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府〔2006〕11號 |
━━━━━━━━━━━━━━━━━━━━━━━━━━━ |
關于做好我省2005年冬季退役士兵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2005年冬季士兵退出現役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3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做好我省2005年冬季士兵退出現役接收安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接收安置對象 2005年冬季接收退役士兵安置對象是:服現役滿2年退伍義務兵;服現役滿一期或二期未被選取為高一期的復員士官;有調整精簡任務的軍隊院校、老干部管理機構和四總部機關及直屬單位、軍事科學院未滿本期規定服役年限但服現役滿10年以上的士官;由于傷病殘原因滯留部隊服現役超過2年的退役士兵以及因政治、身體等原因被安排提前退出現役的士兵。 二、采取措施,切實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現行的安置法律法規政策,根據自謀職業與重點安置就業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完成2005年冬季退出現役士兵的接收安置任務。 ?。ㄒ唬┘訌娡艘凼勘乃枷虢逃ぷ?。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及有關單位要針對退役士兵的思想實際,組織他們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介紹我省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以及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好形勢;深入宣傳國家和省的有關安置政策和法規,宣傳我省全面推進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新形勢;宣傳退役士兵走自謀職業路子建功立業的典型事跡,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國家當前勞動就業的方針政策,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擇業觀念,勇敢地參與勞動力市場競爭,走自謀職業的新路子。各新聞單位要配合做好宣傳報導工作,大力營造安置改革的良好氛圍??h(市、區)、鎮、街道(鄉)等基層單位要通過召開歡迎會、座談會等形式,了解退役士兵的思想動態,及時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省軍區及各軍分區(警備區)、人武部要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做好退役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 ?。ǘ├^續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 各地要認真總結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完善改革措施,加大改革力度,推動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工作向縱深發展。各級政府要按照《兵役法》和省政府的有關規定,安排專項經費,按時、足額發放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費。對安置任務重,經濟欠發達,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經費籌集有困難的地區,省財政繼續通過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 各地要把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及助學工作作為安置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當地教育培訓規劃和再就業工程統籌安排,開展多層次的職業培訓和學歷教育。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教育、勞動保障部門,依托現有各類教育機構和培訓機構,資助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接受一次職業技能培訓,所需經費由當地政府列入財政預算。省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對安置任務重和財力較弱的地區給予培訓經費補助。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扶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優惠政策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4〕10號)精神,制訂具體實施意見,確保國家和省政府制定的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要盡快建立退役士兵就業服務信息網絡,開辟退役士兵人才勞動力市場,為退役士兵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及就業推薦等服務。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安置工作,逐步縮小城鄉退役士兵安置待遇的差別,實現城鄉退役士兵享受同等安置待遇的目標。 (三)認真貫徹執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 要按照“區別對待、重點安置”的原則,對城鎮入伍的退伍義務兵(含士官服現役未滿本期規定年限,按義務兵作退伍處理的),服役滿一、二期的復員士官全面推進自謀職業;對在部隊獲得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的榮譽稱號和榮立二等功以上獎勵的退伍義務兵、5級6級的傷殘退役士兵(患精神病的除外)、退役時父母已雙亡的和在艱苦邊遠地區服役的城鎮退役士兵、轉業士官,采取政府安置就業與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安置辦法。所有行業、系統和單位必須積極承擔國防義務,努力完成當地政府下達的接收安置任務。社會公益崗位和適合退役士兵就業的其他崗位,要優先安排符合安置條件的退役士兵。 轉業士官的接收安置仍按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以及民政部、總參謀部《關于做好2005年冬季轉業士官移交安置工作的通知》(民發〔2005〕172號)有關規定執行,由省民政廳與大軍區、各兵種軍務部門統一集中交接轉業士官檔案,并給各地級以上市、各縣(市、區)下達接收安置任務。 