁業局要會同省財 政廳制定《廣東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議案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在項目安排 和資金使用過程中,要“公平、公正、公開”。各級財政及漁業主管部門應加強 檢查監督,保證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各級審計部門要加強對資金的審計。
  加強船網工具指標控制。嚴格控制新造、改造、進口、購置漁船。落實海洋 捕撈船網工具控制責任制。同時,嚴格執行國家捕撈網目尺寸標準,加強網具數 量的監控。
  加強漁業執法管理。加大查處“沙灘船廠”的力度,切斷新增“三無”漁船 的源頭。嚴厲打擊電、毒、炸魚等違法行為,維護海捕作業正常秩序。
  本議案由省海洋漁業局組織實施。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附件:2004-2008年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議案資金計劃表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月二十日
 

2004-2008年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議案資金計劃表

序號 項目名稱 數 量 政府扶持總資金(萬元) 其  中 帶動漁民就業(人)
省級財政扶持資金(萬元) 市級財政扶持(萬元)
扶持資金 占政府扶持總資金% 占省扶持資金% 扶持資金 占政府扶持總資金%
漁業產業發展項目   38250 25039 37.17 50.08 13211 19.61 20000
養殖加工流通及休閑漁業 185個 27750 18375 27.28 36.75 9375 13.92 18000
外海遠洋及船網修造 75個 10500 6664 9.89 13.33 3836 5.69 2000
漁民安居及漁民培訓   10100 7781 11.55 15.56 2319 3.44  
漁民安居 3000戶 3600 3456 5.13 6.91 144 0.21  
漁民技能培訓 20000人 5000 3325 4.94 6.65 1675 2.49  
漁民子女職業教育 1000人 1500 1000 1.48 2.00 500 0.74  
減船回收捕撈許可證及拆船 3500艘 15929 15130 22.46 30.26 799 1.19  
減船回收捕撈許可證   15055 14300 21.23 28.60 755 1.12  
漁船拆解   874 830 1.23 1.66 44 0.07  
漁民轉產轉業實施與管理   3079 2050 3.05 4.10 1029 1.53  
漁民轉產轉業信息管理資源監測   1730 1150 1.71 2.30 580 0.86  
轉產轉業作業結構調查及議案辦理實施   1349 900 1.34 1.80 449 0.67  
  合計   67358 50000 74.23 100.00 17358 25.77 20000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