對異地入伍的服役滿10年以上復員士官,結婚滿2年且本人或配偶在其常住戶口所在地有自己合法固定住宅的,經縣(市、區)以上民政部門批準,當地公安部門準予其在當地入戶,并可允許其配偶和子女按現行戶籍管理政策在城鎮落戶及解決子女入學問題,但不享受當地城鎮兵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已辦理入戶手續的,安置部門應發給《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證》,享受當地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有關扶持優惠政策。 從2006年起,中央駐粵和?。ㄖ睂伲┕芾淼钠髽I單位的接收安置任務,由所在地人民政府下達;中央駐粵和?。ㄖ睂伲┕芾淼臋C關及事業單位的接收安置任務,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據省下達的工勤人員增人計劃指標下達。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用人單位的實際,制訂科學合理的安置任務分配計劃。在部隊獲得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的榮譽稱號和榮立二等功以上獎勵的退役士兵、5級6級傷殘退役士兵(患精神病的除外)、退役時父母已雙亡的和在艱苦邊遠地區服役的城鎮退役士兵、轉業士官,要作為重點安置對象。接收安置確有困難的單位,經當地縣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可采取有償轉移安置任務的方式承擔安置義務。 中央駐粵單位、省直屬機關和駐穗部隊單位,因特殊情況確實需要直接到部隊招考錄用、聘用即將退役的士兵并落戶的,應向省民政廳、省人事廳或省勞動保障廳提交書面申請,經同意后按照招干、招工有關規定辦理。中央駐穗、省屬及部隊企事業單位需要接收安置異地入伍的退役士兵,仍按省政府有關規定辦理。 1至4級殘疾義務兵以及1至6級患精神病的義務兵和初級士官的接收安置,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轉民政部、財政部、總參謀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傷病殘義務兵退伍和安置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1992〕4號)和民政部、總參謀部《關于做好患精神病義務兵和初級士官退役移交安置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發〔2005〕110號)規定,由省民政廳統一辦理接收安置手續,憑《廣東省民政廳接收安置傷病殘退役士兵通知書》,到安置地辦理入戶手續。凡未經省民政廳批準的,各地不得擅自接收安置。 對從2001年開始從我省部分高校在校學生中征集入伍的退伍士兵,其退役后安置工作按入伍當年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軍區司令部、省軍區政治部聯合下發的有關通知的規定執行。 各地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征兵命令》,繼續實行全國統一的《優待安置證》制度,嚴格規范征兵優待安置工作。各地征集機關要根據上級人民政府下達的征兵任務及非農戶口征兵指標數,在新兵定兵后及時將《入伍通知書》和《優待安置證》發給入伍新兵及家長,作為義務兵服役期間享受優待的憑證。凡占用農業征集指標、持異地號碼《入伍通知書》和《應征公民入伍批準書》入伍的非農戶口青年,不能發給非農戶口《優待安置證》。2001年冬季以前(2000年除外)入伍檔案中沒有省民政廳統一印發的當年“安置卡”和2002年冬季民政部統一下發的當年退役士兵《優待安置證》、占用農業戶口指標征集入伍的退役士兵、非戶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鎮退役士兵,以及缺少城鎮安置有效憑證、在農村入伍后購買城鎮戶口的退役士兵,一律不享受有關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政策。 (四)做好農村退役士兵兩用人才開發使用工作。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教育培訓、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等方面扶持農村退役士兵。要鼓勵和扶持有專長的退役士兵創辦經濟實體,推薦優秀退役士兵作為基層組織的后備力量,發揮他們在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對從事荒山、荒地、荒灘開發的,從事種植、養殖業的,從事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保,農牧保險和相關技術培訓業務以及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繁殖和疾病防治業務的,當地政府可根據國家和省現行有關稅收法律、法規及政策予以優惠。對生產、生活、住房方面確有困難的農村退役士兵,當地政府應當予以扶助。 (五)建立健全退役士兵的社會保障體系。 城鎮退役士兵非個人原因未能及時安置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當地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原則發給生活補助費;由于接收單位原因導致不能按時上崗的,從當地安置部門開出介紹信的當月起,由接收單位按照不低于本單位同工齡職工平均工資的80%,逐月發給生活費。對破產、倒閉或停產、半停產企業中的退役士兵,生活確實有困難,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規定條件的,要及時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用人單位應按規定與退役士兵簽訂勞動合同,為其建立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關系,其軍齡及待安置期間(最長不超過一年)視同社會保險繳費年限。退伍回鄉參加農業生產后,又由勞動保障部門推薦就業或自行找到工作列入正式編制的,其軍齡應合并為連續工齡,并視為社會保險繳費年限。凡開展農村社會保險業務的,其軍齡應視為社會保險繳費年限。 三、加強領導,確保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順利完成 各級政府要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對于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祖國統一和國防安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性,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要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與領導班子考核、領導干部政績評價、雙擁模范城(縣)評選結合起來。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及時解決安置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省政府將對各市及中央駐粵單位、省有關單位完成本年度安置任務情況進行通報,對完成安置任務有突出貢獻的行業、系統、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
|